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 | 傳輸網工程維護手冊 | |||
| 定 價 | 49.00元 | |||
| 作 者 | 楊彬 張兵 潘麗 戴洪帥 孫軍 王彬 | |||
| 重 量 | 410g | |||
| 開 本 | 16開 | |||
| 裝 幀 | 平裝 | |||
| 頁 數 | 224頁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5月 | |||
| 齣 版 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條 形 碼 | 9787115416704 | |||
| 內容簡介 | ||||
本書的重點針對通信運營商的網絡維護人員關注的核心工作問題:網絡、業務、故障進行瞭講解。首先介紹傳輸網絡的技術演進,然後重點分章節介紹光纜、SDH、DWDM、OTN、PTN、GPON、同步網的數據傳輸原理、網絡架構、典型業務和故障處理。 適閤通信運營商、設計院、研究院、設備廠傢、及相關外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同時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人士作為參考讀物。 | ||||
| 目錄 | ||||
第1章 傳輸網的發展與演進 1 1.1 傳輸網的功能定位 1 1.2 傳輸網絡技術的發展 2 1.3 傳輸網絡的技術演進方嚮 5 參考文獻 7 第2章 光纜綫路維護基礎 8 2.1 光縴與光纜基礎知識 8 2.1.1 光縴的結構與分類 8 2.1.2 光縴傳輸特性 16 2.2 光纜日常維護 20 2.2.1 巡綫維護 20 2.2.2 分類維護 21 2.2.3 維護常用儀錶和機具等 25 2.3 光纜故障處理 26 2.3.1 光纜綫路故障分類 27 2.3.2 故障原因分類 27 2.3.3 故障處理原則 28 2.3.4 製定應急調度方案 28 2.3.5 光纜綫路故障修復流程 28 2.3.6 故障現象定位的流程 29 2.3.7 故障處理的注意事項 32 參考文獻 33 第3章 SDH網絡維護基礎 34 3.1 SDH網絡的數據傳輸原理 34 3.1.1 設備結構 34 3.1.2 數據封裝 37 3.1.3 設備傳輸數據流程 41 3.2 SDH網絡的典型架構 45 3.2.1 基本網絡拓撲 45 3.2.2 網絡架構 46 3.2.3 網絡保護 47 3.3 SDH網絡的典型業務 51 3.4 傳輸機房基本結構 52 3.5 SDH網絡的故障處理 54 3.5.1 故障預警原理 54 3.5.2 故障分類 55 3.5.3 故障處理方法 57 3.5.4 故障案例 60 參考文獻 63 第4章 DWDM網絡維護基礎 70 4.1 DWDM網絡的數據傳輸原理 70 4.1.1 係統結構 71 4.1.2 發射機/接收機 71 4.1.3 光中繼放大器 76 4.1.4 光監控功能 79 4.2 DWDM網絡的典型架構 81 4.2.1 站點類型 81 4.2.2 組網方式 82 4.3 DWDM網絡的維護和故障處理 83 4.3.1 日常維護工作 83 4.3.2 故障分類及處理 88 參考文獻 97 第5章 OTN網絡維護基礎 98 5.1 OTN網絡的數據傳輸原理 98 5.1.1 OTN技術特點 98 5.1.2 OTN層次結構 100 5.1.3 數據封裝 101 5.2 OTN網絡的典型架構 110 5.2.1 OTN設備簡介 110 5.2.2 OTN組網方案 112 5.2.3 OTN網絡保護 114 5.3 OTN網絡的故障處理 122 5.3.1 維護信號 122 5.3.2 常見故障告警分類 125 參考文獻 129 第6章 PTN網絡維護基礎 130 6.1 PTN網絡的數據傳輸原理 130 6.1.1 基本概念 130 6.1.2 數據封裝 131 6.2 PTN網絡架構 137 6.2.1 網元分類 137 6.2.2 網絡拓撲 138 6.3 PTN網絡的保護方案 138 6.3.1 綫性保護 139 6.3.2 環網保護 143 6.3.3 接入鏈保護 146 6.3.4 雙歸保護 147 6.3.5 IP/MPLS業務保護 147 6.3.6 L3 VPN保護 148 6.4 PTN網絡業務承載方案 148 6.4.1 PTN與移動業務對接方案 149 6.4.2 PTN與WLAN對接方案 152 6.4.3 PTN與PON對接方案 152 6.5 PTN網絡的QoS方案 153 6.5.1 流分類和流標記 155 6.5.2 流量監管和整形(帶寬控製) 155 6.5.3 擁塞控製 156 6.5.4 隊列調度 156 6.5.5 層次化QoS 157 6.5.6 連接允許控製(CAC) 158 6.6 PTN網絡的故障處理 158 6.6.1 分析定位 158 6.6.2 業務中斷故障和業務恢復 164 6.6.3 常見故障處理 166 參考文獻 170 第7章 GPON網絡維護基礎 172 7.1 GPON網絡基礎概念 172 7.1.1 GPON網絡架構 173 7.1.2 PON網絡關鍵技術 174 7.1.3 PON網絡保護方式 176 7.2 GPON網絡數據的傳輸原理 178 7.2.1 GPON協議棧結構 178 7.2.2 GPON業務復用與映射 178 7.2.3 GPON幀結構 182 7.3 綜閤布綫係統介紹 184 7.3.1 綜閤布綫係統構成 184 7.3.2 駐地網綜閤布綫方案 187 7.4 GPON典型組網應用 193 7.4.1 公眾客戶綜閤接入 193 7.4.2 大客戶、商業客戶綜閤接入 195 7.4.3 村村通接入 195 7.4.4 視頻監控接入 196 7.5 GPON網絡故障處理 197 7.5.1 GPON故障處理常用方法 197 7.5.2 GPON常見故障及處理 199 參考文獻 207 第8章 同步網維護基礎 209 8.1 同步網的技術原理 209 8.1.1 同步的概念 209 8.1.2 同步技術簡介 210 8.1.3 同步設備衛星源簡介 211 8.2 同步網的設置原則 212 8.2.1 時鍾同步設置原則 212 8.2.2 時間同步設置原則 213 8.2.3 保護設置原則 214 8.3 同步網的典型架構 216 8.3.1 數字同步網的分層架構 216 8.3.2 典型傳輸網絡同步時鍾的接引方式 217 8.4 同步網的故障處理 219 8.4.1 常見告警分析 219 8.4.2 常見故障處理 222 參考文獻 224 | ||||
......
暫時沒有內容介紹,請見諒!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教材不應該隻是知識的羅列,而應是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工具。閱讀《傳輸網工程維護手冊》時,我非常看重其在故障診斷邏輯上的嚴謹性。比如,當一個DWDM係統報告端到端業務中斷時,書中是否提供瞭一個層次分明的排查流程?是從光層功率/誤碼率開始,逐步深入到波長路由、交叉連接(OAM/BFD),再到業務封裝(如PTN的Pseudo Wire)的完整閉環檢查?我尤其希望看到一些關於“疑難雜癥”的分析,那些不是教科書上標準故障模式的場景。例如,間歇性抖動、溫漂導緻的性能漂移,或者由於第三方設備兼容性問題引起的信令協商失敗。如果這本書能用圖錶或流程圖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如何運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復雜的故障分解成可控的小單元進行驗證,那對於提高現場工程師的綜閤故障排除能力,將是立竿見影的幫助。
評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我關注的是這本書的體係結構是否能有效地引導學習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識圖譜。對於像光纜、SDH、DWDM、OTN、PTN這樣具有鮮明技術迭代特點的領域,如何平衡曆史技術和前沿技術的介紹比例,是一個挑戰。我希望教材能清晰地界定每種技術在當前網絡中的角色定位——SDH雖然老舊,但在某些偏遠地區的接入層可能仍然是主力;OTN如何作為光層的增強標準,為上層業務(如以太網、VCAT)提供更精細的保護和帶寬管理。此外,如果書中能夠輔以大量的工程圖紙解析,展示不同技術架構下的網絡拓撲圖,並解釋在不同拓撲下維護策略的差異,那將極大地幫助學習者理解“網”是如何構建起來的。最終,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怎麼做”(維護操作),更能讓我明白“為什麼這麼做”(設計理念),從而形成對整個傳輸網絡係統性的認知。
評分從一個資深技術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把握,以及如何將這些前沿技術與現有的運維體係有效融閤。《傳輸網絡的技術演進》這部分內容,對我而言至關重要。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描繪齣從傳統SDH到OTN/PTN,再到未來可能齣現的超大容量、低延遲網絡架構的演進路徑。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探討這種演進對運維模式帶來的衝擊——例如,當網絡控製平麵越來越軟件化、虛擬化時,傳統的基於硬件盒子和特定協議的維護方法將如何被SDN/NFV等理念重塑?我期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構建智能化運維平颱(AIOps)的初步框架或最佳實踐。例如,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設備老化、負載不均衡,從而提前介入,變“被動維護”為“主動優化”。如果這本書僅僅停留在對SDH/DWDM技術的機械描述,而沒有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升級來實現運營成本的降低和網絡可靠性的提升,那麼它對於指導我們進行網絡架構的迭代升級,作用就非常有限瞭。
評分這本《正版 傳輸網工程維護手冊 通信網絡技術教材 傳輸網絡的技術演進 光纜SDH DWDM OTN PTN》的宣傳語簡直是勾起瞭我作為一名通信行業新人的無限遐想,但坦白說,我更關心的是它實際的“落地性”和“實戰性”。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的筆記一樣,充滿著那些教科書上不會告訴你的“坑”和“竅門”。比如,在實際光纜敷設過程中,如何精確判斷光縴的彎麯半徑以避免損耗,而不是僅僅給齣一個理論值;在處理SDH告警風暴時,那種需要快速定位核心故障點而不能被大量次要告警信息淹沒的思維導圖式的處理流程,是不是能找到影子?我尤其期待它在DWDM設備的現場調優部分能有深度。波長分配、色散補償模塊(DCM)的放置策略,以及在不同廠傢設備混組環境下,如何進行鏈路一緻性檢查和對接測試,這些都是紙麵知識難以完全涵蓋的領域。如果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真實案例分析,哪怕是描述性的,而不是簡單的數據堆砌,那它的價值就遠超一本普通的教材瞭。我希望能從中窺見那些經過無數次現場磨礪後沉澱下來的“工程智慧”,讓我在麵對實際的維護挑戰時,能多一份底氣和從容。
評分對於一個側重於網絡安全和閤規性的工程師來說,我對書中關於光纜和傳輸設備安全性的論述非常感興趣。雖然傳輸網通常被視為相對穩定的骨乾,但物理層的安全,如光纜的防盜、防破壞,以及傳輸設備(如OTN交叉設備)的配置管理和訪問控製,都是不容忽視的環節。我期待這本書能詳細闡述在設備維護過程中,如何確保配置備份的異地冗餘和加密傳輸,防止關鍵配置信息在傳輸路徑上泄露或被惡意篡改。此外,隨著網絡扁平化,PTN的引入也帶來瞭更復雜的業務隔離需求。書中是否提到瞭如何利用MPLS-TP或相關的隧道技術,在高可靠性的網絡層麵上實現嚴格的業務隔離,確保一個業務的故障或安全事件不會連鎖波及到其他關鍵業務?如果這本書能將工程實踐與網絡安全規範緊密結閤,為我們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安全加固清單,那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