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
定价:68.00元
售价:64.6元,便宜3.4元,折扣95
作者:刘镇波,黄英来,杨扬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490629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木材作为制作乐器共鸣板的一种重要材料,其振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器的声学品质。《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作者在研究共鸣板用木材的构造特征及化学组分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用基于统计方法的纹理图像进行选材并由乐器生产企业加工得倒琵琶、月琴、阮及二胡4种典型民族乐器的共鸣面板、乐器共鸣构件(共鸣箱)以及相应乐器产品,通过对共鸣面板、乐器共鸣构件及乐器实际产品中的共鸣箱三个阶段声学性能的检测与分析,对终乐器产品的声学品质进行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得出共鸣面板用材的选材方法及共鸣面板振动性能的评价方法《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可供从事木材科学、乐器学、乐器制造、乐器声学品质评价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高、中等专业院校师生使用与参考
前言
第0章 绪论
0.1 木材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0.2 木材的声学振动特性及性能评价
0.3 乐器共鸣板用木材的声学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0.4 本书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章 共振板用木材振动性能的测定及比较
1.1 木材声学振动特性的测定
1.2 泡桐木材振动性能的分析
1.3 云杉属木材振动性能的分析
1.4 泡桐木材与云杉属木材的振动性能比较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木材生长轮宽度、密度对振动性能的影响
2.1 生长轮宽度、密度的测定
2.2 生长轮宽度与泡桐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2.3 木材生长轮宽度标准差与泡桐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2.4 木材生长轮宽度变异系数与泡桐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2.5 木材密度与泡桐木材声学品质之问的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木材化学组分对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
3.1 木材化学组分的测定
3.2 综纤维素含量与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3.3 木质素含量与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3.4 苯醇抽提物含量与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3.5 1%NaOH抽提物含量与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3.6 结晶度与木材声学品质之间的关系
3.7 综合比较分析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统计方法的纹理图像共鸣面板用材选材方法研究
4.1 纹理及纹理识别概述
4.2 基于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
4.3 泡桐木材的纹理图像选材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共鸣面板用木材的选配方案
5.1 乐器共鸣面板用木材基础数据分析
5.2 乐器共鸣面板用木材振动特性综合分析
5.3 乐器共鸣板的拼接方案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乐器共鸣面板的声学性能检测与分析
6.1 乐器共鸣面板声学振动模态测试与分析
6.2 表面波传播速度检测与分析
6.3 乐器共鸣面板表面声辐射强度检测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乐器共鸣构件声学性能检测与分析
7.1 乐器共鸣构件的制作
7.2 乐器共鸣构件表面波传播速度的检测与分析
7.3 乐器共鸣构件声辐射强度的检测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乐器共鸣箱声学性能检测及乐器声学品质的客观评价
8.1 乐器调音
8.2 乐器共鸣箱体的面板表面波传播速度检测与分析
8.3 乐器共鸣箱体的声辐射强度检测与分析
8.4 乐器声学品质的客观评价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及分析
9.1 主观评价前的调音
9.2 各种乐器的演奏要求
9.3 乐器声学品质主观评价表
9.4 乐器声学品质的专家主观评价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0章 乐器共鸣体声学振动性能综合分析及客观评价与选材
10.1 乐器共鸣体各阶段表面波传播速度对比
10.2 乐器共鸣体各阶段声辐射强度对比
10.3 乐器共鸣面板纹理宽度与振动性能的关系
10.4 共鸣面板振动性能与乐器声学品质之间相关性分析
10.5 素板指标与乐器声学品质之间相关性分析及客观选材方法
10.6 本章小结
1章 结论
作为一名业余的乐器爱好者,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乐器听起来就格外“对味”,而有些则显得有些“干涩”?这本书的书名,《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仿佛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我对“振动特性”这个词特别感兴趣,它听起来就有一种物理学的严谨感。我猜想,书中可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来展示不同木材在受到外力(比如琴弦的振动)时,它们内部的微观结构会如何响应,能量又是如何传递和放大的。我一直认为,好的乐器不仅仅是材料的堆砌,更是对材料特性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比如,是不是某种木材的延展性好,就能让声音更悠长?是不是某种木材的硬度高,就能让声音更清晰锐利?还有,书中提到了“民族乐器”,这让我更加期待,因为民族乐器往往历史悠久,它们的制作工艺和选材理念,可能蕴含着代代相传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这些隐藏在声音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我这个听者,也能对那些触动心灵的旋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乐器的书,但很多都偏向于历史介绍或者演奏技巧,内容相对“软”。这本《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光看书名,就透出一股“硬核”的气息。我很好奇,这本书到底能有多“硬核”。它会不会像一本材料科学的教材,从分子结构、晶格振动这些层面去分析木材?又或者,它会不会用一些复杂的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来量化木材的声学表现?我不太懂物理,但对于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的知识,我总是充满好奇。想想看,一块普通的木头,经过工匠之手,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就能变成能够发出天籁之音的乐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尤其想知道,书中对于“共鸣板”的论述会多么深入,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乐器的“灵魂”。是不是不同的民族乐器,对共鸣板的木材特性有截然不同的要求?这本书是否能解答我多年来的疑惑,为何一把古筝的音色会如此丰富,而一把扬琴又会如此明亮?
评分当我看到《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二胡的声音。那种略带沧桑又饱含深情的音色,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这本书从“木材的振动特性”这个角度切入,让我觉得非常新颖。我一直以为,乐器的声音主要来自于演奏者的技巧,但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乐器本身,它的材质,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木材,比如常用的松木、杉木、紫檀、花梨木等等,它们各自的声学特性有何不同?它们又分别适合制作哪些民族乐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木材的世界,了解它们是如何“发声”的,又如何影响着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民族乐器,如古筝、琵琶、笛子,甚至是一些我可能不太了解的乐器。它是否会解释,为什么有些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浑厚,有些则清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乐器制作大师,为我揭示那些藏在声音背后的秘密。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带有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感。《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对民族乐器情有独钟,它们身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它们独特的声音,更是让人着迷。然而,我始终觉得,对于乐器声音的成因,我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这本书从“木材的振动特性”入手,似乎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想象着,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声学实验数据,以及对不同木材物理性质的详细分析,比如密度、硬度、声速、阻尼等,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乐器的发声效果。我尤其好奇,它会如何解释“共鸣板”在乐器声学品质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民族乐器对共鸣板木材的选择和处理有何讲究。是否某些木材天生就适合发出悠扬的泛音,而另一些则能提供更强劲的基音?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民族乐器那独特而迷人的声音。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这本《共鸣板用木材的振动特性与民族乐器的声学品质》,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对乐器,尤其是民族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古朴的木质乐器,在指尖的拨动下,能发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声音,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这本书从“木材的振动特性”这个角度切入,听起来就非常有科学性,又非常具体。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古琴的温润、古筝的清越、琵琶的珠圆玉润,还有二胡那婉转缠绵的诉说。这些声音,它们的独特性,是否就源于它们所使用的木材,以及这些木材独特的振动方式?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不同木材的密度、纹理、弹性模量等等,以及这些物理特性如何转化为我们听到的音色、音量、延音和泛音?尤其是“共鸣板”,作为乐器发声的关键部分,木材的选择和处理想必是至关重要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老工匠一样,向我娓娓道来,如何通过对木材特性的深入了解,去雕琢出能够传递情感、承载文化的民族乐器。它不只是关于科学的分析,更是关于艺术的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