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排球运动教程
定价:36.00元
作者:虞重干,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500936466
字数:
页码:3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排球运动教程》以1999年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排球运动》为基础,根据近年来排球运动的新发展情况,将原教材的3篇12章改为4篇12章,其中对六人制排球的立体进攻战术、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排球教学与训练、竞赛及裁判工作、排球运动科学研究方法、沙滩排球等章节作了大幅度的修改;删去了“排球教练员”一章,将其基本内容融入到新一章“排球比赛指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与教学训练”,新增了“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一节,并介绍了国外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的理念和方法,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当前排球运动飞速发展的实际;删除了复杂繁纷的战术示意图,因此更为简明扼要。总之,力图使读者通过阅读和学习,对排球运动有较全面地深刻了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除意大利外,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的职业排球也开展得十分红火。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及拉美国家等也在排球职业化的道路上跃跃欲试。
现代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高水平发展为排球运动走向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奠定了基础。国际排联的系列体制改革也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排球运动的社会化、商业化和职业化必将更大地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
3.“大排球”观念的形成
推向市场的排球运动确实在国际体坛产生了轰动效应。国际排联的队伍空前壮大,至2007年会员协会已发展到218个,注册运动员3500万,是世界上大的单项运动协会。排球比赛在世人中也是闻名遐迩,一场排球比赛的直接观众和电视观众则以亿万数计。
高水平的排球比赛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千家万户。但一项只由少数精英们表演的“观赏运动”毕竟不能称为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如何普及推广排球运动是国际排联改革的另一课题。
与足球、篮球不同,排球运动的不能持球和球不落地是初学者技能上的难点,而这又恰恰是排球运动内在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运动为适应不同群体和环境条件的需要,繁衍成为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国际排联不仅有计划、有目的地普及和推广室内六人排球,而且还大力提倡开展各种形式的排球运动,开发排球人口。
20世纪20年代出现、40年代流行起来、70年代就走向职业化的沙滩排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商业市场,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20世纪90年代国际排联成立了沙滩排球委员会,开始将其列入了整体发展规划。先后规范了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和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并于1993年出版了部正式的沙滩排球竞赛规则,还成功地将沙滩排球列入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雅典奥运会上更是获得空前的成功,被誉为奥运会上的璀璨明珠。不仅如此,国际排联还计划将沙滩排球从海滨城市推向内陆,从沙滩推向沙地、公园、河边、绿地,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沙滩排球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它在社会上的反响不亚于室内六人排球。
为在青少年中开展排球运动,国际排联大力推广和开展“学校排球”和“迷你排球”(“小排球”)活动,每两年都要举行一次世界少年排球锦标赛。学校排球中近年来兴起的软式排球运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体育项目。
序言
篇 总论
章 排球运动简介
节 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和比赛特点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
第二章 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排球运动发展态势
第二篇 六人制排球
第三章 排球技术
节 排球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第二节 排球技术的几个力学问题
第三节 准备姿势与移动
第四节 发球
第五节 垫球
第六节 传球
第七节 扣球
第八节 拦网
第四章 排球战术
节 排球战术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阵容配备、位置交换、信号联系与“自由人”的运用
第三节 个人战术
第四节 集体进攻战术
第五节 集体防守战术
第六节 战术系统
第七节 战术教学与训练
第五章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节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水平特征
第三节 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练习方法
第四节 排球运动员体能测试
第六章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节 专项心理特征
第二节 心理训练
第七章 排球教学与训练
节 排球教学
第二节 排球训练
第八章 排球比赛指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与教学训练
节 比赛的指导工作
第二节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
第三节 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
第九章 排球运动竞赛与裁判工作
节 排球运动竞赛工作
第二节 排球运动竞赛裁判工作
第十章 排球运动科学研究方法
节 科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学问题
第三节 科学研究的选题
第四节 科学研究资料与事实的收集和整理分析
第五节 撰写论文
第三篇 沙滩排球
第十一章 沙滩排球
节 沙滩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沙滩排球比赛主要规则与场地器材
第三节 沙滩排球基本技术和常用战术
第四节 沙滩排球与室内六人制排球的主要异同
第四篇 其他形式的排球运动
第十二章 排球运动的其他形式
节 坐式排球
第二节 软式排球
第三节 小排球
第四节 九人制排球
第五节 四人制排球
第六节 气排球
第七节 其他排球活动简介
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些能提高我所在业余排球小队战术素养的内容。我们这群朋友虽然热爱运动,但战术配合上总是一团糟,拦网站位永远错位,接一传时后排老是出现“撞车”现象。这本书在战术篇的深度和广度上,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教程”范畴。它不仅详细分析了基本的“一传二攻”和“二传三攻”的跑位逻辑,还深入探讨了针对不同发球方式的防守体系构建,比如面对大力跳发时的平行站位和面对飘球时的三角站位差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快速移动战术”的分解讲解。作者用清晰的箭头和区域划分图,展示了进攻队员如何在二传手抛球的同时,完成起跳前的横向或纵向移动,确保在最佳的起跳点接触球。我们队在上周的友谊赛中,尝试应用了书中介绍的一种“三号位短平快”战术,虽然初期配合不够默契,但至少我们有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跑动路线图,这比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显然是为那些不满足于只会基础技术、渴望登上更高竞技水平的爱好者准备的“武功秘籍”。
评分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全面性,让我彻底放下了之前使用过的一些网络上的零散教学视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它从最基础的运动解剖学基础讲起,解释了为什么某个姿势是正确的,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这样做”。例如,在讲解跳起扣球时,它用配图展示了“最大腾空高度”和“攻击点高度”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提高垂直弹跳力的一系列力量训练计划,包括深蹲、弓步和Plyometric(增强式训练)的周期安排。我按照其中的一个为期八周的弹跳强化模块进行了试验,效果非常显著。以前我总觉得扣球高度是天生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力量和爆发力训练,普通人也能极大地改善自己的空中优势。此外,对于裁判规则和场地细节的描述也非常精确,这对于我这种想要全面了解排球运动的人来说,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参考依据,确保我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是立体和无死角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老一辈教练的沉稳和对运动精神的深刻理解。它的语言不像现代流行的那些“快餐式”教程那样追求速度和视觉冲击,而是更注重内在的“定力”和“节奏感”的培养。在谈及“心态调整”和“团队协作”时,作者的笔触显得尤为细腻和富有哲理。书中提到,排球是唯一一个在场上队员不能直接与持球者交流的项目,因此“无声的沟通”和对队友意图的预判,才是区分优秀团队和普通团队的关键。书中分享了一些通过眼神交流、手势暗示,甚至微小的身体倾斜来传递战术信号的案例和方法,这些都是在技术手册中很难找到的“软技能”。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逆境中的调整”的章节,它不是教你如何打顺风球,而是教你在比分落后、士气低落时,如何通过一次成功的防守或一次有意义的暂停来重新凝聚力量。这种对排球运动“精神层面”的挖掘,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集体运动来磨砺意志的经典著作。
评分这本《排球运动教程》简直是为我这种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排球的了解仅限于在电视上看看比赛,觉得那些扣球和拦网简直是酷毙了,但自己上手却完全不知道从何练起。拿到这本书后,那种详尽到位的讲解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比如,讲解如何进行正确的上手发球,它会细致到手臂的挥动轨迹、手指的触球部位,甚至连发球后的跟随动作都有图文并茂的解析。我按照书里的指导,在自家院子里对着墙练习了整整一个下午,虽然一开始球老是下网或者飞出界外,但通过反复对照书中的“常见错误与纠正”部分,我逐渐找到了那种击球时手腕和前臂协调发力的感觉。特别是关于“垫球”的练习,作者似乎深知初学者在控制球路上的困难,提供了许多循序渐进的阶梯式训练方法,从最基础的双手并拢,到后来的单臂调整,每一步都让人感到清晰和可行。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用粗体或颜色突出了,即使是训练间隙快速翻阅也能迅速找到重点,这对于高强度的训练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瞎打”,而是真正开始“学”排球了,这得益于它扎实的教学基础和对细节的把握。
评分作为一个大学体育系的学生,我手里拿过不少排球教材,坦白说,很多都充斥着晦涩难懂的运动生理学术语,或者过于侧重理论的机械分析,实战参考价值有限。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成功地在学术严谨性和实战指导性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它在损伤预防和恢复训练部分所下的功夫。书中没有简单地罗列几个拉伸动作,而是针对排球运动中高发病灶部位——如肩袖肌群、膝盖韧带和腰椎——提供了科学的激活和强化方案。例如,它推荐的“肩胛骨稳定肌群训练”清单,配有精准的负重和次数建议,这对于我们长期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健康指南”。每次训练前,我都会抽出十分钟,严格按照书中的要求激活目标肌肉群,感觉身体对球的反应速度都有所提升。而且,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体能水平的队员调整训练负荷,也给出了清晰的指导原则,这使得我在作为助教进行分组训练时,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分配任务,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