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材)
定价:38.00元
作者:黄冬梅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019596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电子技术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力求使理论内容简明扼要,精简元器件内部机理分析,降低理解难度,重点突出。并注重电子技术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实践教学与应用环节,充分体现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更贴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更贴近岗位需求的原则。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材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增强实用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目录
上篇 模拟电子技术章 半导体二极管电路及应用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第3章 场效应管及其应用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第5章 负反馈放大器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第7章 功率放大器第8章 正波形发生器第9章 直流稳定压电源0章 晶闸管及其应用
下篇 数字电子技术
1章 逻辑门电路2章 数字逻辑基础3章 组合逻辑电路4章 集成触发器5章 时序逻辑电路6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7章 D/A转换与A/D转换上篇模拟电子技术答案下篇数字电子技术答案常用符号参考文献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关于《普通化学实验指导》的评价,我必须说,它在安全规范和实验原理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到位。我上学期做过几次实验,总是感觉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有道鸿沟,书上写的反应现象和自己看到的总是有出入。但这本指导书,详细记录了每一步操作的“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滴定管需要用特定溶液润洗,为什么某些物质必须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它把实验中的“陷阱”都提前预警出来了,大大减少了实验失败的概率。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如何科学地记录和报告实验结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把A加到B里”的层面。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本手册是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并真正学到化学思维的关键工具书,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操作手册。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的参考读物,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极强的时效性和全球视野。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进出口贸易流程讲解,而是将近年来新兴的数字化贸易趋势,比如跨境电商的税务处理、区块链在供应链追溯中的应用等热点问题,都囊括了进来。书中对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的解释极为细致,结合了最新的2020版规则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外贸行业的年轻人来说,避免了在实操中因理解偏差而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关于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案例分析,如港口拥堵和原材料短缺的应对策略,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洞察力。整本书逻辑结构严密,图表丰富,是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优秀范本,非常推荐给致力于国际商务领域发展的人士。
评分我最近刚啃完这本《面向对象编程实战》,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实战”这个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这类书难免会堆砌一些脱离实际的复杂设计模式。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晦涩的理论推导,而是紧密围绕着构建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级应用项目展开叙述。从类图的设计、接口的定义,到如何运用工厂模式和策略模式来解耦系统,每一步都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背后的设计哲学解释。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非常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他反复强调“面向对象不是为了面向对象而面向对象”。通过书中贯穿始终的那个模拟电商库存系统的例子,我真正理解了“高内聚,低耦合”在实际开发中的具体体现。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语法,却在如何“设计”软件上感到迷茫的程序员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醍醐灌顶,是实打实的“内功心法”秘籍。
评分这本《材料科学基础》的教材,简直是工科生们的救星!我记得我刚入学那会儿,面对那些复杂的晶体结构和相图,头都大了。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原子结构讲起,层层递进,深入到合金的强化机制和腐蚀防护。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是能恰到好处地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比如航空航天领域对轻质高强合金的需求,或者电子设备中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是关于“缺陷”那一章,作者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位错和空位如何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让人茅塞顿开。书中的插图和图表绘制得极其精美且信息量巨大,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未来设计新材料、理解现有材料的局限性,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坚实的认知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带领我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向导手册,强烈推荐给所有相关专业的学子们。
评分《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宋词元曲情有独钟的读者量身定做的。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大而全”的断代史写法,而是巧妙地以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群体的变迁为主线索。关于苏轼、辛弃疾的论述,作者不仅分析了他们的诗词在艺术手法上的开创性,更深入挖掘了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了他们激昂或沉郁的笔调。特别是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界定与辨析,书中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文本对比,让我对柳永和李清照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此外,对元曲的介绍部分也相当精彩,作者清晰地梳理了从散曲到杂剧的演变路径,对关汉卿、王实甫等大家的作品进行了精准的解读。阅读体验极其流畅,文笔典雅又不失现代学术的严谨性,感觉就像是跟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品茗论道,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