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
: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金元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3001881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系列丛书》编著者金元浦。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系列丛书》是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复兴和中国 梦的背景下写作的,阐释了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 ,而要实现文化复兴,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本书从传统文化反 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与 主要精神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 、儒道两家的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的 近代变革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后提出,文化复兴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升华。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绪论 中国梦是文化复兴之梦
一、中国梦是充满辉煌、苦难与胜利的民族集体记忆
二、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哲学基础和理想色彩
三、中国梦,多元汇一的丰厚内涵
章 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目标
一、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目标
二、文化发展的转型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四、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起飞
五、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与公共服务的对位性机制
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要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
成功经验
七、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更注重从GDP到人
第二章 文化走向国家整体构架的中心
一、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价值重估
二、国家的文化财富:信息时代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文化,走向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中心
四、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佳战略机遇期
第三章 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生产力
一、文化作为当代世界的先进的生产力
二、文化与经济、科技的一体化
三、先进的文化生产力要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章 态势转换:文化的本土全球化与文化间性
一、从全球化说起
二、全球本土化
三、全球化的新阶段——本土全球化
四、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全球化的两个组成部分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人本主义精神
三、天人合一精神
四、礼治精神
第六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二、重和谐与融合
三、重实际,追求稳定
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第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一、辩证思维
二、直觉思维
三、中和思维
第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二、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
三、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
四、尚古倾向与平均主义
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第十章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一、先秦儒家伦理
二、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第十一章 守静致虚,道法自然
——道家文化精神与道家理想人格
一、先秦道家的文化精神
二、道家的理想人格
第十二章 儒道思想的互补
第十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变革
一、洋务运动与“中体西用”论
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论争
四、现代新儒学及海外新儒学
第十四章 物一无文,同则不济
——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文化的自然观比较
二、中西文化的社会观比较
三、中西文化的世界观比较
四、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第十五章 文化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
升华
一、西方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融合
二、文化发展追求更协调发展、包容性发展
第十六章 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
一、中国国际形象建构
二、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转折
三、从西风东渐到东风西渐
四、重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
第十七章 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进军号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突破与新思路
二、决定性作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意义
四、找准文化发展的关节点,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
五、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结语就有道而正
金元浦,浙江浦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卷主编。辑刊《文化研究》主编,文化研究网.culstudies.总编。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等论文180余篇。出版《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文学解释学》、《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等各类著作30余种,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多种学术奖励。
这本《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出版,恰逢其时,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它并非仅仅是对古籍的简单罗列或历史事件的流水账,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看似陈旧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下社会发展中潜藏的巨大能量。作者以一种非常具有洞察力的视角,揭示了诸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和谐”,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如何能为我们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智慧和启示。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精神富足的困境,而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足常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念,恰恰能引导人们树立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价值观。再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时,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伦理道德,可以有效地弥合分歧,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历史的遗迹,而是活生生的、可以为我们当下生活提供指导和支撑的宝贵财富。它鼓励我们反思,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不迷失自我,保持文化的根基,并从中汲取力量,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传统文化并非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土壤。它探讨的“现代价值”,并非是生搬硬套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传统智慧如何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比如,作者在谈到传统手工艺时,并没有止步于对技艺的赞美,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传统技艺如何能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产品,不仅能够传承文化,更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再比如,书中对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探讨,让我眼前一亮。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落后的习俗,在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和新的庆祝形式后,依然能够承载人们的情感寄托,增强民族认同感,甚至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十分吸引人,它避免了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通过大量的故事和故事性的语言,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思考它在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社区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等各个层面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明白,文化复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传承的行动。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往“精神故乡”的地图,指引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那份安宁与力量。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没有回避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但更着重于挖掘那些历久弥新、能够穿越时空的智慧精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家国情怀”的探讨,它将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了个人品德的培养对于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性。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内心更容易感到空虚和焦虑,而书中关于“内圣外王”的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指引。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富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充盈,更是精神上的丰盈和人格的完善。此外,书中对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在现代社会的创新性表达和推广的论述,也让我深受启发。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设计师、艺术家和教育者的努力下,正以更加多元、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它提醒我们,要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
评分这是一部能够触动灵魂的著作,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之道。作者并没有鼓吹“复古”,而是以一种开放和批判性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解读。他深入剖析了诸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为我们应对环境危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哲学支撑;“民本思想”,如何指导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体系;“礼仪之邦”的精神,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温情。书中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尤为振奋人心。它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自信,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文化正是我们民族自信的基石。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只有深刻理解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发出独特的声音,展现独特的魅力。这本书并非一本说教式的读物,而是充满了启迪和思考。它鼓励我们主动去接触、去理解、去践行那些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闪耀出新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预设它或许会是一本比较严肃枯燥的学术著作,但很快,我的这种想法就被彻底颠覆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生动活泼,语言充满感染力,仿佛在与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他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将深奥的哲学思想,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人物以及贴近生活的例子,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现代应用。作者结合了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探讨了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潜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当前面临教育改革的家庭和学校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书中关于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活化”策略,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简单地保留仪式,而是鼓励将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重新成为连接家庭、社区乃至整个民族的情感纽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连接,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温度和力量,激发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