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冷战时期中美法关系研究
定价:58.00元
作者:姚百慧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0848216
字数:354000
页码:281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冷战时期中美法三国关系解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过程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四编,分别为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法关系、中法建交史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冷战史研究美国档案资源导论。作者利用档案资料,评述了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之间美国的对法政策尤其是核政策、中法建交的曲折过程以及中国加入国际组织的努力,并对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美国档案文献资料进行了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姚百慧,男,安徽阜阳人。1998年至2008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相继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 年起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为历史学院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当代史,曾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五项。作为译者出版《长的战争 ——美国与基地组织的持久冲突》。
文摘
序言
该书的结构布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章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的推进层层递进,犹如剥洋葱般,将一个复杂的主题剖析得层理分明。不同于一些仅聚焦于某一时段或某个特定事件的断裂式研究,这本书的视野极为开阔,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贯穿冷战始终的、多维度的关系分析框架。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理解维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致力于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结构性制约,这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层次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系和理论工具。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沉浸在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中,引导你逐步深入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既有宏观历史背景的铺陈,也有微观事件的细致描摹,使得复杂的国际关系不再是枯燥的年代数据堆砌,而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议题时的那种游刃有余的笔法,既不失批判性思维,又保持了历史学家的客观中立。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史料佐证,使得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依,读起来令人信服。尤其是那些对幕后决策过程的还原,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当时各国政要们在密室中的博弈与权衡,这种代入感,是许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从文献引用和资料的广博程度上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作者的参考文献列表本身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索引,涵盖了多国语言的原始档案、外交电报、学者专著以及一手口述史料。这种近乎“地毯式”的文献挖掘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全书的史学价值和可信度。很多国内读者可能难以接触到的国外一手资料,作者都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和整合,并以流畅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降低了理解门槛。这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绝不仅仅满足于二手资料的整合,而是真正深入到了历史事件的源头进行求证,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其最令人称道的一点之一。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文学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的文笔洗练老到,摒弃了空洞的学术套话,转而采用富有画面感和历史张力的描述。在分析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角力时,作者的文字既精准又富有张力,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和外交策略,变得清晰易懂,引人入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因为一个精准的比喻或一个精妙的转折而停下来回味,这种行文的韵味,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传记式历史读物,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和收获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封面采用了沉稳的墨绿色调,辅以烫金的书名字体,在光线下显得低调而有质感。纸张的触感也十分考究,厚实而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从印刷质量来看,字体的排布清晰工整,页边距处理得当,整体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装帧的设计者显然深谙学术著作的美学标准,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又兼顾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人在尚未翻开内页时,就已经对作者和出版社表达的专业态度有了初步的肯定。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艺品,体现了九州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深厚功力。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对知识载体本身的尊重,这在当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实属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