中国历史*基本的史料
新中国古籍整理*宏大的工程
中华书局100周年局庆纪念
32开精装本首次整套推出
布面精、封面烫金、压印、扉页套红
纸张档次超过历次印本
书脊241个流水号方便插架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共计3217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统计)。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点校本“二十四史”,是*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就的标志性成果。“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
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版本。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点,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进行校订,加上标点,是为标点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版本。
值中华书局10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特别制作了这套32开精装本“二十四史”以飨读者,以志纪念。
史记(全10册)
汉书(全12册)
后汉书(全12册)
三国志(全5册)
晋书(全10册)
宋书(全8册)
南齐书(全3册)
梁书(全3册)
陈书(全2册)
北齐书(全2册)
周书(全3册)
魏书(全8册)
南史(全6册)
北史(全10册)
隋书(全6册)
旧唐书(全16册)
新唐书(全20册)
旧五代史(全6册)
新五代史(全3册)
宋史(全40册)
辽史(全5册)
金史(全8册)
元史(全15册)
明史(全28册)
自从我把这套《二十四史》搬回家后,家里的书房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它那种厚重的存在感,自带一种镇场的气场。我特别喜欢它竖排的排版方式,这让我在阅读大段的史论或者人物传记时,更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仿佛真的回到了古代士人吟诵经典的情境中。精装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我可以不用小心翼翼地扶着书脊,可以相对自由地翻阅不同篇幅的内容而不用担心书体会散架。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套集大成、高品质的史学典籍,不仅是对知识的储备,更是对自身文化根源的一种郑重致敬。这六大箱书的重量,分量十足,是知识的重量,也是工艺的重量。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全241册共6箱”这个描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撼”。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庞大,更意味着内容的完整和体系的健全。要知道,将如此浩瀚的史料系统地整理并以如此精良的工艺呈现出来,背后需要协调的资源和付出的心力是难以估量的。我尝试着翻阅其中几册的目录,发现点校的细致程度让人安心。对于像《明史》这样篇幅巨大的断代史,能够确保排版清晰、注释得当,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啃读的门槛。这套书的意义在于,它成功地将晦涩难懂的学术成果,转化成了一套可以被郑重对待、耐心品读的阅读材料。它让“阅读历史”这件事,从一项艰巨的任务,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我对古籍的装帧总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而这套《二十四史》可以说是满足了我所有苛刻的要求。尤其是那种布面特有的纹理,它不像皮革那样容易受潮或老化,反而有一种历经岁月却依然坚韧的质感。书脊上的烫金字样在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层次感,不是一成不变的平面印刷,而是带有浮雕感的艺术处理。我甚至留意到,连内页的纸张选择都非常考究,它既能承载墨色的厚重,又不会因为太厚而使整本书变得过于臃肿。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是那种束之高阁、只看不碰的摆设,而是真正鼓励你去翻阅、去使用的传世之作。
评分我得说,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32开的尺寸拿在手里既不显得笨重,又能保证字体的清晰度,这对于阅读量如此庞大的史书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考量。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只是沉浸在对扉页和封面细节的把玩之中。那压印的花纹和细密的烫金线条,体现了一种低调的奢华,绝不是那种浮夸的“金光闪闪”。它让你觉得,自己拥有的不是一套工具书,而是一件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文物级藏品。想象一下,在冬日的午后,壁炉里噼啪作响,手中捧着这厚重而精美的书卷,去追溯汉唐的风云变幻,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电子阅读器永远无法提供的精神慰藉。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本身,它承载的是一个文明的记忆和匠人的心血。
评分这套《二十四史》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的“梦中情书”!光是捧在手里的质感就让人忍不住一再摩挲。那繁体竖排,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古籍的韵味之中,那种阅读的仪式感,是现代排版永远无法比拟的。更别提那精装的工艺,布面带着一种沉稳的质地,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揭开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我尤其欣赏它在点校上的严谨,作为研究者或者深度爱好者,最怕的就是看到那些错漏百出的版本,而这套书显然是下足了功夫的,保证了阅读的准确性,这对于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背景至关重要。光是看着这整整齐齐的二十四函摆在书架上,那种“江山尽入怀”的满足感,是其他任何书籍都给不了的。它不仅仅是史书,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是家族传承的绝佳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