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术规范读本
定价:78.00元
作者:杨玉圣,张保生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810911696
字数:940000
页码:8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学术规范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有关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持续而热烈,百家争鸣,存异求同,成为跨世纪中国的一大学术文化景观。此一讨论以跨学科性、前沿性为其学术特色,以公益性、学术性、建设性为其基本诉求,影响广远。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就中国学术的有序积累、交流、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推动力而言,学术规范应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从1988年陈平原先生发表《关于“学术语法”》、杨沐先生发表《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起,学术规范开始进入中国学界先知先觉者的问题论域。进入九十年代初,随着《学人》“学术史”主张的提出、《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的规范化与本土化”命题的讨论,学术规范成为许多中青年学人强烈关怀的公共学术话题。虽说始终存在着“对规范的疑虑”、“学术规范慎言‘化’”、“学术规范凭谁定”等异议与质疑,但大约以199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举办“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为标志,学术规范终于进入中国学界的主流学术话语系统。当然,争论依然存在,问题并未消解。也许正是为了应对形形的学术失范现象,2000年初《历史研究》等首都七家史学刊物公开发表《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2002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又将下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这未尝不可以说是既往十余年来学术规范讨论的硕果。
应该说,尽管依然存在某些顾虑或分歧,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要不要学术规范,而是要什么样的学术规范、如何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的迫切问题了。为此,在众多友人的支持下,我们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学术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再添一把火:
其一,受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首席策划徐晖先生之邀,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界师友,合作编纂一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术规范导论》。目前,本书的撰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2004年6月份前后出版。
其二,蒙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小泉教授扶助,作为《学术规范导论》的姊妹篇,选编一部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综合性文集——《学术规范读本》。
学术规范的讨论,历时久,跨度大,而且学者、文章众多,参差不齐。为此,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术规范读本》如下的选编原则:
首先,从历时性的视角,选取学术规范讨论中的标志性作品。
其次,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规范的共通性追求与不同学科的个性张扬。
再次,兼容并蓄,对各家不同观点一视同仁,求同存异,以利于学者能够在争鸣中相互借鉴,使读者能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后,对入选作品,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编辑加工外,其余均一仍其旧,以保持原汁原味。
目录
作者介绍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美术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理事。曾以富布莱特学者身份在波士顿大学和堪萨斯大学访学。著有《学术批评丛稿》、《中国人的美国观》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我之前在写论文的时候,真是被各种规范问题折磨得够呛,翻阅了好多资料,但总感觉零散不成体系。直到我发现了这本《正版学术规范读本》,简直是找到了救星!它不像一些枯燥的理论书,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实际的语言,讲解了学术研究中最核心、最容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比如,引用规范这一点,以前我总是模模糊糊,不知道该怎么标注才算严谨,常常因此丢掉不少分数。这本书里有非常详细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你就不会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了学术规范背后的逻辑和精神。我尤其喜欢它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剖析,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也为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在学术道路上要时刻保持警惕。读完这本书,感觉整个写作思路都清晰了很多,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学术研究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术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智慧的启迪。而《正版学术规范读本》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停留在“知其然”,而是深入到“知其所以然”。比如,在讲解“原创性”时,它并没有简单地说“不要抄袭”,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借鉴、批判性的分析,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思想的研究成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术交流”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并非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需要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学术规范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只有建立在严谨规范基础上的研究,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地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贡献。它教会我,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学术的底线。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接触学术研究的博士生,对于各种学术规范简直是一窍不通。在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幸好我的导师推荐了这本《正版学术规范读本》。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学术不端”,什么是“引用”,什么是“文献检索”,并且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的章节,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搜集、筛选、阅读和整理文献,以及如何将这些文献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这对于我这样刚刚入门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小白,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指引,知道如何在学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它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学术研究充满了信心和热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文解释。它更像是一本“学术人生指南”,教你如何在复杂的学术环境中生存,并且保持一份纯粹。我曾听闻一些学者,因为在学术规范上犯了错误,前途尽毁,这让我深感震撼。而《正版学术规范读本》则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告诫我们要时刻警惕。它并没有将“学术不端”描绘得多么可怕,而是从源头出发,告诉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比如,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它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让你知道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论文写作方面,它更是从逻辑结构、语言表达、图表制作等方面,面面俱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同行评审”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了学术界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社群,而遵守规范就是尊重这个社群的基本准则。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习了学术技巧,更是升华了自己的人格。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学术”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总觉得学术是少数精英的专利,高深莫测,普通人难以企及。但《正版学术规范读本》的作者们却用一种极其亲民的方式,将学术的精髓和规范化流程一点点地揭示出来。他们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条框框,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客观性和创新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研究伦理”部分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关于不抄袭、不剽窃,更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他人劳动的敬意,以及对自己学术生涯的负责。我曾经在一篇文献中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但因为不确定其来源是否合法合规,心中一直有疑虑。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学术研究中,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术研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品德的培养,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学术探索的道路,让我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学术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