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電子産品裝接工藝
定價:30.00元
作者:範澤良,龍立欽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3021879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電子産品的質量一方麵取決於電子技術; 另一方麵取決於電子産品的裝接工藝。本書從基礎的工藝知識入手,結閤當前廣泛應用的裝接工藝,循序漸進地介紹瞭電子産品的工藝技術,由此來提高讀者對電子産品裝接工藝的實際應用能力。全書共12章,內容不僅包括電子産品裝接工藝的基礎知識,裝接常用工具和儀器儀錶的使用方法,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印製電路闆的設計與製造,裝配的準備工藝,電子産品的裝聯、焊接、裝配、組裝技術,調試工藝以及電子産品技術文件等,還設置瞭萬用錶裝調實例,幫助讀者對全書主要內容進行鞏固。另外,書中的部分章節配有相應的實訓項目,供讀者選用。
本書沒有較深的理論知識,主要側重於工藝過程的詳細講解,讀者隻需具備基本的電路理論和電子技術知識就可以輕鬆閱讀。本書適閤作為職業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和“無綫電裝接工”技能的培訓教材,也可供電子類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相關的從業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側重於維修和逆嚮工程的愛好者,對我來說,瞭解裝配工藝的目的,是為瞭更好地拆解和分析。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有一部分專門討論“可拆卸性”和“可維修性”的設計考量是如何影響最終裝配工序的。比如,使用哪種膠粘劑纔能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允許在維修時被適度加熱移除?在進行二次返修(Rework)時,如何選用閤適的工具和加熱參數,纔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對鄰近元件或PCB基材造成熱損傷?許多教材隻教你怎麼裝,不教你怎麼拆得漂亮。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返修站的設備選型指南,以及不同類型元件(如BGA、QFN)的標準拆焊流程對比,那簡直是為我們這類“拆解專傢”量身定做的。此外,對於靜電防護(ESD)的實際操作環節描述,我希望它能詳細到連地綫夾的選擇和使用頻率都講清楚,畢竟ESD是電子産品裝配中的無聲殺手。
評分我目前的職業背景是産品設計工程師,我需要確保我的設計能夠被高效且穩定地製造齣來。所以,我更關注的是設計與製造之間的接口問題,也就是DFM(麵嚮製造的設計)。《電子産品裝接工藝》如果能從工藝的角度,反過來指導我的設計,那就太棒瞭。比如,針對特定的貼裝設備,元件的引腳間距、絲印清晰度、乃至PCB的開槽和鑽孔公差,會對良率産生多大的影響?我希望看到一些圖錶,直觀地展示設計參數微小變動如何導緻裝配睏難度指數級增長的案例。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自動化裝配綫調試和維護的知識,那就更好瞭。我知道很多工廠都在推行“黑燈工廠”,瞭解這些高度自動化的係統是如何識彆和糾正裝配錯誤的,對於我優化設計規格,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將有巨大的幫助。這不單單是一本工藝書,更應該是一本“跨界溝通手冊”。
評分這本《電子産品裝接工藝》的書籍,我可是期待瞭很久的。從書名上看,它應該會非常詳細地剖析電子産品從零散元件到最終成品的整個裝配過程。我希望它能深入講解SMT(錶麵貼裝技術)和THT(通孔插裝技術)的每一個細節,比如PCB的清潔、助焊劑的選擇、貼片機的編程調試,以及迴流焊的溫度麯綫控製。對於手工焊接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各種不同類型焊點的標準和檢驗方法,尤其是在精密器件和小間距元件的裝配上,這本書能不能提供一些“獨傢秘笈”?畢竟,理論知識很重要,但實操中的常見問題,比如虛焊、橋接、IC反裝等等,纔是最讓人頭疼的。我特彆關注“工藝”二字,這意味著它應該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要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的物理和化學原理是什麼。如果能配上大量高清的實物圖和流程圖,那就太棒瞭,能讓我這個初學者快速建立起清晰的認知框架。我希望這本書能真正成為我工作颱上的“工藝聖經”,而不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手冊。
評分說實話,我對電子製造領域的書籍通常抱有一種保留態度,很多都是翻來覆去炒冷飯的二手資料。但《電子産品裝接工藝》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硬核”的味道,仿佛能直接把我帶到生産綫上,親手去觸摸那些冰冷的工具和發熱的元件。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可靠性驗證和質量控製的那一部分。裝配隻是第一步,産品如何在高低溫、高濕、振動環境下保持穩定運行,纔是衡量工藝水平的試金石。這本書能否涵蓋一些前沿的測試方法,比如X射綫檢測(AOI/AXI)的深度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分析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來優化裝配流程?我非常想知道,在如今追求輕薄化、高密度的趨勢下,麵對柔性電路闆(FPC)和異形結構件的裝配挑戰,現有的工藝標準是如何迭代和升級的。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行業內最新的標準規範解讀,比如IPC-A-610的最新修訂版解讀,那絕對是物超所值。
評分說句實在話,市麵上的工藝書往往過於強調“最佳實踐”,顯得有些理想化,脫離瞭實際工廠環境的復雜性。我更希望《電子産品裝接工藝》能有一點“泥土味”,多一些對供應鏈和物料兼容性的討論。比如,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同型號元件,其引腳的鍍層(有鉛、無鉛、沉金等)在裝配過程中會不會錶現齣細微的差異?在波峰焊中,PCB的阻燃劑類型(如FR4的不同等級)對焊锡潤濕性的影響有沒有被提及?我尤其想瞭解,在進行復雜的多層闆和HDI(高密度互連)結構的裝配時,針對“盲埋孔”的處理工藝有什麼特彆的工藝窗口要求?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真實項目中的工藝瓶頸分析案例,以及工程師們是如何通過小幅調整工藝參數(比如锡膏的厚度或颳刀的角度)來解決實際生産綫上的質量波動問題,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瞬間提升瞭。我需要的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工具箱,而非一本陳舊的教科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