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非线性电路——基础分析与设计
定价:62.00元
售价:42.2元,便宜19.8元,折扣68
作者:张新国 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0403158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新国、马义德、李守亮编著的这本《非线性电路——基础分析与设计》,内容清新、深入浅出,凝聚了他们多年科研、教学的精粹,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新作,也是获得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很适合于作为研究生及大学生教材或自学参考用书。这本书首先以较大的篇幅介绍非线性电路的处理方法,通过数学分析方法、图解法、利用电路仿真和软件仿真以及物理电路实验等方法来探究非线性电路及系统的规律,建立非线性的思想体系与观念,更深刻、更全面地从微观、宏观、宇观来认识和改造我们的环境。其次通过大量典型混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引出混沌电路同步与混沌遮掩、混沌调制、混沌开关等混沌在保密通信工程中的运用。再次是介绍非线性电路的分形基础研究,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尤其是鉴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N图像处理方法。*后是用MATLAB、VB等计算机软件对非线性电路的仿真。这本书虽然以非线性电子电路为切入点,但是所采用的方法与结论都不失其普遍性,是非线性电子学与神经网络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交叉与汇接,别具一格。
马义德、李守亮等编著的《非线性电路——基础分析与设计》介绍非线性电路基础理论、分析和设计,内容包括静态非线性函数电路原理、动态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典型动态非线性电路、自然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与电路模拟、神经网络混沌电路、混沌测量、混沌电路同步与混沌保密通信、非线性单元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电路中的分形、非线性电路仿真等。本书的非线性电路实验程序使用PROTEL、PSPICE、EWB、VB、MATLAB编写,并以图表的方式显示程序运行结果,便于读者理解。
《非线性电路——基础分析与设计》可供高等院校电子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章 绪论
1.1 线性与非线性科学的历史
1.1.1 人类早期对于混沌的认识
1.1.2 线性科学统治的现代自然科学体系
1.1.3 20世纪混沌学研究
1.2 非线性与混沌
1.2.1 非线性问题与混沌
1.2.2 可预测性与不可预测性、信息丢失、同步问题
1.2.3 如何描述现实世界
1.3 非线性电路的研究内容与范畴
1.3.1 现代非线性电路的研究内容
1.3.2 非线性电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3 现代电子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4 现代电子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1.4 如何掌握非线性电路知识体系
1.4.1 非线性电路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
1.4.2 非线性电路的多维知识结构和多维学习方法
习题
第2章 静态非线性函数电路原理
第3章 动态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第4章 典型动态非线性电路
第5章 自然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与电路模拟
第6章 神经网络混沌电路
第7章 符号电路与混沌测量技术
第8章 混沌电路同步于混沌保密通信
第9章 非线性单元电路设计方法
0章 非线性电路上的分形
1章 非线性电路仿真
2章 非线性电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参考文献
附录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种“基础分析与设计”的组合标题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会像很多教材一样,前半部分讲得过于基础,后半部分仓促收尾,导致设计部分流于表面。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设计”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设计公式,而是基于前面严谨分析得出的结论,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流程和迭代优化的思路。例如,在设计一个需要精确电流源的电路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设计方案在功耗、噪声和温度稳定性方面的权衡,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决策矩阵。这种全流程、注重权衡(Trade-off)的设计理念,是纯理论书籍所缺乏的,它真正培养了读者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者,而非仅仅是一个公式的执行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手感很扎实,不像有些教材用那种廉价的纸张,看起来就让人提不起兴趣。封面设计得也挺大气,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标题字体,给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印象。我个人比较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希望拿到手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翻开目录,章节划分得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元件特性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复杂的分析方法,这种结构安排对于自学者来说非常友好,不用担心知识点会跳跃太大而跟不上。尤其是附录部分,如果能包含一些常用的标准符号和公式速查表,那就更完美了。整体来看,从物理形态上来说,这本书是合格甚至优秀的,这为后续的阅读体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希望内容上也能同样给力,毕竟一本好的教材,除了知识的准确性,阅读的舒适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从技术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二极管或三极管的静态特性分析上,而是大胆地深入到更前沿的领域,比如某些新型半导体器件的非线性建模,甚至是涉及信号完整性方面的一些初步讨论。我特别留意了它对某些经典非线性电路(如振荡器、混频器)的分析部分,它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时域或频域描述,而是尝试运用更高级的数学工具,如相平面分析法,来揭示系统内在的稳定性和周期性行为。这种对深层机理的挖掘,让这本书的受众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既能满足本科生的基础学习需求,也能为研究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充斥着晦涩术语和冗长论证的教科书。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进行“对话”,语言组织得非常口语化,但绝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用非常贴近生活或工程实际的例子来做类比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面对抽象电路理论时的畏惧感。比如在讲解某些非线性模型的建立过程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微分方程,而是先描述了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再引导我们一步步推导出数学模型,这种“情境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参与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教学设计,无疑是顶尖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生学习心智的深刻洞察。
评分作为一名工程实践者,我最看重的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搭建。很多理论书读完后,合上书本,面对真实电路板时依然感到茫然,因为书里教的都是理想化的模型。然而,这本书在分析完一个复杂的开关特性后,立刻会附带一个“工程实现探讨”的章节,讨论在实际器件中,哪些非线性因素(比如温度漂移、器件容差)会对理论计算产生多大影响,以及工程师在设计时应该如何进行修正和补偿。这种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内容,是我认为它价值最高的方面。它教会的不仅是“如何计算”,更是“在真实世界中如何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对于培养具有工程素养的人才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