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
定价:32.00元
作者:金文中,李建新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4367488
字数:
页码: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广播影视的出现,距今不过百余年。但这一百年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近数十年,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广播影视系统始终将新技术融入自己的各个领域,使其站到先进科技的行列。
广播影视是一门艺术,但其发展却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技术。确切地说,广播影视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高新的科技手段使高超的影视艺术发挥得尽善尽美。
为使一般人既能对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有个梗概了解,又不致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我们编写了《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能给广播影视工作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历程的窗口,也能给系统学习和研究这方面历史的人员提供一份索引式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篇 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简史
章 基础理论和实验
一、基础理论
二、基础实验
第二章 广播的发明及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
二、广播的发展
1.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
3.数字广播
三、我国广播技术发展展望
第三章 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一、电视的发明
1.电视的原始概念
2.电视的发明
二、电视的发展
1.激字电视
2.高清电视
3.有线电视
三、我国电视技术发展展望
第四章 传输设施的发展进程
一、传输手段发展综述
二、微波传输
1.世界微波传输发展简述
2.我国微波传输发展简况
二、卫星传输
1.卫星传输概述
2.世界卫星传输发展简况
3.我国卫星传输发展简况
四、光纤传输
1.世界光纤传输发展简述
2.我国光纤传输发展简况
3.我国广电系统光纤传输发展简况
第五章 广播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进程
一、声电转换设备发展进程
1.话筒
2.留声机
3.电唱机
4.录音机
5.音频工作站
二、我国电台制播设备的发展简况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台的播控设备
2.我国电台制播设备的发展进程
第六章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进程
一、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概况
1.摄像设备
2.录、放像设备
附:磁带录像机记录格式简介
3.编辑设备
二、我国电视台制播中心设备的发展概况
1.改革开放前的状况
2.改革开放后的状况
第七章 广播发射机的发展进程
一、世界广播发射机的发展进程
1.世界上早期的发射机
2.调幅广播发射机
……
第二篇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介
第三篇 电影发展简史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前言
篇 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简史
章 基础理论和实验
一、基础理论
二、基础实验
第二章 广播的发明及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
二、广播的发展
1.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
3.数字广播
三、我国广播技术发展展望
第三章 电视的发明及发展
一、电视的发明
1.电视的原始概念
2.电视的发明
二、电视的发展
1.激字电视
2.高清电视
3.有线电视
三、我国电视技术发展展望
第四章 传输设施的发展进程
一、传输手段发展综述
二、微波传输
1.世界微波传输发展简述
2.我国微波传输发展简况
二、卫星传输
1.卫星传输概述
2.世界卫星传输发展简况
3.我国卫星传输发展简况
四、光纤传输
1.世界光纤传输发展简述
2.我国光纤传输发展简况
3.我国广电系统光纤传输发展简况
第五章 广播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进程
一、声电转换设备发展进程
1.话筒
2.留声机
3.电唱机
4.录音机
5.音频工作站
二、我国电台制播设备的发展简况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台的播控设备
2.我国电台制播设备的发展进程
第六章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进程
一、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发展概况
1.摄像设备
2.录、放像设备
附:磁带录像机记录格式简介
3.编辑设备
二、我国电视台制播中心设备的发展概况
1.改革开放前的状况
2.改革开放后的状况
第七章 广播发射机的发展进程
一、世界广播发射机的发展进程
1.世界上早期的发射机
2.调幅广播发射机
……
第二篇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介
第三篇 电影发展简史
后记
刚收到这本《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名长年浸淫在广播影视领域的从业者,我一直深切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历史脉络与技术演进。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枯燥的技术名词和时间节点,而是以一种极为生动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那些曾经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视听世界的重大科技变革,描绘得淋漓尽致。从最早的无线电波的神秘传播,到黑白胶片的粗粝影像,再到如今高清、4K、8K乃至沉浸式体验的飞速发展,书中对每一个关键节点的科技突破及其对内容创作、传播方式乃至观众接受度的深远影响,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技术背后人文关怀的挖掘,它不仅仅是关于机器的进步,更是关于技术如何被运用、如何改变人类沟通和感知世界的方式。许多章节读来,仿佛能听到当年那些开拓者的心声,看到他们面对未知时的探索与坚持。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也为我们眺望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来说,《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是一本非常容易亲近的书。即便你不是技术专家,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书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复杂的技术概念,让我不再觉得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遥不可及。例如,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数码化如何改变了图像的本质,以及云计算如何让内容分发变得前所未有地便捷。当我读到书中关于用户生成内容(UGC)和社交媒体兴起如何挑战传统广播影视行业时,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就是这些变革的亲历者和受益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观看方式和内容消费习惯,都是在漫长的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让我对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和尊重,也让我对未来广播影视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视听之旅,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它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乏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并没有用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将那些曾经波澜壮阔的技术变革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关键人物的刻画,那些在技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生命,让我能够理解技术背后的创造力和不懈努力。例如,在描述早期声音电影的诞生时,书中不仅列出了关键的技术突破,还描绘了那个时代电影人的兴奋与迷茫,以及观众第一次听到银幕上发出声音时的震撼。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广播影视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也进行了客观的梳理,这避免了单一维度的视角,使得整体的叙述更加多元和平衡。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它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和事件的集合,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人性的温度。
评分读完《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史概略》,我最大的感受是,技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它始终与社会、文化、经济紧密相连,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情感与表达。书中对于早期广播如何成为大众传播的“家庭中心”,以及电影如何成为集体记忆的塑造者,都进行了充满感染力的描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电视技术普及如何改变了家庭生活模式,以及后来数字技术如何催生了内容平台的爆炸性增长的段落。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技术性的介绍,更是对技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甚至塑造我们认知世界的篇章。当我读到关于特效技术发展如何让电影的想象力突破了物理界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如何预示着未来观影体验的巨大变革时,我仿佛看到了人类对视觉和听觉体验的永恒追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都伴随着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诞生,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伦理考量。它让我对广播影视的未来充满了好奇,也对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述结构相当宏大且严谨。它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技术领域,而是将广播、电影、电视这三个视听媒介的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当我阅读到关于早期电影摄影机和录音技术如何被不断改进,才使得故事叙述的可能性大大拓展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书中对数字技术革命在广播影视领域的核心作用的解读,更是鞭辟入里。无论是数字编码、非线性编辑,还是数字发行和流媒体的兴起,书中都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阐释了这些技术如何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于“标准化”在广播影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分析,这让我对过去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技术协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统一,更是信息流通和产业协作的基础。整体而言,这本书的技术史梳理得既全面又深入,对于任何想要理解广播影视技术演进逻辑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帮助我理清了许多过去模糊的概念,构建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