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金良 著
图书标签:
  • 海洋文化
  • 海洋经济
  • 中国海洋
  • 文化发展
  • 报告
  • 海洋政策
  • 蓝色经济
  • 海洋战略
  • 海洋资源
  • 中国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9850
商品编码:2969423021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

: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曲金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9769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之一,集中反映我国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背景下,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文化观念、海洋文化历史、海洋文化事业、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教育、海洋文化规划管理等领域的基本面貌、存在问题、对策措施以及发展面向。

目录


综合报告
2014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003
  一 2014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形势的总体分析/003
  二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海洋强国”文化内涵的思考/012

专题报告
主题一 海洋和平与“新丝路”国家战略
专题一 2014年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家、地方、学界动态综述/023
  一 2014年各地“”工作报告及“一带一路”政策纷纷出台/024
  二 2014年各地保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各类活动/028
  三 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学术研究/030
  四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问题思考/036
专题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洋文化建设的新坐标/038
  一 世界海洋形势的新课题/038
  二 世界海洋秩序的再观察/039
  三 “海权论”与海洋大国兴衰的再审视/041
  四 中国海洋发展轨迹的再认知/042
  五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与意义/045
  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洋文化建设的新坐标/049
专题三 中国-印度洋“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献记录
    ——以15世纪之前为中心的考察/051
  一 中国海船航行印度洋的历史过程(公元前2世纪~公元12世纪)/052
  二 12~13世纪中国海船航行印度洋的历史记录/056
  三 元朝初期(13世纪末14世纪初)中国航海印度洋的主要官方船队/066
  四 明朝之前中国船队在印度洋沿岸的主要港口与商品/070
  五 世界大航海:“郑和下西洋”及其海上航线/074
专题四 “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中国造船与航海技术发展概述/080
  一 问题的提出/080
  二 中国先民的早期舟船/081
  三 先秦以降造船技术的发达/083
  四 水下和海岸考古发掘的宋元沉船/088
  五 汉唐时代造船技术的“世界发明”/091
  六 宋元时代航海技术的“世界发明”/093
专题五 中国历代王朝“四海一家”的“海洋和平意识”及其国家实践/097
  一 中国自古以来的“四海一家”观念与国家实践/097
  二 明朝“海洋天下意识”的制度实践:以“郑和下西洋”为例/099
专题六 中国在国际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105
  一 国际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含义与意义/105
  二 我国在国际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现状分析/108
  三 我国在国际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的提升:对策建议/112

主题二 海洋社会文化发展
专题一 谁是“主人”:中国海洋文化主体构成的考察与分析/123
  一 关于海洋文化主体的“边界”/124
  二 中国海洋文化的国家主体/126
  三 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主体/129
  四 中国海洋文化的社会主体/132
专题二 中国海洋社会文明建设中“三渔问题”:研究综述与分析/151
  一 问题的提出/151
  二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文明建设中“三渔问题”的认识和分析/152
  三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文明建设中“三渔问题”解决对策的探讨/161
  四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文明建设中“三渔”发展的前景预期/166
专题三 中国海洋民俗文化节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170
  一 中国沿海各地海洋民俗文化节会概览/171
  二 中国海洋民俗文化节会的基本特征/181
  三 中国海洋民俗文化节会的研究现状/185
  四 当前海洋民俗文化节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88

主题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一 中国海洋文化景观资源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前景分析/191
  一 我国海洋文化景观的现状观察与分析/192
  二 我国海洋文化景观存在的问题/205
  三 我国海洋文化景观的发展对策及前景/208
专题二 中国海岛文化景观及其开发的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213
  一 我国海岛文化研究与海岛开发的现状分析/214
  二 海岛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217
  三 海岛文化发展的对策/220
专题三 “生态优先”观念下的无居民海岛保护:立法研究综述与思考/227
  一 无居民海岛生态保护的理念与立法:研究现状分析/228
  二 无居民海岛使用的限制:立法理论与现实思考/238
专题四 中国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与评估体系构建/248
  一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综述与分析/248
  二 我国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分析/252
  三 我国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256
  四 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价值及开发条件的评估体系构建/258
  五 海洋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扩张的对策路径/264

主题四 海洋文化遗产保护
专题一 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前景分析/271
  一 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272
  二 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存及保护现状/277
  三 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现状/301
  四 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05
专题二 南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前景分析/311
  一 南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的历史文化内涵/311
  二 南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现状/314
  三 南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研究现状/320
  四 南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323
专题三 中国海洋考古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327
  一 中国海洋考古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回顾与现状分析/327
  二 中国海洋考古与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336
  三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与前景展望/342
专题四 中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现状、问题、对策与前景分析/348
  一 我国“万里海塘”的基本面貌与历史文化内涵/349
  二 我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的现状/353
  三 我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361
  四 我国“万里海塘”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362

主题五 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专题一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践:理论、问题与对策/366
  一 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与边界/367
  二 海洋文化产业的分类与统计标准/370
  三 海洋文化产业统计采取的调查方法与实施方案/371
  四 海洋文化产业统计与分析的实践:青岛市统计案例/373
  五 推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统计的对策建议/376
专题二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海洋经济区域背景评估与分析/378
  一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及区域战略布局/378
  二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特点分析/380
  三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经济 文化发展双动力下的产业门类/384
  四 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战略布局/389
  五 中国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有措施/395
专题三 中国海滨沙滩休闲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399
  一 沙滩休闲文化意识的发育与海滨沙滩-浴场开发的热潮/400
  二 海滨沙滩休闲文化新发展的三大途径/404
  三 海滨沙滩休闲文化发展的当下问题与对策思考/411

附 录 2014全国海洋宣传教育活动:信息传真/415

作者介绍


曲金良,男,1956年1月30日生,山东东营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中韩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海洋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基地、国家985基地)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文化理论、历史与文化产遗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重大、重点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

文摘


序言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聚焦历史脉络与当代转型 概述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学术力作。本书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回溯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海洋结下的深厚渊源,探讨了海洋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着重剖析了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在国家战略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观念变迁背景下的新特征、新挑战与新机遇。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丰富的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社会调查数据,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海洋文化画卷。 第一部分:历史纵深——中华海洋文明的源与流 本部分深入挖掘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根基,将时间轴拉长,展现海洋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多元面貌。 源头探寻:史前时代的海洋生活与文化萌芽 追溯中国沿海地区史前居民的海洋生计模式,包括渔猎、采集贝类等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早期海洋崇拜和观念。 分析陶器、石器等考古遗迹中反映出的海洋元素,如海产品纹饰、海边聚落遗址的分布特点等,揭示早期海洋文化与生计方式的紧密联系。 探讨古代中国沿海与内陆文化交流中的海洋通道作用,以及早期海上贸易的萌芽迹象。 奠基与拓展:秦汉至唐宋的海洋交往与文化交流 详细论述秦汉时期国家对海洋资源的初步认识和开发,如海上交通的建设、对东海和南海的认知深化。 深入探讨汉唐盛世时期中国海洋对外交流的辉煌成就,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繁荣及其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分析郑和下西洋之前的海上贸易体系,包括港口城市的发展、航海技术的进步、商品贸易的种类以及文化元素的互鉴。 考察宋元时期海洋经济的空前发展,如造船业的鼎盛、指南针的应用、海上贸易量的激增,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社会结构、城市形态和文化生活带来的改变。这一时期,海洋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开始出现大量与海洋相关的作品。 分析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传播及其与海洋文化元素的融合,例如海神信仰的演变和发展。 转型与挑战:明清以来的海洋意识与国家战略 审视明清时期中国海洋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海禁政策对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既有对内部海洋开发的限制,也孕育了独特的沿海民间文化。 探讨西方列强入侵后,中国海洋文明面临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救亡图存”思潮中对海洋战略和海洋意识的重新审视。 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海洋的重新认识,他们如何从“闭关锁国”的局限中走出来,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中国走向海洋的道路。 考察近代科学技术(如地理学、海洋学)引入中国,对中国海洋文化知识体系的更新和拓展。 第二部分:当代演进——转型时代的海洋文化新语境 本部分聚焦21世纪初的中国,以2014年为视角,深入剖析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国家战略与海洋意识的觉醒 系统梳理2014年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如“海洋强国”目标的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等,分析这些国家战略对海洋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导向。 探讨国家层面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制定、教育普及等多种手段,提升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将海洋意识融入国家发展和国民教育体系。 分析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文化提出的新需求,例如发展蓝色经济、发展海洋旅游、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这些都要求有与之匹配的海洋文化理念和知识体系。 海洋经济发展与文化形态变迁 深入分析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趋势,特别是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滨海工业向高端海洋服务业的转型,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如何重塑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景观。 考察海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分析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传播海洋知识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商业化过度等问题。 探讨海洋科学技术(如海洋工程、深海探测、海洋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对海洋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例如海洋科技知识的普及、海洋主题的科幻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兴起。 关注滨海城市文化特色研究,分析不同滨海城市在历史积淀、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的独特海洋文化符号和魅力。 社会变迁与海洋文化的多元表达 研究海洋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包括海洋主题的文学、艺术、影视、音乐、节庆活动等。分析这些文化产品如何反映当代中国人的海洋观,以及它们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作用。 关注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分析环保主义思潮如何影响公众对海洋的认知,以及海洋保护行动如何成为一种新的海洋文化实践。 探讨海洋文化与社会认同的关系,分析海洋在塑造地方性认同、区域性认同乃至国家认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研究互联网时代海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海洋文化社群的形成,分析网络舆论、社交媒体等如何影响公众对海洋问题的认知和讨论。 挑战与前瞻:迈向新征程的海洋文化 深刻剖析当前中国海洋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例如海洋意识的普及仍需加强、海洋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矛盾、海洋文化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海洋文化国际交流的不足等。 对中国海洋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强调在坚持传承中华优秀海洋文化基因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海洋文化创新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海洋文化体系。 呼吁加强海洋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合作,促进海洋文化研究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强调构建和谐海洋、可持续海洋的理念,将海洋文化建设融入海洋治理体系,促进海洋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不仅是一份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当下深刻的洞察,以及对未来充满期许的思考。本书旨在唤醒更多人对海洋的关注,理解海洋的价值,并共同参与到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初翻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我带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毕竟“报告”二字总让人联想到数据图表和专业术语的堆砌。然而,这本书很快就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以一种极为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呈现了2014年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全景图。书中对于海洋在文化传承、经济转型、国家安全等方面所扮演角色的阐释,堪称鞭辟入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相互促进的论证印象深刻,它揭示了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导致文化同质化,反而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报告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前瞻性,也体现了作者们对海洋文化的长远考量。整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它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成果,更是一份关于中国如何重塑自身海洋文明、拥抱蓝色未来的重要思考。这对于任何关心中国发展、关注文化变迁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

评分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发。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的海洋世界,感受着中华文明在这片蓝色疆域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以及在2014年这一关键时期所焕发出的新活力。报告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了海洋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象征,更敏锐地捕捉了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海洋文化如何与科技、艺术、教育、旅游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于“海洋叙事”的探讨,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重新构建和传播中国海洋文化的当代价值。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更深入理解国家文化自信来源的普通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书中提供的数据和案例分析,都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和严谨的考证,让我能够信服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让我认识到,海洋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老遗产,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生命体。

评分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是一部极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的著作。它让我意识到,海洋文化在中国现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报告以2014年为锚点,全面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尤其被报告中关于“蓝色经济”与“海洋文明”的辩证关系所吸引,它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书中对海洋作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重要平台的论述,也让我对“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报告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不失面向广大读者的亲和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轻松地吸收信息,并引发深入的思考。它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海洋文化最新发展动态的窗口,也让我对中国海洋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著作。作为一名对中国海洋文化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发展报告”这类名称的书籍会偏向于学术论文的枯燥和生硬,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却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扎实的论述,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海洋文化新维度的大门。书中并没有罗列陈旧的历史典故,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在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海洋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在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多个层面的发展态势。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思考与勾勒。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于“海洋意识”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将这种意识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和国家战略的探讨。读罢此书,我不再仅仅将海洋视为地理上的存在,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深厚底蕴和生机勃勃的未来。报告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又保持了专业研究的严谨性,这在同类书籍中实属难得。它让我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连接古代与当代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文化。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时,我便被它所吸引。《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4)》以其独特的时代烙印,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去审视2014年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脉络。书中并没有停留在对过往辉煌的追忆,而是着眼于当下,深入剖析了海洋文化在21世纪初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海洋与区域发展的章节,它阐释了海洋文化如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驱动力。报告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让我看到,海洋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载体。通过阅读,我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对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创新中华海洋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个人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灵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