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服饰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李琼
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4852731
字数:
页码:1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丈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异彩纷呈。《中华服饰》冠名中华,为弘扬我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精华,传承我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实准在《中华服饰》中穷尽所有民族、所有地域、所有风俗、所有……故只能撷取沧海之一粟.将我们所亲身感受过的、研究过的收录其中。在此,没有对任何未述之族、之地、之俗有所忽视.我们希冀在续集中尽其所能尽收我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内容提要
泱泱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十六个民族,五千年文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文化丰富多彩,民俗异彩纷望,本套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组织编写。冠名中华,为了弘扬我华夏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精华,郐我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民史中的民众精华,讲我民风,扬我民德,全景展示民族文化中的民风民俗,图文并茂,真实可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生活在云南东川一带的彝族和鹤庆彝族支系白依人的青年,格外垂青当地特有的火草领褂。这种火草褂子是用野生勾苞大丁草属的叶子背面的白色绒状物纺织而成,古朴庄重,美丽大方,同时又因火草难求、制作工艺繁琐费时,因而显得弥足珍贵。东川一带的彝族小伙子以能穿上一件火草褂子走亲访友而感到自豪和光荣。
火草是生长在横断山脉山间的一种草本植物,每株小草有四至五片尖矛状的叶子,草叶仅长10厘米左右,叶子的背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细毛,可以撕下,形似棉纸,收下晒干后,用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因此被称为火草。每年夏末秋初,当满山遍野都被火草覆盖的时候,彝族小伙们就背上背篓上山采集火草,然后由姑娘们把采集来的火草捻成细绒,和细麻线捻在一起,用土法织成火草布,再缝制成领褂。这种火草领褂厚实缜密,穿在身上保暖透气,经久耐磨,颜色黄白,在阳光下有耀眼的光泽,而且越洗越白,雨水淋不进去,是一种冬暖夏凉的纯绿色服饰。
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要织成一件漂亮的火草领褂,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织火草褂子有七十二道工序,其复杂可见一斑。首先就说采集千万片火草叶,就需要跑遍九坡十八岭。由于火草较小,采集够做一件褂子的火草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的家庭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劳作才能完成。更不用说将白色柔软的纤维毛剥下来,纺成线、织成布的工序,更是繁琐异常。一般从采集火草叶到制成火草褂子。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正因为火草衣的来之不易,所以姑娘们往往把自己制作的火草衣赠送给意中人,作为“定情衣”,而小伙子则以能穿上火草褂子而自豪。
火草衣男女皆穿,男子一般穿用四幅白色火草布缝制成的长襟衫,而妇女则喜欢将火草布染成彩色,缝制成长襟裙。
序言
序
一·展示民风的名片
合儒家礼法的深衣
帔帛和云肩
的鱼皮衣
关东轨靴
火草衣
艳丽奇异的惠安女装
狩猎民族的兽皮服饰
古老的树皮衣
越来越有韵味的旗袍
二·传递爱情的信物
荷包
手帕
中国结
“千层底儿”和绣花鞋垫
腰带
肚兜
头花
簪钗
戒指
腰刀
三·随身携带的灵器
保延寿命的长命锁
镇邪的虎形服饰
通神的玉佩
灵器满身的藏装
保平安的勾尖绣花鞋
驱魔的“鸡冠帽”
救命的木梳
护身的手镯
避蛇的花纹
四·人生角色的标志
装扮区别年龄
服饰区别身份
五·穿在身上的历史
叙录迁徙的往事
记叙重要历史事件
记录抵御外敌侵扰的战争
烙印远祖的记忆
六·传诵动人的故事
撒尼姑娘的花包头
布朗女人的三尾螺银簪
基诺族的条纹衣饰和日月花饰
阿细人的花腰带
毛南族的花竹帽
彝族姑娘的锦服
纳西妇女的羊皮披肩
傈僳族姑娘的“欧勒”帽
白族姑娘的凤凰帽
维吾尔族姑娘的“艾迪莱丝”绸
苗族的花衣
主要参考文献
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中华服饰》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像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亲眼见证了历代服饰的变迁。书中不仅有对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服饰的描绘,也关注到了平民百姓的穿着。例如,对宋代女性日常服饰的描写,就非常细腻,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普通女性的穿着风格和生活气息。作者在处理不同朝代和地域的服饰时,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其演变脉络和风格差异,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清朝马褂、旗袍的演变过程的解读,它既有满族服饰的特色,也融入了汉族和西方服饰的元素,体现了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这本书让我感到,中国古代的服饰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很多设计理念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评分《中华服饰》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识,从零散的片段上升到了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古装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服饰设计的精妙和历史的厚重。书中对不同民族服饰的介绍,比如蒙古族的袍服、藏族的藏袍、苗族的银饰服饰等,更是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富多彩。作者在描述这些民族服饰时,不仅介绍了其独特的外形和装饰,还深入挖掘了它们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之间的紧密联系。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苗族服饰中精美绝伦的银饰,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苗族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每一种饰品都有其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也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自豪。
评分这本《中华服饰》的装帧精美,封面上的刺绣图案就已经足够吸引人。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中对历朝历代服饰的详细梳理,从先秦的古朴庄重,到汉代的雍容华贵,再到唐朝的开放浪漫,每一页都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书中的插图和复原图都极其精细,色彩搭配和细节描绘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感。作者在文字描述上也下足了功夫,不仅介绍了服饰的形制、材质、色彩,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社会地位象征以及礼仪规范。例如,在介绍明朝服饰时,作者详细阐述了“补子”的意义,以及不同品级官员所佩戴的补子图案所代表的等级差异,这让我对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提及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饰特色,展现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整体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服饰的图鉴,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社会风情史,让我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这本书《中华服饰》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视觉世界。其最令我赞叹的是,它在呈现精美服饰的同时,并没有忽略那些更为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元素。例如,书中对不同时期织锦、刺绣工艺的详细介绍,从针法、纹样到所使用的颜料,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了解到,古代的染织技术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许多流传至今的纹样,如龙纹、凤纹、祥云纹等,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很多都是文物级别的藏品,清晰地展示了服饰的质感和工艺细节。而且,作者在解读服饰的流变时,会将服饰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对外交流、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服饰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穿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穿”,它打开了我认识中华文明的一扇新视角。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找一本既能满足我视觉享受,又能提供深度解读的中华服饰书籍。《中华服饰》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款式的服饰,更侧重于讲述这些服饰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和审美趣味。比如,书中对宋代服饰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不同于唐代的内敛与含蓄,以及那种精致而素雅的风格,这与宋代文人追求的“理学”精神似乎有着某种不谋而合。作者在分析时,还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让解读更具说服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服饰与礼仪”的部分,它让我明白,古人的穿着打扮并非只是为了美观,更是身份、权力、宗法等级的象征,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书,不如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古人的智慧进行碰撞,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