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
定价:180.00元
作者:宋健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2-01
ISBN:97875046329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研究历史 指点未来(代序)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李约瑟难题及相关问题
从李约瑟之谜到“有启发而自由”的人类社会——一个发明家的断想
李约瑟与“李约瑟之谜”:即将面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结束篇”
论儒家思想和科技发展
从李约瑟问题的研究经历看中西科体制和学风的差距
论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阶段
自组织还是他组织?——从一种复杂系统演化的观点看中国知识落后的原因
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种面向中国近代科技的比较科技史研究
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论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
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
科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四十年台湾经验谈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建设现代化强国
中国科学的“诺贝尔奖情结”
以千年看百年——中国和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风物长宜放眼量——试论我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特点和优点
科学人文交融 育人创新
科技发展要求先进文化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中国语文在国际接轨趋势中的学术语言地位
现代世界:中国与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化运动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科学批判情况探讨
中国近现代技术文化观念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引进和发展管理科学的某些历史经验
基础科学、医学与农林科学
20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艰辛历程
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历史演变和现状比较
中国光学发展历程的若干思考
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回顾与展望
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大地测量
近代地质学在中国成功原因试析——以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例的研究
20世纪中国植物病毒学回顾与展望
研究的世界性影响
我国抗肿瘤物研究历史的回顾及体会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华夏农耕文化探源
中西方农业现代化历程比较及发展展望
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之间回顾与反思
新中国生物防治科技的发展及其动因
卡凯与中国近代农来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林业科学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区域森林破坏的思考
近代我国畜牧科技事业发展回顾与思考
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草地管理开发科学技术的长期滞后与发展对策
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
两弹突破对发展高科技研究的启示
“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
中国人造卫星发展回顾
从部分技术的发展探索影响科技发展的要素
中国航空动力科技发展历程与国外差距原因探讨
试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史教训
以史为鉴的系统研究与系统解决模式——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例
20世纪中国石油加工领域科技发展
石化催化技术创新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我国稀有金属工业进展——我国是怎样解决填补空白金属品种问题的
我国稀土发光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钢铁工业的崛起
中国现代纺织工程科技回顾与展望
20世纪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发科学技术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建筑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附录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倡议书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科技”在我们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在探讨科技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回避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例如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数字鸿沟的扩大,以及科技伦理的挑战。我注意到书中对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和隐私风险。此外,书中还提及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让科技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这部分内容让我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并非是孤立的技术竞赛,而是与社会、经济、人文等多个层面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系统。它促使我思考,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其对社会整体福祉的贡献,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科技未来。这种深度的社会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科技论述。
评分当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的下一部分,立刻被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所吸引。这次,不再是过去的回顾,而是对未来的深刻洞察。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勾勒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宏伟蓝图。我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在量子计算、基因编辑、深海探测等领域的最新突破,以及这些突破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书中不仅分析了当前的技术优势,更指出了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例如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解决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我尤其欣赏书中所提出的关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建议,它强调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吸引和培养顶尖科技人才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国科技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激发了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份预测,更是一种指引,为那些投身科技创新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对“科学技术”这类话题抱着一种既敬畏又略带疏离的态度,直到我读到《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的这一部分。作者巧妙地将枯燥的技术史料,转化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他没有堆砌冰冷的数字和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人物访谈、鲜活的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跌宕起伏。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工作的科学家们,他们面临的质疑、挫折,以及最终的突破。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某个关键技术的攻关过程,或者某个重大科研项目的启动细节,都充满了戏剧性,让我读来津津有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科学精神的探讨,它不仅仅是追求真理的严谨态度,更是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执着。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技术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智慧、毅力和创新精神的赞颂。读完这部分,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也对那些为之奋斗的先行者们充满了由衷的钦佩。
评分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翻开第一页,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激情与探索的年代,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代代科学家们如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奠定了共和国工业与国防的基石。那些关于“两弹一星”的奋斗历程,那些关于中国早期计算机研制的艰难探索,那些关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星星之火,无不让我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人民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我尤其被那些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们所感动,他们将毕生的心血倾注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大众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如同一座座丰碑,支撑着中国科技走向今天。书中的许多细节,诸如当年办公条件的简陋、设备条件的匮乏,都让人难以想象,却又如此真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伟大。读罢这些篇章,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那些曾经为之付出巨大努力的前辈们充满了敬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技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奋斗、关于奉献、关于梦想的史诗。
评分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给我最深的触动,并非那些高深的理论或宏大的叙事,而是其中蕴含的、与我息息相关的应用层面。我注意到书中详细阐述了科技如何一步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高铁网络的编织,从移动支付的便捷,到医疗诊断的进步。这些看似平常的改变,背后却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成果。我了解到,正是因为在通信技术、材料科学、芯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我们才能够享受如此便利的生活。书中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技术概念与具体的社会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让我对科技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例如,书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描述,让我看到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如何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我也看到了科技在环境保护、能源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