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钉螺空间定位技术应用指南
定价: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吴风波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680091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钉螺空间定位技术应用指南》一书中介绍的钉螺空间定位技术,是本研究团队开发出来的, 结合当今前沿的空间遥测技术, 将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基础工作—钉螺定位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GPS定位技术定位钉螺,并利用GIS office软件,将钉螺定位信息与数据一次性批处理到计算机中,利用picsson软件,将环境图片融合到google earth图谱。
这种钉螺空间定位技术在血吸虫防治应用上具有独创性,对指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人员开展数字化查螺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钉螺空间定位技术应用指南》将血吸虫病防治的主要基础工作—钉螺定位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在血吸虫防治应用上具有独创性,内容主要包括钉螺空间定位技术相关软件简介和基本操作、查找钉螺的具体应用、图片处理和数据处理等。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和相关软件应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目 录
1 软件及其主要功能介绍1
1-1 Google Earth1
1-2 Unistrong GIS Office2
1-3 Picasa7
2 软件安装与测试8
2-1 Google Earth的安装8
2-2 Unistrong GIS Office 的安装13
2-3 Picasa的安装16
3 软件的学习18
3-1 Google Earth的基本操作18
3-2 Unistrong GIS Office的基本操作34
3-3 Picasa的基本操作40
4 查螺前准备47
4-1 任务量划定47
4-2 开启GPS51
4-3 GPS调试和装备检查55
4-4 现场物品清单55
5 查螺现场56
5-1 卫星定位56
5-2 记录与编码57
5-3 环境图像采集58
5-4 捡螺与标签59
5-5 环境记录表填写59
6 数据处理61
6-1 Unistrong GIS Office的操作61
6-2 Google Earth(谷歌地球)的操作68
6-3 运用Picasa图片管理软件建立螺点环境数据库79
7 数据编码原则及数据管理84
7-1 航点数据编码原则84
7-2 数据管理85
8 典型案例分析90
8-1 长江某江滩应用实例90
8-2 垸内现场应用实例94
参考文献98
吴风波,男,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控处处长,带领的研究团队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具有多年血吸虫防治工作经验。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厚实的封面配上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握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仿佛已经触及到了知识的深度。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排版,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拥挤,又能确保文字信息的清晰可读。封面上的那枚“钉螺”图案,设计得既抽象又富有动感,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一种精密计算和空间探索的意境。翻开扉页,那份字体选择的考究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宋体的典雅与无衬线体的现代感完美结合,使得即便是阅读技术性极强的文字时,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信息获取,升华成了一种享受,就像在欣赏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我甚至花了好一段时间,仅仅是去感受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墨香,这在如今快餐式的阅读时代,实属难得。可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技术书籍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纯理论著作,毕竟涉及到“空间定位”这种听起来就高深莫测的领域,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作者的叙事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流畅与清晰。他们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逐步消化的模块。开篇的逻辑推演,没有直接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而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贴近现实应用的场景切入,比如无人机巡检中的误差校正,这种“以小见大”的切入点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随后的章节过渡自然得像是水流一样,前一个知识点为后一个知识点做了坚实的铺垫,丝毫没有生硬的跳跃感。特别是当涉及到算法原理的阐述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示和类比说明,即便是对底层技术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思想。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叙事结构,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连贯性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而不是零散地记住几个孤立的概念。
评分这本书中对实际案例的剖析,绝对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简直可以说是行业内的“实战宝典”。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极端环境下的信号衰减补偿”那部分内容,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模型上空谈,而是详细复盘了某一次深海勘探任务中遇到的真实挑战,包括强烈的海洋温差梯度对定位精度造成的系统性偏移。他们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详尽地记录了团队如何一步步调整滤波参数、优化传感器融合策略的过程,甚至连当时决策时的犹豫和反复尝试都被坦诚地记录下来。这种近乎“手术室直播”般的细节披露,让人感到无比真实和可信。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标准答案”,而是无数次失败与修正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一线,需要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人来说,这种“可操作性极强”的知识分享,其价值远超任何纯粹的理论推导,它直接指导了下一步的优化方向。
评分我得坦诚地表达一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部分的处理方式,简直是为学术研究者量身定做的。通常的技术书籍在引用方面要么过于简单粗略,要么就是罗列一堆无法追溯的编号,但此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严谨和人性化。每当章节末尾出现关键理论的引用时,都会清晰地标注出是哪位学者的哪一篇经典论文,而且很多重要的公式推导,作者都贴心地附上了原始出处的页码链接,这极大地便利了希望深入挖掘某一特定理论源头的读者。我试着根据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名词去检索,发现引用的文献大多是近五年内该领域的顶尖期刊文章,这说明作者的知识体系是紧跟前沿动态的,没有采用过时的老旧理论来搪塞读者。对于想要撰写相关领域报告或论文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张结构清晰、指向明确的学术地图,节省了大量的文献检索时间。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团队显然是一个跨学科的精英组合,这一点从他们对不同技术栈的融会贯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发现书中不仅仅关注了传统的几何定位算法,还穿插了大量关于嵌入式系统编程和实时数据处理的内容。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定位刷新率时,他们没有停留在算法复杂度层面,而是深入到了FPGA硬件加速和低延迟数据总线设计。这种将“理论定位”与“工程实现”紧密捆绑的写作风格,非常符合当前工业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它让你在理解“是什么”的同时,也能明白“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这样效率更高”。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使得整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避免了以往某些专业书籍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套定位技术,更是对整个信息获取与处理链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