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民问政:系列评论的策划与写作
定价:38.00元
售价:28.9元,便宜9.1元,折扣76
作者:陈敏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668231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2013—2016年在《新快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媒体上发表的新闻评论作品111篇,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系列新闻评论的策划与写作方法。本书分为五个篇章:从细节出发,心平气和讲道理;环环相扣,多角度追问事实真相;勾连历史,在时空脉络里展开评论;合乎逻辑地推理,培养批判性思维;揭示被遮蔽的预设,提一个好问题。本书以具体案例为基础,细致剖析新闻评论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目录
自序从细节出发,心平气和讲道理
作者介绍
陈敏,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讲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自2009年至今,以“柳絮”为笔名在媒体发表新闻评论数百篇,著有个人作品集《广州时事评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精美,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特别喜欢封面上“公民问政”这四个字的设计,力量感十足,又带着一丝思考的深度。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发现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直接罗列各种案例,而是从“策划”和“写作”这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将一个看似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可操作的步骤。这种结构安排立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只会空谈理论的学术著作,而是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工具书。我想象着,如果我想要组织一次关于社区交通问题的问政活动,这本书就能从如何确定问题、如何搜集信息、如何组织论证,到如何写出一篇有说服力的评论,一步步地为我提供思路和方法。特别是“策划”部分,我猜想其中会涉及到如何精准把握社会脉搏,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议题,以及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流程,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写作”部分,则可能深入到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观点,如何运用事实和数据支撑论据,甚至是如何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整体来看,这本书给我一种“授人以渔”的期待,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做”,并且做得更好。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这本书的名字“公民问政”就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的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核心。我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写一些批评性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我特别好奇作者陈敏在“策划”部分会如何阐述“选题”的艺术。一个好的选题,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能够激起层层涟漪,引发广泛的讨论。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探讨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识别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一个具有公众议题潜力的“点”。而“写作”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具体的技巧,例如如何构建一篇有力的评论结构,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赢得读者的认同。我设想,它或许会介绍一些“黄金法则”,比如“问题先行,方案跟进”,或者“用数据说话,用故事打动人”。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纸面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它旨在赋能每一个关心社会、愿意发声的公民,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公共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它的副标题“系列评论的策划与写作”所吸引。这三个词——“系列”、“评论”、“策划”、“写作”——每一个都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想在某个领域深入地进行评论,但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系统性,也难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我猜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框架,帮助读者建立起“系列评论”的思维模式。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教你写一篇孤立的评论文章,而是教你如何围绕一个核心议题,设计出一系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评论,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式的、更具深度的探讨。这种“系列化”的思考方式,我猜想在“策划”部分会得到详细的阐述,例如如何确定评论的主题范围,如何规划评论的先后顺序和侧重点,以及如何保持评论风格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而在“写作”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具体的技巧,指导如何让每一篇评论既独立成篇,又能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系列中,同时保持语言的精准、逻辑的严谨和观点的鲜明。这本书无疑是我希望能找到的、能将零散的想法转化为系统性、有影响力的公共表达的“秘籍”。
评分这本书从封面到书名,都散发出一种“硬核”的专业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我尤其对“公民问政”这个概念充满好奇。我理解这是一种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通过表达意见、提出建议,甚至形成监督力量的行动。而“系列评论的策划与写作”则让我看到了这种行动的具体实践路径。我设想,“策划”部分会非常强调“战略性”和“系统性”。它可能不仅仅是告诉你“要问政”,而是告诉你“如何系统地问政”。这或许包括如何识别真正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公共议题,如何进行深入的背景调研,如何把握问政的时机,以及如何建立与相关部门或公众的沟通渠道。而“写作”部分,则是我更期待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实用的写作方法论,例如如何用清晰、有力的语言阐述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运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观点,如何避免空洞的口号式表达,以及如何写出既能引起共鸣又能促使行动的文章。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在“教”人写东西,而是在“赋能”人,赋予公民在公共领域发声、施加影响的能力,让他们的声音更有力量,更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公民问政:系列评论的策划与写作》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实践导向和方法论的意味。我一直认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并非仅仅是表达情绪或泛泛而谈的意见,而是一种需要专业技巧和系统方法的行动。我尤其对“系列评论”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篇单薄的文章,而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深度的持续性表达。我猜想,在“策划”的部分,作者陈敏会深入探讨如何从浩如烟草的社会现象中,筛选出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引发思考的议题,并围绕这些议题,构建出一系列逻辑清晰、内容互补的评论。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如何进行前期调研、如何确定评论的切入点和角度,甚至是如何预判读者和决策者的反应。而在“写作”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技巧,指导读者如何用精准的语言、有力的论据、富有说服力的论证,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传达出去。这或许包括如何构建一篇有吸引力的开篇,如何运用生动的案例来阐释抽象的道理,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力的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行动。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渴望在公共领域发出声音、贡献力量的公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