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调整研究 | 作者 | 严红,张宇,耿亚运,杨珍,川西正志 等 |
| 定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424442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139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调整研究》旨在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日两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背景、政策措施、特别是落实政策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比较分析,为调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 作者简介 | |
| 严红,曾是一名的游泳运动员。在1983年第5届全运会上为天津市夺得3枚jin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1984年汉城亚洲游泳锦标赛上为我国夺取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200米仰泳3枚jin牌。1984年代表中国参加了第23届美国洛杉矾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项目比赛,是新中国参加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奥运比赛的人。1981年至1991年10年间。多次创造亚洲和全国纪录,并在国际大赛上为我国夺得十几枚jin牌,享有“亚洲女飞鱼”的美称。 1989年退役后赴日本留学。经过10年寒窗苦读先后获得体育学硕士和运动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取得学位较高的运动员之一。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在日本福冈大学、福冈县立大学任讲师、副教授。现任教于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一系,教授,硕士导师。 |
| 目录 | |
| 导论 一、本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章 文献综述 一、中国体育政策的研究发展 二、中国体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 三、日本体育政策的研究发展 四、日本体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 五、我国对日本体育政策研究的现状 六、总结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第三章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背景及其变化过程 一、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发展背景及特点 二、体育政策内容变迁及其特点 三、青少年体质及其政策发展总结 第四章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历史分析整理 一、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执行的现状 二、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路径评估(不足之处) 三、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研究 第五章 日本战后青少年体育促进政策的历史变化及启示 一、“二战”后日本体育政策的演进路径 二、“二战”后日本体育政策发展特征 三、“二战”后日本体育政策过程特征 四、日本《体育基本计划》内容梳理 五、日本青少年运动员的保障政策 六、日本青少年体质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和落实效果 七、日本青少年体质政策执行后的情况 八、日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及其借鉴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调整研究》: (五)第五阶段创造辉煌(2001年—2008年) 2008年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想成真!2001年以来备战奥运成了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科技的重点随之转向为奥运服务。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居榜首名,站在了世界之巅,创造了辉煌,成为奥运历史上登上榜首的亚洲国家。 1.背景 (1)社会背景 21世纪开始以来,国家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利,全国欢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书》生效,我国也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组员,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党的召开,提出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胡成为党的,完成了官员的换届工作,在新的领导集体中,他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领导大家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以后,中国人民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部署。2007年中国党的召开,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强了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方面的部署改造。2008年,大事不断。年初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月四川汶川抗震救灾,8月举办北京奥运,9月神舟七号完成航天任务,年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新世纪之初,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2)体育背景 21世纪开始阶段,中国党的中为新世纪的前20年的现代化建设构造出宏伟的蓝图,其中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对体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出了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建立了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在新世纪之初颁布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构造出非常好的规划,制定了非常好的发展方向。2002年我国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为国家的体育发展设计好了行走路线,同时在21世纪体育发展的思想上,总方针以及工作的总体要求上得到了肯定与明确。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精心编制了《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使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一份贡献。加入世贸组织,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对体育事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 在的重视下以及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以及体育经济人文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走上辉煌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自从成功申办奥运后,我国人民对举办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充满了极大的期待和空前的热情,国家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政策支持,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国家体育总局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举办奥运会的难得发展契机,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筹办和举办北京奥运会,让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奥运同行,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实力。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发挥,在的排行榜上,完成了新的突破,具有历史意义。为此,胡同志在2008年9月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提出了我国应该由“体育大国”发展为“体育强国”,强调大众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为我国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的发展快车道。 …… |
| 序言 | |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觉得意义非凡,它直击当下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青少年体质健康。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真正的未来,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下一代身体素质如何。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们没有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而是着眼于“政策调整”这个核心,试图从宏观层面去剖析和优化现有的保障体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审视,往往能揭示出很多体制内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深层问题。我非常期待它能对当前的体育教育、课外活动指导、乃至整个社会环境如何更有效地支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路径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电子产品无孔不入的今天,如何平衡学习压力与身体锻炼,如何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沦为纸面上的漂亮文章,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我猜想,它里面一定包含了大量对过往政策的深度剖析,以及对未来方向的前瞻性判断,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乃至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直观印象是,它充满了对未来负责任的焦虑感和建设性的批判精神。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垮掉”了,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尝试系统性地回答“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扭转这种趋势?”这个问题。我猜想,其中一定有关于如何将创新技术融入体质健康监测和干预体系的讨论,毕竟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体测方式已经显得滞后。更重要的是,政策调整不仅仅是修修补补,可能需要颠覆性的思维。例如,是否应该重新定义“升学压力”与“体育锻炼时间”之间的冲突?是否应该将更多的健康指标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如果这本书能大胆地提出一些挑战现有教育范式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能存在争议,也足以证明其研究的深度和勇气。它不满足于现状的描述,而是立志于推动变革,这种驱动力令人敬佩。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和论述逻辑想必是十分严谨的。要研究“政策调整”,就必须有一个坚实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支撑,否则就容易流于主观臆断。我预估,书中必然包含了对历年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这才是政策调整的基石。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将复杂的统计数据转化为清晰的政策论据。比如,哪些政策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哪些新兴的健康趋势(如心理健康与体能的关联)尚未被现有政策充分覆盖?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某个政策调整前后的效果对比,那将大大增强说服力。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理论固然重要,但能看到“政策”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转、如何具体影响到我身边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一本好的研究著作,应该能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晦涩的政策术语变得可感、可知。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了。过去我们总觉得体质好就是跑得快、跳得高,但这本书显然拓宽了视野,它将健康置于一个更宏大的社会背景下去考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政策分析,更在于它引发了一种思考方式的转变。它似乎在提醒我们,青少年体质的下滑,绝不是体育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系统,包括教育评价机制、家庭生活习惯、城市规划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特别欣赏其中可能探讨到的跨部门协作的重要性,因为单一部门的努力往往是杯水车薪。如果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及它们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背景家庭的影响差异,那么它的实践指导价值就非常高了。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汇编,而更像是一份社会治理的体检报告,指出病灶,并给出药方。
评分作为一名关注教育公平的观察者,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在政策调整中对“公平性”的考量。体质健康问题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孩子身上,表现和面临的挑战是截然不同的。大城市的资源可能丰富,但环境压力大;偏远地区的体育设施可能匮乏,但生活环境相对自然。一个成功的政策调整方案,必须能顾及到这种复杂性和差异性,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我希望看到书中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层分类的政策建议,比如针对欠发达地区的硬件投入,以及针对城市化进程中“运动空间缺失”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它能清晰地指出,现行政策是如何无意中加剧了健康不平等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的调整路径,那么这本书的社会价值将无可估量。它不仅仅是关于“体质”,更是关于“机会”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战略性布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