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公共政策学——南京大学MPA教育丛书
定价:22.00元
作者:严强,王强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2-01
ISBN:9787305037863
字数:339000
页码:4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还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政策研究,它只是为人们了解公共政策提供的向导,是一本公共政策导论。
由于公共政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关于政策科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这些概念、范畴间的区别与联系问题上,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解。这些问题恐怕还有待于通过长时间细致深入的学术论争和实践检验才能弄明白,以求得一些共同的认识。但是,就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或扮演的角色来说,其基本的地位和属性还是清楚的:
首先,公共政策是一个学科门类,具有特殊的对象、内容和结构;
其次,公共政策是一个多因素系统,具有复杂的要素与关系;
其三,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具有合理的层次与结构;
其四,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客观的环节与周期;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操作技术,具有特殊的模型与方法;
因此,我们准备依据上述的理解,分别从政治科学、政治系统、政策结构、政策过程和政策分析这五个方面来介绍现代公共政策。这五个方面分别适合于政策的研究者、政策的决策者、政策的规划者、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分析者。
目录
总序
前言
章 公共政策科学
节 公共政策的实质与地位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历史与发展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科的范围与结构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
节 公共政策的环境超系统与资源系统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组织系统与体制系统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咨询系统与信息系统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运行轨迹与周期
第三章 公共政策结构
节 公共政策层次类型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性能类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领域类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不确定性类型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形式类型
第六节 公共政策结构的方式与模式
第四章 公共政策过程
节 公共政策问题
第二节 公共政策议程
第三节 公共政策规划
第四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
第五节 公共政策实施
第六节 公共政策的调控
第七节 公共政策评估
第八节 公共政策终止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分析
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制定分析的方法与模型
第五节 公共政策行动前景预测分析
第六节 公共政策执行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第七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模型与方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丛书”系列的教材持保留态度,因为“系列”往往意味着内容可能为了凑数而显得冗余或牵强。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我的意料——它既有法学和管理学的缜密,又不失社会学研究的关怀与批判性。叙述语言简洁有力,没有太多拖沓的形容词和空泛的口号,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伴随着清晰的定义和明确的指向性。例如,在讨论利益相关者分析时,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权力/利益矩阵图示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非正式组织和亚群体在政策执行中的“隐形阻力”问题,这种对现实复杂性的捕捉,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它成功地在学术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启发性,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而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以及封面上字体选择的考究,都透露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作为一本面向MPA学生的教材,它显然在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实用性,书脊的装订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和做标记,也不易出现散页的尴尬。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编者对知识传承的尊重,那种“重、实、厚”的感觉,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种外在的品质,无疑为内容的深度做了一个极佳的预设,它不仅仅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具,准备陪伴学习者走过一段不短的学术旅程。我希望它在保持这种高标准设计的同时,也能在核心内容上给我带来同样扎实的体验。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这本教材的,当时正在为我的研究课题寻找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翻阅了它的目录结构后,我立刻被其宏大且逻辑严密的框架所吸引。从最基础的政策科学溯源,到具体的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各个环节,它似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没有明显的逻辑断层。很多同类书籍往往在某一环节(比如政策分析的工具箱)讲解得过于碎片化,而这本似乎将各种分析模型和理论流派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对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政策流程中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它对复杂性理论在政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我感觉这是目前国内教材中比较前沿和深刻的切入点,显示出编者团队紧跟国际学术动态的视野。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挖掘其中关于政策合法性建构的章节,看看它如何用国内的实践案例来佐证抽象的理论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对中国情境下公共政策特殊性的深刻洞察。我们都知道,西方的政策理论框架在应用于中国时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这本书似乎非常注重在理论与中国国情之间架设桥梁。我特别留意了其在讨论政策工具选择时,如何结合我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以及在强调公众参与时,如何处理基层治理的特殊层级结构。这种“脱离本土谈理论是空谈”的务实态度,是这本书最可贵的品质。它不是一套僵硬的翻译文本,而是一套真正为本土的政策实践者量身打造的思考工具。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在中国式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提出既科学又可行的政策方案,有了一种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认识框架,这比单纯掌握一堆概念有价值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视野和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无疑是其最令人称道的部分。我特意查阅了它在政策评估方法论一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列表,从中可以看出编撰团队在学术储备上的深厚功底。它不仅囊括了林德布鲁姆、希尔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更将近年来全球公共治理领域关于数字赋权、韧性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其中,显示出极强的时效性。这种广博的引用,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被“牵引”到更广阔的学术前沿去探索。这对于MPA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志于继续攻读博士或从事高阶政策咨询工作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导航图”。它没有简单地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充当了知识的“策展人”,将散落在各处的关键思想进行了有机的组织和展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