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声乐基础教程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16130414 |
| 出版年份: | 2013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04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25.00元 |
| 实际重量: | 200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本书曲目广泛,内容涉猎面广。在选编时编者本着严肃审慎的态度,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充分考虑歌曲的难易度及可唱性,每首歌曲都是几经推敲后才确定下来的。
《声乐基础教程》是为高等学前音乐教育及不同层次的音乐院校选编的声乐教材。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其中上篇为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本部分对歌唱的呼吸、共鸣,语言、歌曲的艺术处理及幼儿的嗓音训练与保护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中篇和下篇为中外声乐歌曲和儿童歌曲。考虑到学前教育学生入学时歌唱基础起点比较低,我们根据教学演唱曲目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分类,并在每首歌曲的后面加上了“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以便学生在演唱时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同时,为了扩大歌唱教学曲目的选择范围,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学生的演唱音域,用简谱的形式进行了编写,按初级、中级、三个部分选编了中外歌曲和儿童歌曲共76首。同时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曲目。
这本书的定价,坦白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偏高的,尤其考虑到它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缺陷。例如,书中的插图——那些关于口腔共鸣腔的模型图——清晰度极差,很多细节在打印出来后完全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舌位或软腭的抬升程度。我们不得不依赖网络搜索其他资源来补充这些视觉信息,这无疑降低了这本教材的“一体化”功能。如果出版商在印刷质量上能投入更多关注,特别是对于这种高度依赖图示的专业教材,其整体价值会大大提升。目前的状态是,内容有价值的“骨架”被包裹在了一层质量欠佳的“皮囊”之下,让人在使用时总感到美中不足,性价比不高。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正版全新”的物理状态,装帧还算结实,纸张的触感也还可以,至少不会让人感觉像是盗印的廉价品。但是,当我翻阅到关于音阶和琶音练习的部分时,我感到一阵失望。这些练习的编排缺乏渐进性,直接就从最基础的C大调跳到了极其复杂的弗里吉亚调式练习,中间完全没有平滑的过渡环节。对于我这种刚开始摸索发声技巧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书。好的教材应该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肌肉记忆和乐感,但这本书的练习安排更像是“速成班”的压缩包,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地塞给你,期望你自行消化。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声部特点(比如男高音和女中音)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练习曲线,这本书的价值会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这本乐理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色彩搭配让人看了就头疼,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和声图示,简直像抽象画一样难以捉摸。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搞明白第三章里关于转调的那几个例子,结果不仅没弄懂,还被那些生硬的字体和拥挤的布局弄得眼睛干涩。作者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每页的信息量都塞得满满当当,仿佛生怕读者能轻松地吸收知识一样。更别提那张附带的光盘了,兼容性差得惊人,我的电脑光驱几次都读取失败,好不容易读出来,里面的音频质量也粗糙得像是上个世纪的录音。如果不是课程要求必须使用这本教材,我真想立刻把它扔进回收箱,换一本设计更人性化、排版更清晰的替代品。这哪里是“教程”,简直是“劝退指南”。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探讨十九世纪晚期德奥声乐传统时,作者的考据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这对于严肃学习声乐艺术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然而,这种“学院派”的严谨性在实用性上却大打折扣。书中大量的术语和晦涩的哲学思辨,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像是面对一堵高墙,完全不知从何下手。举个例子,书中对于“美声”的界定,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充满了各种流派间的微妙区分,但对于如何通过日常练习来改善气息支持,却着墨不多,或者说,给出的建议过于抽象化,缺乏可操作性的步骤指导。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讲解完理论背景之后,能紧接着提供一些清晰的、可以立即应用到日常练习中的练习范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梳理上。
评分说句实在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老派”,行文间弥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这在学术著作中或许是优点,但在教学材料中却可能成为障碍。作者似乎习惯于直接给出结论,而很少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或者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来引导读者主动思考。例如,当讲到不同发声位置对音色的影响时,书中描述得过于肯定,没有提及任何其他流派或学派可能存在的不同观点。这让我在阅读时,总感觉自己像是在被动接受灌输,而不是主动探索和发现。我更欣赏那些能够激发好奇心、鼓励读者质疑和实践的教材,而不是那种“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传统说教模式。这本书的严谨性值得称赞,但它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实在是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