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定价:39.00元
作者:李光耀◎口述 格雷厄姆·艾利森,罗伯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8640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光耀一讲话,各国总统、总理、外交官和企业首席执行官们都会洗耳恭听。他是新加坡的“国父”,在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在50余年的世界舞台生涯中砥砺了智慧。他几乎是独当一面地领导了新加坡的转型,让新加坡的经济取得了西方式的成功。
李光耀对东西方的地缘政治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尼克松到奥巴马,历届美国总统都非常欢迎他访问白宫;从撒切尔到布莱尔,历任英国首相都肯定他的智慧;从新闻集团创始人默多克到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蒂勒森,商业们都对他的成就点头赞许。
对于中国的未来,李光耀认为“中国希望和美国平等共享这个世纪”。他肯定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对美国政治体系的反复无常表示失望。他对如何与中国打交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继而讨论了印度的未来、伊斯兰恐怖主义、经济增长、地缘政治和全球化以及民主等话题。李光耀直言不讳,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多元文化论、福利国家、教育以及自由市场的看法。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光耀,新加坡华人,为新加坡首任总理、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深入研究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尤其是东亚地区各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角色定位,这本书在提供了宏观叙事的同时,其对特定历史节点的微观剖析也相当到位。例如,书中对某个关键年代的区域贸易协定进行回顾时,那种抽丝剥茧、还原现场的笔法,让我得以跳脱出现有的新闻报道框架,从更深层次理解那些决策背后的权力博弈和文化差异。作者在梳理复杂的国际关系脉络时,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没有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叙事,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各方利益的交织与冲突。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大国关系”这个主题的理解边界。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充满了叙事的力量,仿佛在讲述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传奇,但其论据的扎实程度却又远超一般纪实文学的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我通常不太习惯于阅读过于冗长和复杂的长句,但这本书的行文却有种魔力,能够自然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它的句子结构多变,时而如同严谨的法律条文,逻辑链条清晰到无懈可击;时而又像是一位智者的低语,充满了哲理的思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发现,当我阅读到一些关于文化冲突与认同的章节时,作者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典故,往往能精准地击中靶心,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这种文字的张力,使得即便是探讨相对抽象的政治哲学概念,也变得生动起来,仿佛那些理论并非高悬于庙堂之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那些追求阅读质感的读者来说,这种文字上的精雕细琢,无疑是一种享受。
评分从我个人的职业背景来看,我主要关注的是科技政策与未来社会形态的演进。我原以为这本书会侧重于传统的政治史或地缘战略分析,但出乎意料的是,其中有一章专门探讨了信息时代初期,各国在技术标准制定上的暗流涌动,以及这些“看不见”的规则是如何重塑未来国际秩序的。书中对于“软实力”的定义和量化尝试,也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分析框架。它没有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教育、艺术、乃至生活方式输出背后的战略意图。这种将宏大叙事与新兴领域巧妙结合的能力,展现了作者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并思考如何从更具战略性的高度去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其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内敛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拿在手里就仿佛触碰到了某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也丝毫不觉压抑。纸张的质地选用的是那种略带粗粝感的高级纸张,翻阅时会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种触觉上的享受,在如今充斥着光滑覆膜书籍的市场上,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制作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初次翻开时,我特意留意了扉页和版权页的设计,虽然只是细节,但可以看出编辑团队在整体视觉呈现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非常高的基调。如果说内容是灵魂,那么这本“外衣”无疑是极其得体的盛装,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了解其内核的精髓。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部值得珍藏和反复摩挲的作品,而非快消品。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其对“复杂性”的拥抱。许多试图解释重大历史事件的书籍,往往为了追求叙事的流畅性而牺牲了关键的灰色地带。然而,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拒绝简化问题。在分析某个重大外交决策时,作者不仅列举了支持的理由,也详细阐述了反对的声音、潜在的风险,甚至是决策者个人的情感纠结。这种对信息全貌的呈现,使得读者不能轻易地站队或下结论,而是被引导进入一种持续的、批判性的思考状态。每一次阅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细微的差别,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导师,时常在你需要指点迷津时,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成熟的视角。我期待能有机会与持不同观点的朋友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某些论点,因为它足够有力,足以激发深入的辩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