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实训
定价:31.70元
作者:赵犁丰,教育部,财政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21154003
字数:
页码:1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EDA电子设计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实训》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要求和目标,精心选取了七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包含两个任务,适用于上岗、提高以及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转黄灯亮,东西仍然红灯亮,延时2s;转状态3:东西南北均为红灯,延时1s;转状态4:东西绿灯亮,南北红灯亮,延时10s;转状态5:东西绿灯闪亮6次,闪烁周期6s,转黄灯亮,南北仍然红灯亮,延时2s;转状态6:东西南北均为红灯,延时1s;后循环到状态1。
2.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如图6.21所示。每个路口的信号灯由绿、黄、红LED模拟实现,共用12RLED,分别串联电阻后接成共阳极,其阴极分别接单片机PO口的P0.0~P0.7和P2口的P2.0~P2.3。对应着位线输出低电平的LED点亮发光,通过编程控制单片机P0口和P2口的输出状态,就可按照系统的工作原理从状态1~状态6循环工作。图中RP1为排阻,作为P0口的上拉电阻,因为P0口的输出为漏极开路形式,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高低电平输出。
这里说明一下,单片机的18脚xTAL2和19脚XTAL1外接了晶振电路,如果只做仿真,可以省略不画,N)bProteus仿真时,系统时钟是在编辑单片机属性时设定的。
3.软件设计方案
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和相应的功能要求,下面给出交通灯模拟控制电路的软件流程图,如图6—22所示。完成本任务的步骤中,从创建一个新的设计文件、元器件的拾取、电路布图到后运行仿真与任务一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进行。这里重点介绍一下Proteus与Keil联调的方法。
……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素,初看之下,还以为是哪种老旧的工业手册,但当你翻开内页,那股熟悉的、略带油墨味的纸张触感,瞬间将你拉回到了那个专注学习的年代。我记得大学时,电路实验课总是让人头疼,那些复杂的元器件和晦涩的理论知识,仿佛横亘在理解的鸿沟两岸。这本书的引入,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堆砌着深奥的数学公式,而是力求用最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电路概念具象化。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基础元器件特性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用自来水管的粗细和压力来比拟电阻和电压,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畏难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动手实践的环节,书中的步骤描述得极其细致,仿佛旁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焊接、如何布线,每一步的关键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避免了初次上手时手忙脚乱的窘境。这种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的编排思路,确实是市面上许多纯理论书籍所欠缺的宝贵特质,它让人明白,设计和仿真不仅仅是键盘上的敲击,更是对物理世界的一种精确模拟和重现。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工匠精神。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级应用,而是循序渐进地从最基础的直流电路分析开始,逐步过渡到交流电路、半导体器件,最后才涉及复杂的系统级设计与仿真。这种“厚积薄发”的布局,对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我深有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学电路,总想跳过那些看似枯燥的基础部分直接去接触酷炫的微处理器或FPGA,结果往往是“空中楼阁”,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而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将每一种新的电路模块引入时,都会辅以相应的仿真实例进行验证。这种“理论先行,仿真佐证”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反馈效率。读完一个章节,马上就能在软件环境中复现书中的效果,亲眼看到理论是如何在虚拟的导线上流淌的,这种即时性的成就感,是死记硬背任何理论公式都无法比拟的。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实验指导手册,而不是单纯的教材,因为它将“做中学”的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
评分我最近在进行一个小型嵌入式项目,需要精确控制一个电机驱动电路,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频率响应问题。当时我翻阅了手头好几本参考书,但要么是讲解过于宏观,要么就是针对特定芯片的datasheet,缺乏通用的分析方法。最后,我翻回了这本侧重于“设计与仿真”的实训书,意外地在关于滤波器设计和阻抗匹配的那几章找到了关键的思路。书中对于如何使用仿真软件(我猜是PSpice或者类似的工具)建立一个准确的器件模型,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观察波形变化的全过程描述,简直是一次及时的“救命稻草”。它强调的不是简单地跑出结果,而是要理解仿真过程中每一步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它会深入探讨网表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不同求解器(如瞬态分析、交流扫描)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这种对仿真工具底层逻辑的揭示,远比教人如何点击菜单更有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像一个真正的设计者那样去思考和调试,而不是仅仅做一个软件操作员。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团队似乎对教学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长期的积累。从内容选择上就能看出,他们挑选的案例都是在实际工程教学中极易引发学生困惑、同时又是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点。举个例子,在讲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时,书中没有停留在标准的反相、同相放大器上,而是拓展到了如何用它构建一个基本的隔离前置放大器,以及如何处理电源噪声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这些都是课堂理论课本中通常会一笔带过,但在实际电路板设计中却至关重要的话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仿真陷阱”的讨论非常到位。它会明确指出,仿真结果不等于实际电路结果,并列举了诸如寄生电感、温漂效应等现实世界因素在仿真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并指导读者如何在仿真模型中近似模拟这些影响。这无疑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工程鲁棒性的重要一步,让读者明白,仿真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终究是现实世界的简化模型,永远需要我们用工程的眼光去审视。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采用了相对较大的开本,这在阅读涉及大量电路图和波形图时显得尤为友好。图文的排布上,设计者似乎刻意保持了图表与文字解释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很多时候,你只需要看图就能大致理解原理,而文字则是对这些视觉信息的精确注释和深化。我注意到,很多重要的公式或结论都被框选出来,这对于快速回顾和查找特定知识点非常方便,尤其适合作为项目开发过程中随时翻阅的“速查手册”。相比于一些追求精美全彩、但内容略显单薄的教材,这本书的色彩运用非常克制且目的明确——主要用于区分不同信号线、电源和地线,或是突出关键参数,这种务实的风格反而更符合工程技术类书籍的定位。它不卖弄花哨,只专注于信息的高效传递,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吸收知识并投入到实际操作中的学习者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