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问答
定价:16.00元
作者: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01167255
字数:
页码:1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00册以上可拨打电话010-89113903
内容提要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问答》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
目录
前言
一、我们前进的旗帜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5.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3.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
4.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
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3.中国决不能搞“三权分立”
4.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制度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1.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3.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4.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五、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1.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
3.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
4.单一公有制没有出路
六、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3.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回头路
4.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开放
作者介绍
文摘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
n面对种种和疑虑,邓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儿。!”
n……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也很棒,摸上去有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感觉作者在制作这本书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通常对这种探讨宏大命题的书籍抱有一种既期待又有点警惕的态度,毕竟太多打着“解答终极问题”旗号的书籍,读完之后却发现只是空泛的说教或者故作高深的堆砌辞藻。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布局,那种冷静而克制的叙事风格,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急于抛出惊人的论断,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仿佛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你进入思考的迷宫。初读之下,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广阔的哲学剧场,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像是一扇紧闭的门,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门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洞见与挑战。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如沐春风”来形容,但这里的“春风”并非指那些让人飘飘然的赞美,而是指那种思想被温柔地触动,同时又被激发去进行更深层次自我审视的独特感受。作者在构建论证链条时展现出的逻辑严密性,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他似乎总能在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概念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让原本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清晰可见。我记得其中一处关于“时间”的探讨,如果说许多其他书籍都止步于描述时间的流逝,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人类感知时间本质的局限性,那种由内而外的洞察力,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那几段文字。这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阅的书籍,它要求读者慢下来,甚至需要备着笔和笔记本,因为你会发现,许多看似寻常的疑问,经过作者的抽丝剥茧,其背后的复杂性远超想象,让人忍不住想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轨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又不失散文的流畅与美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完美的平衡感。他并不试图用单一的、绝对化的答案来搪塞读者,反而更倾向于展示不同观点的交锋与张力。这在我看来,是区分一本优秀哲学思考读物和普通读物的重要标准。很多作者习惯于站在高处俯视,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告知“你应该这样想”,而这本书的作者更像是并肩而行的伙伴,他提出问题,然后陪着你一起在迷雾中摸索前进的方向。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参与感,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参与一场思想的探险,这种感觉非常难得。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相对枯燥的、偏向理论层面的著作,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那些本应晦涩的理论,通过生动的类比和恰到好处的历史引述,变得鲜活起来。例如,书中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来解释一个复杂的认知偏差原理时,我一下子就理解了,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这种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完美融合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迷人的特质之一。它巧妙地避开了将读者推向象牙塔的倾向,而是将深奥的智慧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经验世界中,让我感觉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似乎都因为这本书而蒙上了一层新的、更深邃的色彩。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量,更是一种认知框架的重塑。许多困扰了我很久的、关于人性、社会结构以及存在意义的疑问,在读完之后,虽然没有得到一个可以写在卡片上的“标准答案”,但我却获得了更坚实、更具弹性的思考工具。这本书的后劲很足,读完合上书本之后,那种回味和反刍的感觉会持续很久。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在一边的消遣品,而更像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对照自身处境来重新审视的参考书。它成功地激发了一种持续性的好奇心,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具批判性和探究性的目光去审视我所处的这个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定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