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起点看图学--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
定价:19.00元
作者:杨宗强,辜竹筠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220824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取材于实践经验,采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万用表的各种常用功能和使用技巧。从实用角度着重介绍了使用万用表检测常用电子元件、电力电子器件等的检测方法和技巧。同时还介绍了常用电气元件的基础知识,选择、使用电气元件时的注意事项,使读者在学习使用万用表的同时,对电气元器件的特性有较全面的总结。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内容提要
本书以“用图说话”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万用表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技巧。包括使用万用表检测电气元件、检测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检测晶闸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检测集成电路、检测基本电量和电路的方法和技巧。本书操作性非常强,读者只要按照书中图示的方法和流程,就能进行各类元器件的检测。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电气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自学,也可作为初级电工、维修电工的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万用表使用的指南,对我这个刚踏入电子世界的新手来说,简直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我一直对电路板上的各种元件心存敬畏,总觉得它们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复杂组合。然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大量使用清晰的图示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这一点我特别欣赏。它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什么是万用表”开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正确握持、如何选择档位,以及最重要的,如何确保安全操作。我记得第一次尝试测量一个电阻时,心里还有点忐忑,生怕弄坏了元件,但书里对测量步骤的分解详尽到连红黑表笔该插在哪里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更别提它还很贴心地加入了“常见错误及排查”的章节,这简直是为我这种“手残党”量身定做的救星。通过几周的练习,我已经能自信地判断出一些简单的开路或短路问题了,这种从迷茫到掌控的感觉,成就感十足。对于那些渴望快速上手,用实践武装自己的电子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入门级的必备工具书,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技术“翻译”成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日常语言。
评分对于我这种已经有点电子基础,但万用表使用经验不多的“中级”用户而言,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利用万用表去诊断那些不那么直观的故障,比如电容的漏电或者电源的纹波问题。我很欣慰地发现,这本书的进阶部分覆盖了许多实用的场景,而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通断和阻值测量。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配合特定的测量技巧来大致判断电源的稳定性,虽然它坦诚地指出万用表在高端测试领域的局限性,但同时给出了在“没有示波器时该怎么办”的最佳替代方案,这种务实精神令人称道。此外,关于“电容充放电时间的粗略判断”那几页,对于快速筛选可疑元件真的非常有用。它并没有过度承诺万用表的功能,而是诚实地指导读者在工具的限制内,如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评分我购买电子学习资料时,一个非常看重的标准是其时效性和适用性。技术总是在进步,很多老旧的教材对于新型电子元件的测试方法往往缺失。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对主流元件的覆盖面非常广,并且在解释测试方法时,明显考虑到了现代电路板上常见的贴片元件(SMD)与直插元件(DIP)的差异。例如,书中专门辟出篇幅讲解如何用自制的测试夹具来有效测量贴片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这一点对于现在维修工作者来说是刚需。它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结合了实际维修环境的特点,提供了很多巧妙的“变通”方法,比如如何利用万用表的蜂鸣器功能来快速定位引脚或者导线断裂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在你身边耳提面命,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最快最保险”。它的实用性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之中。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更偏爱理论深度和系统性讲解的读者,我对那种只停留在“怎么做”而不解释“为什么”的书通常不太感冒。然而,这本书在保持极高易读性的同时,居然还能在一些关键节点的原理阐述上做得相当到位,这一点让我颇为惊喜。它并非仅仅是告诉你“调到欧姆档然后测”,而是会穿插解释万用表内部的测电阻原理,比如它如何通过产生一个已知的电流源来换算出阻值,这让我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讲解晶体管的判断和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测试时,它没有回避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知识,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简化模型,让人可以不费力地把握住核心逻辑。这种兼顾了操作性和理论深度的平衡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快速参考手册”。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扎实的基础框架,而不是仅仅学会了几个孤立的操作技巧。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按按钮的人,而是开始理解仪表背后的“思维过程”了。
评分我手里堆了不少技术手册,很多都因为排版过于拥挤、字体小到让人费眼睛,或者图例与文字说明严重脱节而束之高阁。这本书在视觉设计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实物操作的场景来说至关重要。它的页面布局非常清爽,留白恰到好处,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总是用粗体、高亮或者一个醒目的图标标识出来,让人在操作过程中视线可以迅速聚焦到重点。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元器件引脚识别的插图,几乎是原比例复刻了真实元件的样子,这极大地减少了我在实际操作中对照图纸时的困惑和时间浪费。很多教材的图都是那种风格化过强的示意图,根本看不出元件的细微特征,但这本书的配图是真正服务于“现场诊断”的。这种对细节的尊重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使得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