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
定价:57.00元
作者:于天博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359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主要针对人群为高校体育教师。
内容提要
如今,网球运动作为人们普遍所喜爱一项体育活动,已经在全世界各地盛行。大学生群体对网球运动的热爱更是其他群体不能企及的,所以,高校网球教学活动的研究就会显得尤为突出。《科学化视阈下网球运动教学实践阐析》首先介绍了网球运动的起源、特点、功能、场地、器材等内容;然后阐述网球运动与健康、网球运动训练、教学原则、科学化的医务监督等内容;*后从网球的技术教学、战术教学、双打教学等方面入手,对网球的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广大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目录
作者介绍
于天博,副教授,1981年10月生人,2000年考入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学专业,2008年考入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至今在沈阳建筑大学体育部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著作的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2010年受聘亚组委,作为技术官员参与亚残会足球项目赛事,2016年通过亚足联L1级教练员考核。
文摘
序言
翻开内页,排版布局的疏密得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专业书籍为了塞入过多的信息,往往会牺牲阅读的舒适度,但这本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平衡。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即使是面对较为密集的理论阐述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生物力学分析部分的章节布局,它似乎没有采用传统的、枯燥的公式堆砌方式,而是尝试将复杂的受力分析转化为更易于理解的图示和流程说明。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尊重,在同类学术专著中是比较少见的。如果它能成功地将那些高深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概念,通过网球这一具体的运动场景进行落地解读,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我希望看到的不是一堆脱离实战的理论模型,而是能够真正指导教练员在训练场上进行精细化调整的工具。
评分从内容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显得颇为缜密,它似乎遵循着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实践转化的递进路线。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视阈”这一概念的界定,这预示着作者可能试图构建一个超越传统经验主义的教学框架。我推测,书中对现有教学方法(比如那些约定俗成的“感觉式”教学)的批判性审视一定非常到位,并且会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替代方案。这种对现有范式的挑战,往往是推动领域进步的关键动力。当然,挑战之后更需要严谨的论证,我希望看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区分出哪些是已经被大量实验数据支持的“硬科学”,哪些是基于经验观察提出的“前沿假设”,保持这种诚实的学术态度非常重要。好的学术作品,总是能坦然面对自身的局限性。
评分总体而言,这本书散发着一种求真务实的学术气息,它不是一本为大众读者准备的通俗读物,而是面向专业领域研究者和资深教练员的深度参考资料。从纸张的选取到索引的编排,都体现出一种对专业知识的敬畏感。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它在体系构建上的突破性——能否成功地将网球教学从传统的“师徒相传”的经验模式,提升到可量化、可复制的科学管理模式。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帮助教练员摆脱主观判断的困扰,实现更精准的人才培养和技术修正,那么它就无愧于“科学化”这一宏大的主题。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随时翻阅,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其理论的有效性。
评分我是一个对运动心理学和技术动作捕捉技术非常感兴趣的读者,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技术细节分析的部分能带来新的启发。如果能结合最新的运动捕捉数据或高速摄像分析的结果,来解析那些顶级选手看似毫不费力的动作背后所蕴含的能量转化效率,那将是非常震撼的。比如,发球旋转的产生机制、截击时手腕角度的微小变化如何影响球的落点,如果能用更科学的语言去解构这些“大师级的直觉”,那么我们这些后学者就能更快速地掌握其精髓。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介绍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而没有深入到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反哺教学策略的制定,那么它的价值就会打折扣。真正的科学化,在于数据的应用和转化,而非单纯的展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给我一种非常沉稳且专业的视觉感受。那种深沉的色调搭配上清晰的字体排版,立刻让人联想到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我特别留意了那张似乎暗示着运动轨迹的插图,虽然我不是网球的专业人士,但仅从视觉语言上,我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将某种复杂、精准的科学原理融入到运动教学中的努力。装帧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必然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逻辑梳理。我期待它能在抽象的理论和实际的场馆操作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希望从更深层次理解运动机理的读者来说,一个好的入口至关重要。如果能用清晰的图表和案例来佐证“科学化视阈”下的教学路径,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它应该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有效的”,这种底层逻辑的揭示,才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价值的核心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