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 张尚仁 子愚

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 张尚仁 子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尚仁 子愚 著
图书标签:
  • 道德经
  • 老子
  • 道家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中国哲学
  • 经典
  • 智慧
  • 子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1922
商品编码:296801653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

定价:29.00元

售价:23.8元,便宜5.2元,折扣82

作者:张尚仁 子愚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80819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道德经》是中华文明*代表性的杰作,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个思想体系。本书按照道、天、地、人四大范畴的内在逻辑联系,遵循道论、德论、人性论、社会历史论、修养论的思辨次序,对《道德经》思想予以全新的解构和探讨,化深远简奥为平易晓畅,遂使玄之又玄的千古大道焕然一新,入目则有默契神会之乐,用于调适身心尤觉大道之妙用难穷。

目录


前言

综论《道德经》的思想体系(1)

一、《道德经》是中华文明具代表性的杰作(1)

二、《道德经》思想体系的层次结构与内在逻辑(4)

(一)道论(5)

(二)德论(11)

(三)人性论(13)

(四)社会历史论(15)

(五)修养论(16)

三、《道德经》创立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理论(19)

四、弘扬《道德经》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25)

章绪论(34)

第二章道论(44)

节“常道”的本体论(44)

第二节“反者道之动”的运动论(73)

第三节“图难于其易”的方法论(83)

第四节“知不知上”的认识论(88)

第三章德论(95)

节“道”与“德”的关系(95)

第二节“德”的内容(101)

第四章人性论(112)

作者介绍


张尚仁,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原广东行政学院院长、教授,现受聘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首批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获得者。已出版著作30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计约400万字。

子愚,毕业于武汉大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信奉者,云南得妙斋主人。

文摘


序言



《道德经》,一部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老子所著的古老哲学经典,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穿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并非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也不是一部详尽的说教手册,而更像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一首意蕴无穷的古乐,一则引人深思的寓言。其核心在于对“道”的探索。“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万物的规律,是无形无相却又无处不在的终极实在。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万物生长、变化、消亡的根本动力。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它并非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辩证智慧的生命哲学,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安顿心灵、和谐处世。 一、 辩证的宇宙观:道与阴阳的律动 《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并非可以用语言完全描述的固定概念,它超越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是超越一切名相的本体。这种对“道”的认识,奠定了其辩证的宇宙观基础。 “道”的无形无相与万物化生: “道”本身是虚无的,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种朴素的发生学解释,揭示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孤立到关联的宇宙演化过程。“道”是孕育万物的母体,滋养着一切生命,又化育着一切存在。它没有特定的形状,却能够包容万象;它没有固定的名称,却能够赋予万物以存在的理由。 阴阳相生与变化无穷: 紧随“道”的,便是“阴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的辩证对立统一,是“道”在具体事物上的显现。“有”是指具体的存在,“无”是指其存在的可能性或潜在状态。而“阴阳”则是对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基本关系的概括。阳代表着积极、光明、刚健、向上;阴则代表着消极、黑暗、柔弱、向下。然而,这种对立并非绝对,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变化往往从其对立面开始,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例如,水至阴而能润泽万物,火至阳而能温暖世间,但过度的阴或阳都会导致失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善于把握阴阳转化的规律,便能趋利避害,顺应时势。这种辩证的思维,使得《道德经》的宇宙观充满了动态的美感和深刻的哲理。 二、 崇尚自然的人生哲学:无为而治与柔弱胜刚强 《道德经》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宇宙本体的思辨,更将这种智慧延伸到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生活的指导上。其核心在于“道法自然”,即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不强加干涉,不人为扭曲。 “无为”的智慧: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不妄为、不强为、不逆势而为。它是一种顺应自然的作为方式,一种尊重事物内在逻辑的处世态度。“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无为,则无不治。” 统治者若能遵循“无为”之道,不过度干预,不扰民,则国家自然会安定繁荣。在个人层面,“无为”意味着放下不必要的执着与欲望,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以一种更高效、更持久的方式去实现目标,避免因过度追求和不当干预而带来的混乱与失误。 “柔弱”的力量: “柔弱”是《道德经》所推崇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至柔”却能穿石,婴儿“至弱”却能强健生长,这些都是“柔弱”力量的体现。它并非软弱可欺,而是以一种迂回、包容、韧性的方式去应对挑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之争夺,安于卑下之地,这是最接近“道”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谦逊、包容、不争,反而能够获得更长远的成功和更和谐的关系。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 返璞归真与知足常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提倡回到事物的本源,保持纯真质朴的状态。过多的私欲和欲望会蒙蔽人的心灵,导致迷失和痛苦。知足是幸福的源泉,“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 了解自己的需求,满足于现有的,不被外界的物质和名利所左右,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富足。这种返璞归真的思想,是对现代社会过度追求物质和外在成就的一种深刻反思。 三、 辩证的统治术与修身之道:圣人之道与养生之道 《道德经》的智慧也体现在对政治治理和个人修身的独特见解上,虽然看似相互关联,却各有侧重。 “圣人之道”: “圣人”在《道德经》中并非指高高在上的神灵,而是指那些真正理解并践行“道”的智慧之人。他们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无不为”。他们“不尚贤,使民不争”,避免过度推崇某些事物而引发不必要的竞争和欲望。“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珍惜稀缺物品反而会激发人们的盗窃欲望,不如让人们不以稀缺为贵。他们“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通过减少诱惑来稳定民心。这种“圣人之道”,是一种以静制动、以简驭繁的治理方略,其目标是让社会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 “养生之道”: “生之厚者,委蛇而退。”《道德经》也提供了宝贵的养生之道。它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过度劳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说话过多容易招致祸患,不如保持中庸之道。保持身体的柔韧和心灵的宁静,是长寿的关键。“致虚极,守静笃。” 通过虚静,能够让心神澄明,达到一种超然物外、与道同行的境界,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与长久的生命力。 四、 永恒的价值与启示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人生的真相,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它对“道”的探索,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辩证思维的运用,对“无为”的推崇,以及对“柔弱”的赞美,都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物质的诱惑所裹挟。回望《道德经》,我们能从中汲取一份宁静与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在柔弱与包容之中,而短暂的辉煌,不如长久的宁静与和谐。 《道德经》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心体味的经典。它的思想,如同星辰大海,深邃而广阔,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示,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往智慧与安宁的道路。它并非教我们如何去“做”,而是教我们如何去“是”,如何去“存在”,如何去与这个宇宙和谐共处,最终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心灵的超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因为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之前零散地读过《道德经》,但总觉得它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缺乏一条清晰的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张尚仁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精妙的《道德经》思想体系。他没有回避《道德经》的哲学深度,反而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将那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圣人”的解读,它并非指代某种超凡脱俗的形象,而是强调了一种顺应自然、体悟大道的生活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解读《道德经》,更是在引导读者去体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对待事物的方式,以及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兴趣,但《道德经》一直是那个让我感到有些遥不可及的著作。它的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道德经》的大门。张尚仁先生的解读,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他并没有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老子思想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我特别欣赏他对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阐释,让我深刻理解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及柔弱的力量。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哲学体系在眼前展开,从“道”的生成,到“德”的内化,再到“治”的实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本书不仅让我理解了《道德经》,更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追求一种更和谐、更圆满的状态。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过去对《道德经》的认知,多少有些偏颇,甚至可以说是误解。在阅读《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之前,我总觉得《道德经》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张尚仁先生通过他精辟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道德经》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指导意义。他不仅讲解了“道”的本体论意义,更深入阐述了“道”在个人修身、社会治理、乃至人际关系中的应用。书中关于“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的论述,让我明白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性,以及顺应规律行事的必要性。这种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变化莫测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而《道德经》正是智慧的宝库。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力量,读起来有一种荡涤心灵的感觉。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靠堆砌辞藻,而是靠直击人心的洞见。《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张尚仁先生用一种非常沉静、内敛的笔触,将《道德经》的精髓娓娓道来。他的分析充满了哲人的深度,却又不失学者的严谨。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段时,停下来反复咀嚼,感叹古人的智慧竟然如此超前。书中的章节划分也十分清晰,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思想体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道”的解读,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万物的本源。这种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触手可及,让我对“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这本书不适合快速翻阅,更适合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仿佛每一次都在与圣人对话,获得心灵的洗礼。

评分

这是一本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书,它就像一个宝藏,需要慢慢挖掘。我之前对《道德经》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句子和概念上,总觉得它们深邃而难以捉摸。《众妙之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系统性的框架,让我能够将这些零散的智慧串联起来,看到《道德经》背后更为宏大和精妙的体系。作者的解读非常有条理,他不仅仅是罗列经文,而是深入剖析了老子思想的逻辑脉络,从“道”的本源讲起,到“德”的体现,再到“治”的方略,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那个古老而永恒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无为而治”的阐释,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智慧,用在现代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和比喻,让枯燥的哲学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阅读的乐趣。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