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型视频设备——彩色电视机维修
: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李永星,肖龙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13353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72kg
本书以海尔29f3a型阴极射线管电视机和海尔l42r1型液晶彩色电视机为载体,系统地介绍了新型彩色电视机的维修、调试和使用过程,充分反应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书内容以新型彩色电视机的维修为*终目标,通过对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扫描电路、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彩色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其他电路,平板彩色电视机的电源电路、机心电路、液晶显示器及其附属电路、等离子体显示器,整机使用与调试等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彩色电视机的原理和维修方法,*终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活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新型视频设备--彩色电视机维修》
序
前言
模块1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维修
任务1.1电源电路的维修
任务1.2信号处理电路的维修
任务1.3扫描电路的维修
任务1.4音频信号处理电路的维修
任务1.5彩色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的维修
任务1.6其他电路的维修
模块2平板彩色电视机的维修
任务2.1电源电路的维修
任务2.2机心电路的维修
任务2.3液晶显示器及其附属电路的维修
任务2.4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拆装
模块3整机使用与调试
任务3.1液晶彩色电视机日常使用
任务3.2整机软件升级与调试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封面烫金的工艺处理得恰到好处,在不同的光线下能折射出低调而奢华的光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和制作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喜欢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内部结构剖面图,线条也锐利得如同刀刻一般,墨迹的浓淡处理得非常专业,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疲劳感。要知道,对于一本技术类书籍而言,视觉体验和阅读体验同样重要,很多同类的书籍为了节省成本,内页往往粗糙暗淡,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光是冲着这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就觉得它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敷衍了事的入门手册可以比拟的。可以说,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已经传递出一种“专业”和“权威”的信号,让人在打开正文之前,就已经对即将接触到的知识充满了期待与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逻辑安排,简直是一场精妙的思维导图可视化过程。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堆砌理论的开篇模式,而是非常巧妙地从最核心的色彩还原原理入手,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地基。作者显然对读者的认知曲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是一上来就丢出晦涩难懂的晶体管参数和扫描频率公式,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入了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机制,这为后续深入理解彩色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提供了必要的“心理锚点”。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模拟到数字转换过程中的叙述方式,那种将复杂的数学模型融入到生活化的比喻中的能力,非常高超。比如,作者对比讲解了早期的三枪显像管与后来的彩色液晶面板在色彩空间的差异,不只是简单罗列参数,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在色彩饱和度、色温一致性上所面临的工程挑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应用的过渡,行云流水般自然,让一个初学者也能感受到自己知识体系正在稳固搭建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技术严谨性的同时,融入了一种近乎文学性的描述,这在理工科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不同于那种干巴巴、公式密集的教科书腔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节奏感和画面感。比如,在描述CRT显像管内部电子束的精确聚焦过程时,他用了“无形的指挥家指挥着电子的合唱团”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将原本冰冷的物理过程赋予了生命力。这种文学化的叙事,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内容的门槛,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电子工程知识变得平易近人且充满趣味。它似乎在告诉读者:我们研究的不仅仅是电流和电阻,我们是在探索光与影的艺术,是在重现人类视觉的奇迹。这种‘情怀’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本书在案例分析和故障排查部分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范围。许多维修手册往往只停留在“替换模块”的层面,但这本书却深入挖掘了故障背后的根本原因。比如,它对“色彩失真”这一常见问题的分析,就不止于讲解几个关键引脚的电压测量,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同步信号漂移对色彩矩阵的影响,甚至涉及到了特定时期特定品牌电视机设计架构上的共性缺陷。作者似乎将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提炼成了一套可复用的“故障诊断哲学”。书中收录的那些“疑难杂症”的解剖报告,简直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每一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波形图和对应的元件参数范围,让人感觉像是站在经验丰富的大师身边,手把手地学习如何“听诊”机器的脉搏。这种基于深度理解而非表面判断的维修思路,是真正能够提升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评分从配套资源的丰富性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了。它不仅仅是一本独立的读物,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支持包。光盘中附带的那些经过高精度扫描的原始电路图纸,其清晰度完全可以媲美工厂内部存档的蓝图,这在数字化时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附录部分对一些核心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白皮书式解读,这些内容往往需要查阅多份datasheet才能拼凑出来的知识点,在这里被系统地整合在了一起。对于那些希望进行深度二次开发或者系统架构优化的工程师来说,这些附加信息简直是如获至宝。这种“超值”的配置,体现了编著者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负责任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投资回报率极高,是工具书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