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1-1 集成与非门参数测试
附录1-1 TTL门电路的使用规则
实验1-2 CMOS门电路及其应用
附录1-2 CMOS门电路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1-3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1-4 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5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实验1-6 跟踪式A/D转换实验
*二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逻辑设计实验
*1节 可编程逻辑器件(ATF16V8B)
*二节 PLD器件的kai发软件wixCUPL
实验2-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Ⅰ)
实验2-2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Ⅱ)
实验2-3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Ⅲ)
实验2-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Ⅳ)
实验2-5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Ⅰ)
实验2-6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Ⅱ)
实验2-7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Ⅲ)
实验2-8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Ⅳ)
实验2-9 8×8 LED显示屏的静态图案显示
实验2-10 8×8 LED显示屏的动态图案显示
实验2-11 小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第三章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kai放性实验
实验3-1 微小电感测量电路设计
实验3-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实验3-3 8路抢答器的设计
第四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41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附录4-1 仪器使用说明
实验4-2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附录4-2 常用电子元器件
实验4-3 共射*单管放大器实验
实验4-4 差动放大器实验
实验4-5 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性能指标测量
附录4-5-1 印刷电路板设计技术
附录4-5-2 焊接工艺
实验4-6 稳压电源性能测试
实验4-7 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试
实验4-8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4-9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综合应用
实验4-10 有源滤波器实验
第五章 模拟电子技术kai放性实验
实验5-1 功率恒流源
实验5-2 恒温电路设计
第六章 Multisim与电子线路仿真
*1节 Multisim 8的操作界面
*二节 Multisim 8的虚拟仪器使用方*
第三节 Multisim 8的分析方*
第四节 Multisim 8的定制电路功能
第五节 Multisim 8常用电路分析
参考文献
老实说,我买过不少实验指导书,但大多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把标准答案和预期结果直接摆在你面前,做完就完了,对原理的深入理解几乎没什么帮助。然而,这本《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启发性提问”环节。每个实验结束后的讨论部分,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开放性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为什么会这样?”。比如,在完成一个基本运算放大器电路后,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如果我们将反馈电阻的阻值增加一倍,输出信号的增益变化了多少?你认为这种变化对电路的带宽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使用一个具有更高开环增益的运放,你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会有多大偏差?”这些问题迫使你必须跳出照本宣箱的模式,去主动分析电路的特性和局限性。我经常花比做实验本身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这使得我对反馈原理、频率响应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比纯粹听课要深刻得多。这本书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完成基础操作后,轻轻推你一把,让你自己去探索更深层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整体的阅读体验,是我近期接触到的技术书籍中最好的之一。它摒弃了传统教材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大量采用了清晰的流程图和模块化的章节划分。每个实验单元都像是被独立包装好的小礼盒,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特别是它的“难点聚焦”模块,通常以醒目的彩色框体标注出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该实验中最容易出错或最需要注意的理论点。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对术语使用的严谨性,几乎所有专业名词第一次出现时,都会在旁注中给出其全称或简要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友好。而且,书中的插图并非简单的线条图,很多是基于现代EDA软件绘制的仿真截图,视觉冲击力强,能让读者在动手之前,就对电路的预期工作状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阅读疲劳感。
评分作为一名注重成本控制的在校学生,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实验器材选择上的实用主义色彩。很多实验教材动辄要求使用昂贵、高端的仪器,这对于预算有限的个人或小型实验室来说简直是灾难。这本书却非常巧妙地平衡了教学效果与经济性。它清楚地标明了每个实验所需的核心元器件的规格和型号,并且明确指出哪些部分可以使用更常见、更廉价的替代品。例如,在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时,它推荐了标准的TTL系列芯片,而不是更先进但更昂贵的CMOS系列,确保我们能以最低的成本搭建起可靠的实验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DIY”的建议,教你如何利用简单的万用表和自制的一些简单测试夹具来完成原本需要昂贵专业设备才能测量的参数。这种对现实条件的充分考量,让这本书的指导真正落了地,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想国”里。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教学体系角度来看,《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的课程组织展现了极高的逻辑性和渐进性。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集成电路或微处理器实验,而是从最基础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测量和特性分析开始,逐步过渡到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的静态与动态特性测试,再到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的搭建与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难度设计,确保了知识的累积是扎实而非跳跃的。我通过完成前几个基础实验,对元器件的实际参数波动有了直观感受,这使得在后续学习运放等更复杂的集成电路时,能够更理性地看待实际输出与理论值的偏差。它真正做到了“先打地基,后建高楼”,而不是为了炫耀高深理论而堆砌难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无疑是为系统性学习电子工程思维打下了坚实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评分这本《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简直是为我这种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欠佳的理工科学生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一直是那种书本上公式推导一看就懂,拿到示波器和面包板就两眼一抹黑的人。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极其详尽的实验步骤图解。它们不是那种模糊不清、需要靠猜才能理解的示意图,而是真正能让人跟着操作的“保姆级”指导。比如,在讲解晶体管开关电路时,书中不仅画出了标准的电路原理图,还特意配上了在实体实验台上如何连接导线、如何放置元器件的俯视图,连焊点如何处理都说得一清二楚。我记得有一次实验卡在了某个模块的调试上,反复检查原理图都找不出问题,最后翻到书中的“常见错误与排查”一章,找到了一个几乎被所有教材忽略的小细节——地线连接的顺序对某些高频电路的稳定性有微妙影响。这种细节的把控,让原本枯燥的实验过程变得异常顺畅,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动手信心。它真正做到了把抽象的电子学理论,具象化为可以触摸、可以测量的物理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之间那座坚实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