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定位技术解问
:50.00元
售价:34.0元,便宜16.0元,折扣68
作者:周文红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1153771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本书体裁新颖,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2.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科普性强。
3.本书介绍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
4.集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本书力求对定位技术领域进行全面的研究。
5.综合性强,信息技术含量高,内容新,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广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从事定位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移动定位技术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主要内容包括:GPS定位技术原理、移动通信技术与GPS技术的结合——AGPS的原理、移动定位业务流程、Wi-Fi等新兴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等。
周文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9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CDMA6236万户,宽带用户 6174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人员67万人。
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我很少在技术类书籍中读到如此流畅自然的文笔。作者似乎完全没有将我们读者视为需要被灌输知识的容器,反而更像是带着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在复杂的定位算法迷宫中。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入手——比如导航软件的漂移、室内定位的难题——然后循序渐进地揭示其背后的技术逻辑。这种“先体验,后解释”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心理门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多源融合定位的部分,原本以为会是一团乱麻,但作者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流程图设计,将不同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机制描绘得井井有条。读到这里,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数据包在芯片间传递和运算的过程,仿佛亲身参与了一次底层的数据处理。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衡量一本技术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的优雅。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去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技术哲学层面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如何定位”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信息准确性与不确定性管理”的深刻探讨。比如,当它谈到高精度定位的误差来源时,那种对“完美”的审慎态度,让我对当前许多过度宣传的“绝对精准”产生了健康的怀疑。作者并没有回避技术的局限性,反而将这些局限性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创新的起点,这体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科学精神。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时间同步和坐标系转换的详细论述,虽然这些内容在技术上非常基础,但作者用近乎艺术的笔触,阐述了它们如何成为构建整个定位体系的基石。正是这些基础的坚固,才使得上层应用的宏伟建筑得以屹立不倒。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技术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会用”层面的读者来说,这些细节的打磨,是真正体现作者功力的所在。
评分整本书读完后,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广度和深度并存的布局。它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的宣传,而是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涵盖了从地面导航到星载系统的全景图。当我翻到最后一章,看到作者对未来定位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他不仅总结了现有技术的成就,更勇敢地指出了下一代定位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在极端环境下的鲁棒性,以及如何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议题。这种对未来的勾勒,让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延续,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定位技术在更广阔的科技蓝图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成功地将我对“定位”这个概念的理解,从简单的“地图上的一个点”,拓展到了一个包含时间、环境、信息冗余和不确定性博弈的复杂系统工程。这是一次非常充实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比如涉及到复杂的信号处理和滤波算法时,我的理解速度明显下降了。这并非作者阐述不清,而是我自身在相关数学基础上的薄弱所致。然而,即便是在我感到吃力的部分,作者也展现出了一种极强的包容性。他似乎预料到了读者的困境,在引入复杂公式的同时,总会配有一段“白话文”的解释,侧重于阐述这个公式在物理世界中到底代表了什么——是修正了风速的影响,还是弥补了信号延迟的误差。这种“先给工具,再解释工具的用途”的叙事节奏,使得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表达,变得可以接受,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技术诗歌”。我甚至觉得,即使我现在无法完全推导出每一个公式的每一步,但我已经获得了理解这些技术在实际世界中作用的“钥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以被反复研读、每次都能带来新体会的知识框架,而不是一次性消费品。
评分初拿到这本《定位技术解问》时,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作为一个长期在信息爆炸时代摸爬滚打的普通读者,我对那些动辄涉及高深理论和晦涩公式的技术书籍总有些敬而远之。然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直截了当的吸引力,仿佛它能为我解开那些关于“我在哪里”和“我该往哪儿去”的根本困惑。我期望它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专业人士口中的定位原理,掰开揉碎了呈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实际应用层面的阐述,毕竟理论再美,如果无法指导实践,对于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人来说,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翻阅了目录,看到其中涉及了多种定位方式的对比和优缺点分析,这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平衡技术深度与通俗易懂之间的尺度,是像教科书那样严谨,还是更像一本操作手册般实用。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内容扎实可靠的感觉。我已经准备好,将它作为我探索这个充满未知角落世界的向导,看看它究竟能为我带来多少清晰的思路和豁然开朗的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