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仪器电源--原理技术设计
定价:28.00元
作者:张建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030150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紧密结合具体产品,系统全面地介绍新型仪器电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全书内容包括:开关电源原理,开关电源性能分析,开关电源中功率器件性能分析,开关电源产品设计与工艺,通信用智能开关电源的监控系统及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通信机房电源的配置,通信用新型电源电池,新型智能开关电源设计仿真等。此外,附录中还列出了和开关电源相关的高频功率变压器的设计,以及部分电源 MOSFET器件参数表,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的教材或辅导用书,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及对现代仪器电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章 开关电源基础
1.1 开关电源基础
1.2 开关电源的功率变换电路
1.3 开关电源的反馈控制电路
1.4 开关电源驱动电路
1.5 开关电源功率因数及校正器
第二章 开关电源的性能指标
2.1 电源指标体系介绍
2.2 开关电源与其他电源的性质比较
第三章 开关电源常用的集成控制器
3.1 SG1524系列开关电源控制器
3.2 TL494型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
3.3 UC1842系列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
第四章 开关电源主控元器件
4.1 二极管
4.2 功率晶体管
4.3 功率MOS场效应晶体管
4.4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4.5 光电耦合器
4.6 精密可调基准 电源
4.7 开关电源中使用的厚膜电路
4.8 开关电源中使用的电容器
第五章 开关电源产品设计与工艺
5.1 概述
5.2 变压器的设计
5.3 开关管与整流二极管的参数计算
5.4 吸收回路的设计计算
5.5 功率晶全管的选择
5.6 功率晶体管的保护电路设计
5.7 MOSFET的选择与保护
第六章 通信用智能开关电源的监控系统
6.1 智能开关电源的监控原理
6.2 电源监控系统的通信接口与通信协议
6.3 DK系列智能开关电源监控模块
6.4 MSS3000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
6.5 监控系统实例
第七章 通信用智能高频一菤电源系统
7.1 概述
7.2 PS48600型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7.3 谐振型通信开关稳压电源系统
第八章 通信机房电源配置
8.1 概述
8.2 机房电源的设置
8.3 接地、防雷及各种保护措施
8.5 电力电池机房的设计
第九章 通信用新型电源电池
9.1 通信用蔗园电池的发展动态和分类
9.2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9.3 镍镉电池
9.4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
9.5 锂离子电池
9.6 太阳能电池
第十章 新型智能开关电源设计仿真
10.1 开关电源计算机仿真技术
10.2 MATLAB语言在新型智能开关电源仿真中的应用
10.3 ISPICE及其在开关电源仿真中的应用
10.4 新型智能开关电源的优化设计方法
10.5 工程优化的基本内容
10.6 开关电源应用优化方法的几个问题
附录1 高频功率变压器的设计
附录2 部分电源MOSFET器件参数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一个非常平衡的境界,它成功地在“科普”和“专业深入”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可以作为一本坚实的基础教材,带你构建起对现代仪器电源系统的完整认知框架;而对于资深工程师而言,其中涉及的很多前沿控制策略和特定应用场景的优化技巧,仍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参考价值。我发现,很多新技术名词的定义和概念的提出,都带有作者自身多年的实践沉淀和独特的见解,这些“独家秘笈”是其他泛泛而谈的资料里难以找到的。它不是一本仅仅复述教科书知识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份凝聚了作者心血的、富有洞察力的技术总结。这种厚重感和前瞻性,使得这本书在我的工具书架上,占据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我确信未来在处理复杂电源设计问题时,还会频繁地翻阅它来寻找灵感和验证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面采用了一种低调而沉稳的深蓝色调,配合着清晰的白色宋体标题,显得专业感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光滑,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的是内文的排版布局,图表和文字的穿插处理得非常得当,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分析图都清晰明了,标注详尽,这对于理解那些抽象的技术概念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很多技术书籍在图文混排上处理得比较生硬,导致阅读体验下降,但这本书明显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每一个技术细节的呈现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装订方面也很牢固,我感觉这本书可以经受住我这种经常带着它在各种工况环境下阅读的“折腾”,不会轻易散页或松动。从整体的物质感受上来说,它散发出的那种“匠人精神”和对细节的关注,已经预示了书中内容的高水准,这绝不是一本随便印刷的教材能比拟的,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社对于知识载体本身的尊重。
评分技术图表的绘制质量,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书籍的另一个重要维度,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堪称典范。无论是原理框图、时序图还是关键节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图,它们的线条都极其清晰锐利,几乎没有模糊或重影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这些图表不是简单的装饰品,它们是文字内容的有力延伸和精确补充。例如,在讨论开关电源的控制环路时,作者提供的根轨迹图和波特图,不仅数据点位标注准确,而且图例的解释也极为到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系统响应的裕度和稳定性状况。在某些复杂的半控桥电路分析中,甚至连关键元件的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都被绘制成了对比图,这种直观的比较方式,比单纯阅读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这表明编者对制图标准有着极高的要求,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地传递。
评分当我翻开书本,开始接触到第一章的内容时,我立刻被作者行云流水的叙述方式所吸引住了。他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充满术语堆砌的写作风格,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手把手地指导初学者。语言流畅且富有逻辑性,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顺着他的思路逐步深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原理的阐述,作者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且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反馈机制稳定性的讨论,作者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类比,瞬间就让我明白了那个看似复杂的数学模型到底在描述什么现象。这种将深奥理论“去魅”的能力,是衡量一本技术著作是否优秀的黄金标准。他的文字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引导思考”,引导读者自己去发现和验证那些规律,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非常棒。
评分这本书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部分的详尽程度,简直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层面。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实世界中遇到的电源设计难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这些内容对于正在进行项目开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贵的“排雷指南”。我特别留意了关于EMC(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章节,很多教材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标准和要求,但这本书却详细剖析了不同拓扑结构下可能产生的噪声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布局、选择合适的滤波元件来有效抑制它们,甚至连PCB走线的宽度和间距对高频信号完整性的影响都做了细致的推演。这些都是书本理论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但却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读完这些章节,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顶级的实战大师课,对未来设计的信心都增加了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