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个怎么办
定价:39.80元
作者:孙徐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21151965
字数:402000
页码:2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对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的实际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全面深入的讲解。涵盖了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器和变压器,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稳压电路,显示器件等方面的知识原理和检测应用。这些内容均是电子工作人员在实际选择与检测电子元器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本书具有“一学就会、即学速用”的特点。
本书资料翔实、分类明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是电子技术人员随身携带的数据资料速查手册。
本书可作为中等电子职业学校相关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电子初学者、电子技术从业人员、产品开发及生产设计人员和广大电子爱好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结构上来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分类逻辑。面对成千上万的通用元器件,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索引或分类体系,查找起来会非常头疼。我希望它不是简单地按电阻、电容、电感这种大类划分,而是能根据“应用场景”来组织内容,比如“低噪声放大电路中的元件选用”、“高功率开关中的热管理与选型”、“精密测量中的参考元件选择”等等。这样的组织方式,能让我根据我当前正在做的具体项目,迅速定位到相关的元器件知识和检测方法。此外,如果能在每个章节的末尾,提供一个“选型速查表”,列出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元器件的推荐品牌范围和关键性能指标的优先级排序,那无疑是为我们这些需要快速决策的工程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排,比单纯的知识点罗列要高明得多。
评分说实话,电子技术这个领域,光是知道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书本上的“理想状态”和实际电路板上的“噪声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元器件“寿命评估”和“失效分析”的内容。比如,一个看似普通的贴片电阻,在长期工作后,其阻值漂移的程度究竟有多大?或者说,在电源管理模块中,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如何随时间老化而变化,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如果这本书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元器件,如MOSFET、运算放大器、甚至是一些射频元件,提供一些行业内的“黑话”或者说“经验之谈”,那就非常有价值了。例如,在选择特定厂家的特定批次产品时,需要注意哪些潜在的“潜规则”,这些信息往往是标准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却是工程师必备的“内功心法”。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基础知识,直达元器件选型的“精髓”。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既要处理老旧设备维护,又要跟进新技术的研发人员来说,一本好的元器件手册必须要有“历史感”和“未来感”的平衡。我希望这本书中不仅包含了目前主流的SMD(表面贴装器件)的选型和检测技巧,也能适当地回顾一些经典的有引线(Through-hole)元器件的特性,因为在许多工业控制和老设备维修中,它们依然是主角。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新兴的,比如碳化硅(SiC)或氮化镓(GaN)功率器件,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它们独特的热特性和开关行为的选用建议和检测注意事项,那就说明作者紧跟时代前沿了。如果书里能有关于元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的讨论,比如如何安全地库存元件,以及如何处理停产(EOL)元件的替代方案,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只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全面的工程资源指南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检测”部分抱有极高的兴趣,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验证的元件,无论参数写得多漂亮,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非标测试方法和极限测试的描述。市面上很多书籍只是教你如何用万用表测电阻和通断,这太基础了。我更想了解的是,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夹具或测试平台,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高频脉冲、大电流冲击或者极端温度变化,从而快速筛查出潜在的“早夭”元件。比如,针对集成电路的“热风枪回焊”后的电气性能恢复情况,或者不同品牌的电解电容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曲线对比。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标准化的测试流程(Test Procedures),并且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测试,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那么这本书的实用性将大大提升。这种系统化的检测思维,远比零散的测试技巧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通用电子元器件选用与检测600例》的书名听起来就让人对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应用和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期待。我最近在弄一个DIY的项目,正好需要对各种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半导体器件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参数上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它们是如何表现,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检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特定型号的电容在高温环境下性能下降的实际曲线图,或者一个晶体管在不同偏置条件下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详细解读。如果能有一些电路图示,直观地展示如何通过万用表或示波器来判断一个元件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那就太棒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一本好的参考书应该能提供清晰的故障排查流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非常看重那种“实战经验”的积累,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身边指导一样,让我少走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