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1-1 集成与非门参数测试
附录1-1 TTL门电路的使用规则
实验1-2 CMOS门电路及其应用
附录1-2 CMOS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1-3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1-4 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5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实验1-6 跟踪式A/D转换实验
*二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逻辑设计实验
*1节 可编程逻辑器件(ATF16V8B)
*二节 PLD器件的kai发软件wixCUPL
实验2-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Ⅰ)
实验2-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Ⅱ)
实验2-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Ⅲ)
实验2-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Ⅳ)
实验2-5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Ⅰ)
实验2-6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Ⅱ)
实验2-7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Ⅲ)
实验2-8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Ⅳ)
实验2-9 8×8 LED显示屏的静态图案显示
实验2-10 8×8 LED显示屏的动态图案显示
实验2-11 小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第三章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kai放性实验
实验3-1 微小电感测量电路设计
实验3-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实验3-3 8路抢答器的设计
第四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41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附录4-1 仪器使用说明
实验4-2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附录4-2 常用电子元器件
实验4-3 共射*单管放大器实验
实验4-4 差动放大器实验
实验4-5 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性能指标测量
附录4-5-1 印刷电路板设计技术
附录4-5-2 焊接工艺
实验4-6 稳压电源性能测试
实验4-7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实验4-8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4-9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综合应用
实验4-10 有源滤波器实验
第五章 模拟电子技术kai放性实验
实验5-1 功率恒流源
实验5-2 恒温电路设计
第六章 Multisim与电子线路仿真
*1节 Multisim 8的操作界面
*二节 Multisim 8的虚拟仪器使用方*
第三节 Multisim 8的分析方*
第四节 Multisim 8的定制电路功能
第五节 Multisim 8常用电路分析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扑面而来的“老派工科感”,那种深蓝色配上白色和黄色的字体,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它摆在书架上的位置。我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分量,相当沉甸甸的,这通常预示着内容不会太过于“蜻蜓点水”。内页的纸张质量还算扎实,油墨印得比较清晰,至少在看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图时,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这对需要精确辨别的实验手册来说至关重要。装帧上选择了比较经典的胶装,希望它能经受住我未来几个月频繁翻阅和在实验台上摊开的“折磨”。从整体的第一印象来看,它散发着一种可靠、务实的气息,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递给你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华而不实的宣传册。这种外观上的严谨性,让我对内部内容的专业度抱有了更高的期待,毕竟在这个时代,能把一本工具书做得如此“有分量”的已经不多见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说实话,在同类出版物中算是中上水平,但要达到业界顶尖的精致度还有提升空间。例如,在介绍一些中等复杂度的电路搭建步骤时,有时候会使用多张并列的小图来展示接线,如果能像一些进口教材那样采用高质量的3D模拟图或者分层叠加图示,读者的理解效率会大大提高。不过,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实验所需的元器件清单(BOM)列得非常详细且规范,包括了准确的型号、规格,甚至在有些关键部件上标注了推荐的品牌范围,这在实际采购和替换元件时避免了大量的猜测和走弯路。更关键的是,书中的步骤描述逻辑性极强,从实验准备到数据采集,每一步骤都使用了编号和粗体字强调关键操作,使得即使在实验台上操作手忙脚乱时,也能迅速定位到当前应该执行的任务,这种对实操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是衡量一本优秀实验教程的核心标准之一。
评分然而,尽管这本书的整体质量值得肯定,但在某些特定领域的覆盖深度上,我感觉它还是略显保守了。比如,在涉及现代嵌入式系统接口(如SPI、I2C总线基础信号捕获与分析)的实验部分,其讲解的粒度似乎停留在较早的模拟与数字电路基础层面,对于当前产业界越来越重视的快速原型开发和高级调试工具的使用经验分享略显不足。例如,在示波器的使用技巧上,虽然基础功能讲得透彻,但对于如何高效地利用现代数字示波器的FFT分析、协议解码等高级功能进行故障排查,篇幅明显不够。这使得这本书在作为一本“实验教程”时,显得非常扎实稳健,但如果作为面向前沿技术应用转型的桥梁,则略显传统。总而言之,它无疑是打下坚实基础的绝佳读物,但要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读者可能需要辅以其他更具针对性的前沿资料。
评分当我真正翻开目录并尝试阅读第一章的绪论时,我发现作者在组织内容上采取了一种非常“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这对于像我这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动手实践经验相对薄弱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并没有一开始就丢给我一堆晦涩难懂的元器件参数,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万用表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讲起。叙述的语气非常平实,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耳边指导,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我特别欣赏它对实验目的和原理的阐述部分,通常会用大段文字配合示意图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这种对“知其所以然”的强调,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对电子系统工作的整体认知框架,而不是沦为只会按部就班操作的“拧螺丝的”。阅读起来,过程是缓慢但充实的,每读完一个小节,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评分我尝试完成书中关于“基本放大电路调试”的实验后,对本书的配套资源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的“售后服务”——也就是书后附带的或者在线提供的支持材料——可以说是其亮点之一。我下载了配套的软件和参考数据包后发现,里面不仅包含了书上所有实验预设的仿真文件(基于主流的EDA软件),更有一些额外的“进阶挑战”任务。这些挑战内容并没有直接在正文中详述,而是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存在,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探索欲,让我愿意跳出课本的既定框架去尝试优化电路性能。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读者学习进度的尊重,他们没有把所有知识点都“喂”到嘴边,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供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引导而非说教”的教学哲学,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教材,更像是一个动态的学习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