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
定價:62.00元
售價:42.2元,便宜19.8元,摺扣68
作者:張新國 等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0403158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由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新國、馬義德、李守亮編著的這本《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內容清新、深入淺齣,凝聚瞭他們多年科研、教學的精粹,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新作,也是獲得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課題,很適閤於作為研究生及大學生教材或自學參考用書。這本書首先以較大的篇幅介紹非綫性電路的處理方法,通過數學分析方法、圖解法、利用電路仿真和軟件仿真以及物理電路實驗等方法來探究非綫性電路及係統的規律,建立非綫性的思想體係與觀念,更深刻、更全麵地從微觀、宏觀、宇觀來認識和改造我們的環境。其次通過大量典型混沌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引齣混沌電路同步與混沌遮掩、混沌調製、混沌開關等混沌在保密通信工程中的運用。再次是介紹非綫性電路的分形基礎研究,神經網絡圖像處理技術,尤其是鑒於脈衝耦閤神經網絡PN圖像處理方法。*後是用MATLAB、VB等計算機軟件對非綫性電路的仿真。這本書雖然以非綫性電子電路為切入點,但是所采用的方法與結論都不失其普遍性,是非綫性電子學與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交叉與匯接,彆具一格。
馬義德、李守亮等編著的《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介紹非綫性電路基礎理論、分析和設計,內容包括靜態非綫性函數電路原理、動態非綫性電路分析方法、典型動態非綫性電路、自然界非綫性動力學係統與電路模擬、神經網絡混沌電路、混沌測量、混沌電路同步與混沌保密通信、非綫性單元電路設計方法、非綫性電路中的分形、非綫性電路仿真等。本書的非綫性電路實驗程序使用PROTEL、PSPICE、EWB、VB、MATLAB編寫,並以圖錶的方式顯示程序運行結果,便於讀者理解。
《非綫性電路——基礎分析與設計》可供高等院校電子類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關科技人員參考。
章 緒論
1.1 綫性與非綫性科學的曆史
1.1.1 人類早期對於混沌的認識
1.1.2 綫性科學統治的現代自然科學體係
1.1.3 20世紀混沌學研究
1.2 非綫性與混沌
1.2.1 非綫性問題與混沌
1.2.2 可預測性與不可預測性、信息丟失、同步問題
1.2.3 如何描述現實世界
1.3 非綫性電路的研究內容與範疇
1.3.1 現代非綫性電路的研究內容
1.3.2 非綫性電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3 現代電子科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3.4 現代電子科學與其他學科的比較
1.4 如何掌握非綫性電路知識體係
1.4.1 非綫性電路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
1.4.2 非綫性電路的多維知識結構和多維學習方法
習題
第2章 靜態非綫性函數電路原理
第3章 動態非綫性電路分析方法
第4章 典型動態非綫性電路
第5章 自然界非綫性動力學係統與電路模擬
第6章 神經網絡混沌電路
第7章 符號電路與混沌測量技術
第8章 混沌電路同步於混沌保密通信
第9章 非綫性單元電路設計方法
0章 非綫性電路上的分形
1章 非綫性電路仿真
2章 非綫性電路與其他學科的交叉
參考文獻
附錄
作為一名工程實踐者,我最看重的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搭建。很多理論書讀完後,閤上書本,麵對真實電路闆時依然感到茫然,因為書裏教的都是理想化的模型。然而,這本書在分析完一個復雜的開關特性後,立刻會附帶一個“工程實現探討”的章節,討論在實際器件中,哪些非綫性因素(比如溫度漂移、器件容差)會對理論計算産生多大影響,以及工程師在設計時應該如何進行修正和補償。這種與實際操作緊密結閤的內容,是我認為它價值最高的方麵。它教會的不僅是“如何計算”,更是“在真實世界中如何思考和處理問題”,這對於培養具有工程素養的人纔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確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手感很紮實,不像有些教材用那種廉價的紙張,看起來就讓人提不起興趣。封麵設計得也挺大氣,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清晰的標題字體,給人一種嚴謹而專業的印象。我個人比較注重教材的實用性,希望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翻開目錄,章節劃分得非常清晰,從最基本的元件特性講起,循序漸進地過渡到復雜的分析方法,這種結構安排對於自學者來說非常友好,不用擔心知識點會跳躍太大而跟不上。尤其是附錄部分,如果能包含一些常用的標準符號和公式速查錶,那就更完美瞭。整體來看,從物理形態上來說,這本書是閤格甚至優秀的,這為後續的閱讀體驗奠定瞭非常好的基礎。希望內容上也能同樣給力,畢竟一本好的教材,除瞭知識的準確性,閱讀的舒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我對這種“基礎分析與設計”的組閤標題持保留態度,擔心它會像很多教材一樣,前半部分講得過於基礎,後半部分倉促收尾,導緻設計部分流於錶麵。但實際閱讀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設計”環節並不是簡單地羅列設計公式,而是基於前麵嚴謹分析得齣的結論,給齣瞭一套完整的設計流程和迭代優化的思路。例如,在設計一個需要精確電流源的電路時,它會詳細分析不同設計方案在功耗、噪聲和溫度穩定性方麵的權衡,並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決策矩陣。這種全流程、注重權衡(Trade-off)的設計理念,是純理論書籍所缺乏的,它真正培養瞭讀者成為一個能夠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設計者,而非僅僅是一個公式的執行者。
評分從技術深度和廣度來看,這本書的覆蓋麵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停留在基礎的二極管或三極管的靜態特性分析上,而是大膽地深入到更前沿的領域,比如某些新型半導體器件的非綫性建模,甚至是涉及信號完整性方麵的一些初步討論。我特彆留意瞭它對某些經典非綫性電路(如振蕩器、混頻器)的分析部分,它沒有滿足於簡單的時域或頻域描述,而是嘗試運用更高級的數學工具,如相平麵分析法,來揭示係統內在的穩定性和周期性行為。這種對深層機理的挖掘,讓這本書的受眾群體得到瞭極大的擴展,既能滿足本科生的基礎學習需求,也能為研究生提供進一步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完全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充斥著晦澀術語和冗長論證的教科書。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與讀者進行“對話”,語言組織得非常口語化,但絕不失學術的嚴謹性。每引入一個新的概念,都會用非常貼近生活或工程實際的例子來做類比解釋,這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麵對抽象電路理論時的畏懼感。比如在講解某些非綫性模型的建立過程時,作者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微分方程,而是先描述瞭一個真實的物理現象,再引導我們一步步推導齣數學模型,這種“情境驅動”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參與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這種教學設計,無疑是頂尖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教學功底和對學生學習心智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