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
定价:69.00元
作者:阮伟钟秉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继承和沿袭前两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年度热点话题的探讨和剖析。对国人关注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发展问题,青少年国民体质问题,于年度盛会全运会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蓝皮书的实时性、前瞻性、性以及可读性。在立足于事实、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视角和理性解读,给出前沿的体育产业深度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3~2014年中国体育竞赛产业分析与展望
一 体育竞赛产业的市场分析
二 中国特色的体育竞赛产业生产模式
三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 结论
Ⅱ 分报告
2 2011年我国运动竞赛业格局分析
3 2014年体育健身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4 体育用品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5 体育场馆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6 媒介融合对中国体育电视业的影响
——以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例
Ⅲ 热点篇
7 中国三大球产业发展分析
8 全运会场馆探析
9 新形势下对全运会几个问题的分析
10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Ⅳ 经典案例篇
11 中国马术赛事产业发展报告
12 山东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空间构建及对策研究
13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新星
——华江特许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Abstract
Contents
作者介绍
阮伟,男,博士。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创建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体育理论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0年——1994年从事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等工作。1994年——2004年从事十年制片人的岗位工作。2005年任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至今。中国本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牵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体育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负责人、广电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的负责人,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亲历体育、体育电视、体育电视经营、体育赛事经营及管理、体育赛事品牌营销等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与报道了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多项国际、单项和综合性体育赛事,从记者、编辑到责任编辑、制片人,参与并见证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成立。七年间,制造了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业绩平均每年以几乎100%的速度递增发展的奇迹,同时也是“央视·IMG”合资公司的创建人、央视《第五频道》杂志的创建人。。钟秉枢,男,1959年1月出生。教授、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体育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专家。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截至2012年出版和发表了《我国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我国综合型体育赛事改革的研究》、《执教成功之道》、《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等著作和译著20余部,论文30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令人振奋的读物,尽管我还没有机会深入研究它,但仅仅是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就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2014年,那是一个中国体育产业开始加速转型、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关键时期。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这本书很可能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中国体育产业的迷宫,揭示隐藏的机遇与挑战。我设想它会包含对那一年度体育产业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剖析,比如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影响体育消费、政策法规的调整又为哪些细分领域带来了春风。我也期待它能细致地勾勒出不同体育项目的市场表现,是足球、篮球等传统热门项目依然一家独大,还是新兴的户外运动、健身服务开始崭露头角,占据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那一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在商业化运作、资本注入、品牌建设以及赛事组织等方面的真实图景,那些成功的案例和吸取的教训,都将是宝贵的财富。它不应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更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产业故事,折射出无数从业者为此付出的努力与智慧,展现出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评分拿到《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这本书,我第一反应便是它可能是一份详尽的市场调研报告,充满了严谨的分析和客观的数据。我设想其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聚焦于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增长速度以及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例如,可能会详细列出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场馆建设等不同板块的营收数据,并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其发展趋势。同时,我也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影响这些板块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人口结构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体育消费模式的改变,以及国家政策在推动体育产业化方面的具体措施。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市场细分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比如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消费者对体育运动的偏好差异,以及他们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习惯。我相信,这样一份基于翔实数据和深入分析的报告,能够为任何想要了解中国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者、投资者、从业者,甚至是普通体育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行业脉搏。
评分读到《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的书名,我便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趋势”和“洞察”的书。2014年,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而这本书,很可能便是对那一时期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解读。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一年数据的罗列,而是能够进一步挖掘这些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比如,在“互联网+”浪潮兴起的背景下,体育产业如何拥抱新技术,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否已经初现端倪?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大众体育消费的需求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此外,我也设想书中会探讨一些前沿性的议题,例如,中国体育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又或者,关于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否存在瓶颈?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观点,帮助读者预判未来几年中国体育产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捕捉潜在的投资机会,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提供战略性指导的深度分析报告。
评分当我看到《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这个名字时,我的思绪便飘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2014年,正是中国体育产业迈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我猜测应该是一份集大成式的报告,它很可能通过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勾勒出当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整体面貌。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是,书中可能会详细梳理那一年度体育产业的各项数据,从宏观经济指标到各个细分领域的表现,力求全面客观。我想象它会深入剖析政策法规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国家在推动体育消费、引进社会资本、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所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在当年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中国体育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动态,比如中国体育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或者中国企业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参与度。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更应该是一份能够反映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轨迹、揭示行业规律、并为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的宝贵文献。
评分《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份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行业研究。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正经历着快速的变革与成长,而这本书,很可能就是在那一年,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发展注脚。我期待它不仅仅是罗列当年的市场数据,更能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揭示出中国体育产业在那个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想象一下,书中可能会对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体育赛事等多个细分领域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哪些领域增长最为迅猛,又有哪些领域面临瓶颈?同时,我也设想它会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例如,“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大众健身和体育消费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此外,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体育产业创新模式的探讨,比如,体育科技、互联网+体育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情况。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应该是一份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洞察当下,并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的深度报告,它应该充满智慧的分析和富有洞见的预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