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借款与信用借款配置问题研究 | 作者 | 张金若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635936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围绕借款和信用借款的配置问题展开研究,希望探求我国借款和信用借款在企业配置的实际情况,产权性质、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对配置结果的影响,分析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借款、信用借款的关系,挖掘借款和信用借款对企业高管薪酬、投资效率等可能存在的差异影响,从而为提高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 作者简介 | |
| 张金若,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1998年至200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先后取得管理学(会计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作为主持人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各一项,作为主研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会计研究》、《当代财经》、《证券市场导报》、《中大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现供职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会计基本理论、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 |
| 目录 | |
| 前言 2 **章 绪论 9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9 第二节 研究意义 13 第三节 信贷资金配置外研究现状 13 一、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关系 14 二、银行信贷决策与盈余管理 14 三、银行信贷与投资效率 15 四、信贷资金配置研究小结 16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制度背景 18 **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货币政策和信贷管理的主要变迁 18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和信贷管理市场化推进的简要过程 19 二、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变化 21 第二节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23 一、 建国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23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25 第三章 借款和信用借款在企业的配置结果 26 **节 货币政策、产权性质、借款和信用借款在企业的配置 26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6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6 三、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28 四、实证结果 30 五、本节结论 39 第二节 产业政策、产权性质与信贷资源配置 39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9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40 三、研究模型、数据来源与变量解释 40 四、实证结果 42 五、本节结论 46 第四章 环境不确定性、产权性质与真实盈余管理 48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48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49 一、真实盈余管理文献回顾 49 二、研究假设 50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52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2 二、真实盈余管理变量的度量 52 三、实证模型和研究变量 54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5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56 二、回归结果分析 58 三、国有产权进一步细分为地方国企和中央国企的回归结果 60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62 一、会计准则变更的影响 62 二、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取值方法 63 三、时间序列自相关问题的考虑 64 第六节 本章结论与启示 64 第五章 借款企业的借款行为与盈余管理 65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65 第二节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设 66 一、银行识别借款企业盈余管理能力文献述评 66 二、研究假设 68 第三节 研究模型、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0 一、研究模型 70 二、变量的解释 71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72 第四节 实证结果 73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3 二、多元回归检验结果 75 三、进一步检验:增加产权和货币政策因素 80 第五节 本章研究结论 83 第六章 企业银行借款与高管薪酬关系 85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85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5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87 一、研究设计 87 二、样本选择 89 第四节 实证结果 89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89 二、回归结果分析 92 三、进一步检验结果 93 四、稳健性检验 94 (二)本期净新增借款和信用借款进行稳健性检验 95 第五节 本章研究结论 96 第七章 借款类型、产权与投资效率 98 **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98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98 一、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与投资效率 98 二、企业债务与投资效率 99 三、产权性质、企业借款与投资效率 103 第三节 研究模型、变量设计与样本选择 104 一、研究模型 104 二、变量的设计 104 三、样本来源 106 第四节 实证结果 10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06 二、多元回归结果 109 三、稳健性检验 114 四、进一步检验——区分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 118 第五节 本章结论与建议 119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120 **节 研究结论 120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 121 参考文献 123 后记 133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在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和产权性质出发,分析银行的贷款和信用贷款在企业层面的配置问题。相对于现有文献,可能的研究新意,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目前,文献研究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或信贷歧视的文献,主要从信贷资金的产业、地区配置等宏观视角和民营企业在借款规模、借款期限、借款成本等微观企业视角展开,鲜有从或信用借款视角展开,而借款或信用借款的配置失衡是我国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我国银行授信的*常用条件。因此,研究借款和信用借款的配置问题,是信贷资金配置和信贷歧视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新视角研究。 第二,目前文献研究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文献,主要是从债务期限、资产负债率、银行授信额度等视角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不同影响,但是,企业的借款和信用借款这两种不同的资金获取方式是否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了系统的差异影响,产权性质在两者关系中发挥了什么样的具体作用,这些文献则鲜有涉及。 第三,实证会计研究三大假设包括债务契约、薪酬契约和政治成本,围绕三大假设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成果虽然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却鲜有研究围绕它们之间的关系展开。其中,债务契约与薪酬契约都与委托代理理论密不可分,负债与经理激励是相互依赖的,但恰如 Berkovitch et al(2000) 所指出的那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却往往将二者割裂开来:委托代理理论(如,Mirrlees,1976;Holmstrom,1979)研究经理薪酬契约并没有考虑融资结构;而资本结构的代理理论(如 Jensen&Meckling,1976;Grossman&Hart,1982) 并没有明确考虑经理薪酬激励问题。因此,并不清楚企业的银行借款对高管薪酬产生激励还是监督作用,本书在这一方面展开了实证研究,希翼抛砖引玉。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借款与信用借款配置问题研究》后,我首先是被它那略显朴实的封面所吸引。没有花哨的插画,也没有醒目的流行语,只有扎实的标题和一串数字,这反而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更有内容。我猜测这本书会从理论层面出发,深入剖析借款和信用在不同场景下的配置原则。比如,在经济周期波动时,信用资源的分配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如何平衡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借款,以达到最优的财务结构?个人在申请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时,又该如何理解和运用信用额度?这些都是我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解答和指导,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借款并非仅仅是“拿钱”,而信用也不是凭空而生的“信任”,它们背后都有一套复杂的配置逻辑,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审慎的决策。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名字《借款与信用借款配置问题研究》让我觉得有点“硬核”。毕竟,“配置问题”听起来像是那种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的领域。但是,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和个人理财都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我还是决定把它找来读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借款和信用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联系。比如说,信用评分是如何影响借款的利率和额度的?在不同的借贷产品中,信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者会不会分析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那些因为信用配置不当而导致的问题,又或者是因为恰当的信用配置而获得的成功?我脑海里有很多关于“怎么借钱最划算”、“怎么才能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的疑问,希望这本书能从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沉静又不失专业的蓝色调,配合着书名中“借款”和“信用”这两个颇具现实意义的词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金融行业的严谨与深度。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厚实的分量,似乎承载了不少知识和案例。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书名来看,我预感它将深入探讨金融借贷领域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那些关乎配置的细节。在当今经济环境下,理解借款和信用的配置逻辑,对于个人理财、企业融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都至关重要。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剖析这些问题,是侧重于宏观的政策影响,还是微观的个体选择?是强调风险控制,还是收益最大化?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或方法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总之,我对这本书的内在价值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
评分拿到这本《借款与信用借款配置问题研究》的时候,我被它的内容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有细读,但我对其中可能涉及的深度探讨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到借款和信用在金融体系中的“配置”问题,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流转,而是涉及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风险的有效管理。例如,在宏观经济层面,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不同类型借款的配置的?在微观层面,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现金流和市场环境,来选择最适合的融资结构?个人在面对各种消费贷、经营贷时,又该如何判断哪种借款方式最符合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些模型和方法,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复杂的“配置”逻辑,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金融决策,规避潜在的风险。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标题。《借款与信用借款配置问题研究》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化,但却直击了当下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离不开借款和信用。而“配置问题”,则暗示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借款的种类或者信用的重要性,而是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将有限的借款和信用资源进行最有效的分配。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阐述“配置”这一概念,是结合经济学原理,还是从金融工程的角度?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风险评估、定价模型或者资产负债管理的思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借贷决策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