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本书读懂互联网+金融
定价:49.00元
作者:徐英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12598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对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垂直细分领域进行了系统梳理,涉及了第三方支付(我认为正是因为解决了支付问题,才有了后来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繁荣)、P2P借贷平台、众筹、网络货币等目前出现的垂直细分领域,也涉及了中外模式的对比,互联网金融史上发生的那些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事件,有案例、有问题剖析、也有全面预测,希望本书能带给业内人士更多的思考。
书中大部分案例涉及的公司都在与时俱进、自我进化,但遗憾于时间以及篇幅的限制,没有办法穷尽这一切,只能记录当时、当下,希望以后有机会更深入、全面了解这些公司和细分领域,也希望有机会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切磋和探讨,希望还有机会继续互联网金融的写作机会!
目录
章 概述
1.1 互联网金融步入2.0时代
1.2 互联网金融的缘起、发展
1.3 颠覆者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本质
2.1 互联网金融发展图谱
2.2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2.3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差异
2.4 资本加速互联网金融裂变
2.5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趋势
第3章 互联网金融类型
3.1 大族群——P2P
3.2 明星第三方支付
3.3 掘金垂直细分
第4章 野蛮生长时期
4.1 “救世主”余额宝
4.2 互联网大佬的金融局
4.3 P2P——互联网金融重灾区
4.4 众筹的崛起
4.5 网络货币
第5章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正面冲突
5.1 保底惹祸忙封口
5.2 支付宝与银联之战
5.3 四大行、支付宝口水战
5.4 互联网金融降温
第6章 传统金融机构反击
6.1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加速
6.2 三马联盟
6.3 招行触网
6.4 “先锋”探路互联网金融
6.5 银联再战第三方支付
第7章 互联网金融危与机
7.1 投资之危、法律之危
7.2 大家长变脸
7.3 监管红线怎么划
7.4 互联网金融机遇何在
第8章 互联网金融进化
第9章 征信未来
9.1 我国征信的特点
9.2 征信范本
9.3 中国征信业症结
9.4 征信与大数据
结 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概念繁多,难以梳理。然而,徐英的这本书,恰恰以一种非常宏观且深入的视角,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市面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变革——技术如何重塑金融的底层逻辑。他反复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更是如何有效地采集、分析和利用数据,从而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更个性化的产品推荐,以及更高效的运营。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金融科技”(FinTech)的解读,他将其视为一种能力,一种融合了金融智慧和科技力量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个特定公司的代名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由此带来的普惠金融。他用大量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从“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以为会是一本“速成指南”,能够快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套路”。但徐英的书,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他并没有满足于讲述“是什么”,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为什么”和“将走向何方”。他将互联网金融置于更宏大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了它对实体经济、社会财富分配以及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他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比如,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否会加剧贫富差距?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如何保障金融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他对金融科技伦理的探讨,尤其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就能“毕业”的书,而是一本能够伴随你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地图”。
评分这本书真不是我期待的那种“扫盲”级别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带着你一路狂飙,直击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脉络。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基础概念的解释,结果发现作者徐英上来就直指痛点,分析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如何被颠覆,以及那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又是如何凭借数据和技术优势,一步步蚕食金融行业的蛋糕。他不仅仅是陈述现象,更重要的是剖析了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比如,他讲到支付场景的迁移,从线上到线下,从PC到手机,这个过程中的数据积累和用户习惯的重塑,如何为后续的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探讨,我以为会很枯燥,但徐英的讲解非常生动,他没有陷入技术细节,而是聚焦于它如何重塑信任机制,为金融交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安全性。读这本书,你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背后有着如此清晰的演进路径和商业逻辑。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什么都懂的书,而是会激发你去思考,去进一步探索的火花。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徐英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评论员,而是一个真正深入行业内部,亲历过这场变革的人。他的文字中充满了洞察力,对行业发展的趋势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他没有去渲染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从实际运作的角度,去剖析互联网金融是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如何重塑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场景金融”的论述,他解释了如何将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让金融变得“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这让我联想到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购物时的分期付款,出行时的打车支付,这些看似简单的服务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互联网金融逻辑。他还分析了大型互联网平台在构建金融生态系统中的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利用流量和数据,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帝国。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回避问题,甚至可以说是直面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徐英在书中对监管、合规、技术安全以及用户隐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之前读的一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往往倾向于歌颂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创新,但这本书却更加冷静和理性。他分析了 P2P 爆雷潮背后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道德风险,更是监管真空和平台自身运营能力的不足。他还提到了大数据在风控中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和歧视。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他并不是想吓唬读者,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全面、更审慎地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回归到现实的土壤,接受社会和法律的检验。它提供了一种更成熟、更负责任的观察角度,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