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电子实习与课程设计
定价:20.00元
作者:苗松池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083987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本书将电子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和虚拟电子工作台(EWB)合编在一起,是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实践性教材。书中电子实习部分可作为非电类专业和电类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电子实习”、“电子实训”、“电子制作”的教材使用;电子电路课程设计部分可作为非电类专业和电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使用;虚拟电子工作台(EWB)部分可供学生在宿舍或计算机房作虚拟电子电路实验或课程设计时使用。
本书可作为非电类专业和电类专业的实践性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号称“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的《电子实习与课程设计》读起来,怎么说呢,感觉像是一本时间胶囊,把我一下子拉回了二十年前的机房。书里关于基础电路分析和元器件选型的讲解,虽然扎实,但用词和举例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上个世纪”的味道。比如,提到模拟信号处理时,对运算放大器的讨论还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推导阶段,缺乏对现代DSP或FPGA在实际滤波应用中如何权衡资源与性能的深入剖析。更别提那些配套的实验指导,动手操作的部分似乎完全忽略了现在实验室里早已普及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和虚拟仿真工具的重要性。学生们现在接触的更多是MATLAB/Simulink或者LabVIEW的环境,但这本书里的案例还停留在面包板上用万用表手工测量的时代。对于一个期待了解前沿电子工程实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更像是一个“复古”的参考手册,而不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指南。它似乎错过了过去十年间半导体工艺、低功耗设计和物联网集成这些关键领域的飞速发展,这对于一本“规划教材”来说,是相当致命的疏忽。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最大的困惑在于它的“课程设计”部分与“电子实习”之间的割裂感。实习部分堆砌了大量分散的、孤立的电路模块练习,从简单的RC电路到稍微复杂的晶体管放大器,内容量很大,但缺乏一条清晰的、贯穿始终的设计主线。读者学完一堆零散的知识点后,面对最后的课程设计任务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基础单元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有意义的项目中去。理想的教材应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实现的完整流程,比如设计一个温控系统或一个简单的通信模块。然而,这本书更像是将历年试题的知识点强行拼凑起来,每章之间知识的迁移和复用性极低。这种编排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多是机械的“操作员”,而非具备系统思维的“工程师”。设计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堆砌碎片化的实验就能达成的,它需要的是启发和引导,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保守和乏力。
评分关于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我必须指出它在软件工具应用上的严重滞后。在当今的电子设计领域,EDA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在提及PCB设计时,似乎还沉浸在早期的手工布线概念中,对于现代的约束驱动设计(Constraint-Driven Design)、多层板的信号完整性分析(SI)以及电磁兼容性(EMC)的初步考虑,几乎没有涉及。对于一个声称面向21世纪的教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现在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需要对Altium Designer或Cadence等主流工具有一个基本认知,并理解设计流程中软件模拟验证的重要性。这本书的“设计”环节,更像是纸面上的理论推演,而不是实际工程实践中与EDA软件紧密结合的过程。读完此书,学生对电路原理的认识或许能加深,但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恐怕还是停留在“画图”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设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排版设计,也让我感到非常不适。它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典型的、未经太多现代排版优化的学术资料汇编。大量的纯文本描述,配合着显得拥挤的黑白电路图,阅读体验非常差,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作者似乎习惯于使用冗长且拗口的学术腔调,缺乏清晰的逻辑层次划分和关键点的提炼。很多时候,读者需要反复阅读同一段落才能抓住其核心思想。相比于市面上那些图文并茂、采用模块化学习路径的新式教材,这本书显得过于陈旧和刻板。电子工程的学习本身就要求思维的敏捷性和对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而这种沉闷、低效的呈现方式,无疑给初学者设置了不必要的阅读门槛。它更像是一份供研究人员参考的规范,而不是一本激励学生探索的教材。
评分最后,从教学资源配套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21世纪”名头显得尤为讽刺。一本现代的规划教材,其价值绝不应仅仅局限于纸面内容。现在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依赖线上辅助资源、互动模拟、以及与业界实际案例的链接。然而,这本书在提供配套资源方面几乎是空白的。没有在线的习题库、没有可供下载的参考代码或仿真模型、更别提与书本内容实时更新的勘误或补充说明。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完全不符合当前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趋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无法通过配套的数字化平台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拓展,只能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对于需要跨学科知识融合和不断迭代的电子领域来说,缺乏这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生态支持,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生命力将大打折扣,很快就会被更具互动性的资源所取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