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长笛演奏技巧教程 |
| 作者/主编: | 郑义军 著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28878 |
| 出版年份: | 2004年07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6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5元 |
| 实际重量: | 62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长笛演奏技巧教程》以指导学习者在乐理、技巧等方面自学为理念,全面讲解长笛的练习方法与基本演奏法,阐述了音色、颤音、乐感和技巧的练习方法。
郑义军,男,江苏南京人,1958年生。197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2000级研究生班毕业。担任江苏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席长笛至今;国家二级演奏员;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学院长笛副教授;长笛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和江苏省室内音乐协会会员;江苏省管乐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和南京艺术学院长笛评委;全国“雅马哈”管乐大赛江苏及安徽赛区评委。作者在长笛演奏方面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曾得到许多国内外指挥家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在长笛界有着很高的影响。
作者20多年来除了参加演出近千场大型交响音乐会外,还录制了大量的CD和影视作品音乐,编著了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长笛考级教材等。
作者极其注重人材培养,历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育了一大批的长笛演奏人才,并由此获得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全国“雅马哈”管乐大赛江苏、安徽赛区评委会颁发的“指导教师”奖。他所执教的学生在2002年全国少儿艺术风采展示大赛中,荣获江苏赛区长笛比赛名和南京市西洋乐比赛等奖;在2001年及2002年“雅马哈”中国管乐大赛江苏赛区中,多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前言
部分 乐理知识及长笛简介
章 乐理知识
一、五线谱
二、音符之间的关系时值
三、拍子、节奏
四、小节、小节线
五、常用反复记号
六、省略反复记号
七、节拍表
第二章 长笛简介
一、长笛的构造
二、长笛的保养和维护
三、长笛的音域
四、长笛的发音原理
五、正确地运用呼吸
六、口型
七、正确地运用呼吸
八、吐音
第三章 基本吹奏方法
一、吹笛头练习
二、手指指位
三、长笛指法表
四、长笛的低、中、高音的吹奏角度
第二部分 长笛教程
章 基础练习
一、次练习
二、连奏音
三、第二次练习
四、第三次练习
五、第四次练习
六、第五次练习
七、第六次练习
八、练习长音的要领
九、第七次练习
十、第八次练习
十一、第九次练习
十二、第十次练习
第二章 初级教程
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三章 初中级教程
第四章 中教程
附录
常用音乐表演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广大青少年音乐爱好者学习乐器的热情日益高涨。但中国的长笛水平和世界的长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早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音乐工作者应团结一致,刻苦钻研,为早日和世界长笛水平接轨而努力奋斗!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它在交响乐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它的音色圆润、甜美、明亮,常常担任独奏和领奏。它善于演奏抒情和轻快活泼的乐曲,它的速度及技巧可以和小提琴比美。
我刚开始接触这套教材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的编排结构。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些高难度的技巧,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指法练习、气息控制的入门开始讲解。作者在每章节的过渡部分的处理尤其巧妙,总能用简短但精辟的文字,将前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和下一阶段即将面对的挑战自然地衔接起来,让人感觉学习的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的。比如,在讲解颤音练习时,它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指法图,而是先通过一系列短小的、针对性极强的音阶练习来强化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然后才引入到真正的颤音应用中,这种“铺垫”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帮助,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自己的技术水平都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一小截,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实又带着点韧性的纸张质感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封面采用了比较沉稳的色彩搭配,配上清晰的字体排版,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内蕴的专业性。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一些关键乐理符号的印刷,边缘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翻阅和学习的乐谱来说,太重要了,能有效避免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考虑到了演奏者的实际需求,放在谱架上时,既能保证足够大的阅读面积,又不会显得过于笨重,非常便于携带和在不同场合使用。我注意到,即便是书脊的装订部分,也做得非常牢固,这对于经常需要用力翻页的练习者来说是个福音,不用担心用几次就散架了。整体来看,光是这份对实体书籍品质的坚持,就已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心理基础,让人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在对演奏“感觉”的描述上,真的做到了深入浅出,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教材侧重于机械动作的规范,但这本书似乎更关注如何让乐器真正“歌唱”起来。举个例子,在处理连音与断音的对比时,作者不仅仅是用文字描述了舌头的轻重、气流的宽窄,还巧妙地引入了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将连音比作“水流的平滑过渡”,将断音比作“珍珠的错落有致”。这些生动的描述,极大地帮助我在实际演奏中捕捉到那种微妙的音乐情绪和力度变化。我发现,当我按照书中的提示去想象这些画面感时,吹出来的音色和颗粒感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僵硬的“吹响”乐器,而是真正开始“表达”音乐了。这种对演奏美学的深度挖掘,是任何单纯的指法练习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延伸学习的建议,简直是为勤奋的学子量身打造的“学习地图”。虽然我主要通过纸质书学习,但我留意到书中有不少对特定难点可以参考的音频或视频练习的提及,这无疑为我们这些可能无法时刻得到名师指导的演奏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书中关于乐器维护和音准校正的小贴士也十分实用,这些“题外话”往往是初学者容易忽略,却对长期演奏生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吹好一个音”,更是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懂得爱护自己乐器的演奏者”。这种全方位的指导,让这本书超越了普通教程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亦师亦友的引路人,陪伴我们从入门走向精通的漫长旅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更为扎实和自信。
评分作为一套面向考研和专业学习的教材,它在收录的曲目选择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时代眼光。曲目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既有对经典西方管乐文献的精选和改编,也注意到了结合国内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穿插了一些难度适中、又极具地域特色的练习曲。我特别欣赏的是,对于每一首练习曲或者选段,作者都给予了详尽的演奏提示,不仅仅标注了指法和呼吸点,更重要的是,它还标注了该段落应侧重训练的技巧,比如是侧重高音区的穿透力,还是中音区的音色统一性。这种明确的训练目标,使得每一次的练习都变得目标明确、效率倍增,避免了盲目地重复,让人能有条不紊地攻克每一个技术难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