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容忍与自由
定价:32.8元
作者:胡适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99042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中国青年导师胡适散文集图文典藏版!
纵横于学界、政界、文化界的民国文坛意见胡博士70余年的人生体悟!
对教育、学术、人生、事业、文明的开创式解读——有种、有料、有度!
对当代的诸多问题的回应——科学、容忍、自由、改革、现代化等等仍然是当代的主题!
内容提要
胡适先生是现代中国文化界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之一。
本书精选了其一生的散文、杂文、演讲等内容,分别从教育与成功、信心与反省、不朽与人生、容忍与自由等方面阐述他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在现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胡适(1891—1962年),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学者。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之一。
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留学,康奈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寄居美国,后来去往台湾。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因心脏病去世。
文摘
序言
出版说明
胡适是20纪中国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1891年12月
17日(清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胡适出生后不久,随父母到了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母亲带着他离开台湾回到了家乡安徽绩溪上庄村,并接受私塾教育。由于胡适启蒙教育极早,入学前已熟读《三字经》《百家姓》一类的书,因此他的父亲亲自撰写了一部《学为人诗》为其所读。胡适曾回忆说,书中“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反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虽寥寥数语,却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他又读了父亲编的第二部书《原学》。接下去他又读了《律诗六钞》《孝经》、朱子《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等。这为其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岁时,胡适随兄到上海求学,进入梅溪学堂。是年,读了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邹容的《革命军》后,开始全面接触新思想。20岁时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后改读文科,25岁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受其“实验主义”哲学影响颇深。1917年,27岁的胡适归国后受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之,后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台湾,享年72岁。胡适一生涉猎甚广,著述颇丰,在文、史、哲、教育及社会活动方面皆有造诣,他的思想、行为及著述对于20世纪的中国影响深远。在当时的中国,胡适的一言一行都备受时人瞩目。学成归国之后的胡适以改革旧中国、旧思想为己任,除了写作之外,他通过演讲向当时的民众孜孜不倦地播撒新思想的种子。胡适能言善道,才思敏捷,谈吐幽默,往往会将深刻的哲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白话,因此,时至今日,他的演讲同他的著作一样仍旧深受国人的热爱。胡适一生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但同时也传承着中国古代的文化宝藏,并且将数十年的光阴投身于“整理国故”以及考据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之中。在生活上胡适也是“中西结合”,虽留洋数载,常年身居异国,但仍十分注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尤其喜爱穿中国传统长袍,并与他的“小脚太太”不离不弃、相伴到老,他的人格魅力始终都为后代国人所称道。
之所以甄选胡适演讲稿中精彩、具有价值的篇章,汇成《容忍与自由》一书,是因为胡适的许多观点和理念对于现如今仍不过时,仍旧具有指导意义。至于他的一些政治主张,包括对于中国党和新中国的认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商榷,请读者在阅读中加以甄别,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的独特思想与高洁人格的耀眼光芒。我们谨以此书向读者呈现一生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先哲的思想轨迹,并对先哲致以诚挚的缅怀和敬意。
我一直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以及那个时代涌现出的伟大思想家们心怀景仰。那个时候,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思想如同春雨般滋润着这片渴望变革的土地。胡适先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群体。而“容忍与自由”这个主题,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各种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辨别真伪?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固步自封,又能保持自己的清醒与独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宝贵的思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也更好地应对当下。它或许能帮助我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局势下,保持开放心态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一种追寻,对现代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思。
评分现代社会,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由精神的张扬是时代的主旋律。然而,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表达自由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深入思考“容忍”的意义?容忍,并非软弱,更非放弃原则,而是在理解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一种宽广胸怀和理性态度。当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一片天空下交织碰撞时,如何避免冲突,如何促进和谐?这本书的题目,恰恰触及了这一核心议题。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去探索作者对于“容忍”与“自由”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我猜测,作者或许会从历史、哲学、社会等多个维度,来阐释如何在保持个体自由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这不仅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更是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衡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做一个既自由又懂得容忍的人,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贡献一份和谐的力量。
评分读到“容忍与自由”这个书名,立刻联想到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思想激荡的年代。在那个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未来,为了思想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胡适先生,以其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他所倡导的“容忍”与“自由”,不仅是对个体品格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进步的呼唤。在信息洪流汹涌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裹挟,立场鲜明与包容并存,如何在这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迷失自我,又不对他人进行无端的攻击,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容忍”与“自由”的更深理解,也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去应对当下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它或许能帮助我看到,真正的自由,需要以容忍为基石,而持久的容忍,也离不开自由的精神支撑。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的关系,也是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的关键所在。
评分在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从信息获取到言论表达,似乎一切都唾手可得。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没有代价,也并非没有边界。如何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如何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保持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挑战。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容忍”与“自由”这两个看似矛盾又紧密相连的概念。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又是如何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我猜想,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在多元化的今天,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并存是常态,如何让这些声音和谐共处,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这需要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政治智慧。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去理解,真正的自由,离不开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不同意见的包容,而容忍,也正是在自由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
评分这本书名《容忍与自由》让我想起了一系列关于思想解放和个人权利的讨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观点淹没,甚至迷失方向。这时候,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伪,并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挑战传统、鼓励批判性思维的思想家充满敬意,他们往往能为我们打开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这本书的作者,胡适,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重要的启蒙者,他的文字总是充满智慧和力量,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多的启迪,帮助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理性和坚守,不被潮流所裹挟,也不因孤立而退缩。它或许能成为我在迷雾中前行的灯塔,指引我如何在这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世界里,既保持开放的心态,又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失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