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
:99.00元
作者:彭瑜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11596950
字数:
页码:421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自动化和仪表专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的教材和编程语言的培训用书,也是工矿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重点讲述国际工控编程语言标准IEC 61131-3新版本的公用元素基本概念(面向对象编程)。 n
除5种标准编程语言的完整描述而外,还专门开辟运动控制功能块、安全相关功能块、模糊控制功能块的内容,讨论了它们的编程技巧和工业应用。 n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内容涵盖了智能制造对PLC软件功能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共6章,介绍IEC 61131-3第三版的公用元素基本概念、标准编程语言中的指令表和结构化文本的文本类编程语言、梯形图和功能块图的图形类编程语言、顺序功能表图编程语言、运动控制功能块、安全相关功能块、模糊控制功能块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编程技巧和工业应用。 n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内容涵盖了智能制造对PLC软件功能的基本要求。 n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软件规范及其应用》可作为自动化和仪表专业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的教材和编程语言的培训用书,也是工矿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那种深蓝色和银灰色的搭配,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抓住工业技术人员的眼球。光是看到“智能制造”和“工业控制软件规范”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绝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管理学著作。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一些硬核的指导。毕竟,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下,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从物联网(IoT)到边缘计算,再到云计算,底层控制系统的软件架构和规范性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不同行业(比如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等)对控制软件在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且提供一套清晰、可落地的规范框架,那对我们进行系统选型和二次开发绝对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看到的不仅是“应该怎么做”,更是“如何用现有技术栈实现这个规范”的具体案例和技术路线图,尤其是在数据模型标准化和接口定义方面,这通常是不同设备和平台集成时的最大痛点。
评分从培训和知识传递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技术规范书需要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和丰富的图示来辅助理解。我希望这本书的组织结构是层次分明的,能够让不同经验水平的工程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对于初学者,也许可以从高层次的架构图和基本术语定义开始;对于资深工程师,则可以直接跳转到特定模块的设计细节和限制条件。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个贯穿始终的、从需求分析到最终部署的虚拟项目案例,并用这个案例来贯穿和解释所有的规范要求,那就太棒了。技术规范往往枯燥乏味,如果作者能用生动的、贴近实际痛点的语言和案例来包装这些规则,让读者觉得这些规范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额外的负担,那么这本书的推广和普及度肯定会非常高。
评分这本书的“智能制造”前缀让我对其中涉及的AI和数据处理部分非常好奇。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往往是确定性的、封闭的,而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引入数据驱动的决策和自适应能力。那么,这本书如何处理“规范”与“智能”之间的张力?控制软件的规范性是否意味着必须对嵌入的机器学习模型或模糊逻辑算法设置严格的边界和可解释性标准?例如,如果一个AI算法负责优化生产参数,其输出如何被上层控制系统安全、可信赖地接收和执行,并且在出现异常时能够快速回滚或切换到安全模式?我期待看到的是关于如何将AI能力“规范化”地集成到实时控制循环中的前沿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据采集和分析层面。这需要对控制理论、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深刻理解。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软件架构设计的人员,我最关心的是这本书对“软件规范”的定义深度。在工业控制领域,规范不仅仅是文档化的标准,它更是一种工程哲学的体现。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API接口定义,深入到面向对象设计、面向服务架构(SOA)在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限制。例如,如何平衡面向对象带来的高内聚低耦合与实时系统对确定性响应时间的要求?书中是否探讨了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MBSE)方法在制定控制软件规范时的优势和挑战?如果能结合最新的IEC 61131-3(如果适用)的演进方向,或者探讨基于模型的控制软件生成工具链如何确保生成代码符合预设的规范性要求,那绝对是市面上少有的精品。纯粹的文档堆砌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智能制造的需求了。
评分我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在“应用”层面给出足够的深度。很多技术手册往往在理论上很完美,但一旦拿到生产线上去实践,就会发现各种“坑”和例外情况。我的关注点在于,作者团队是否真正深入过复杂的工业现场?比如,在面对老旧设备升级改造(棕地项目)时,如何将遵循新规范的软件模块平滑地嵌入到现有的、可能已经运行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控制系统中去?这涉及到大量的兼容性处理和风险评估。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模块化、可插拔的控制软件架构的探讨,特别是针对非标定制化需求的处理策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此外,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版本迭代、故障诊断和远程维护的规范性要求,也是当前工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期待书中能给出前瞻性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