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63924981 可乐薯条心理学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李成坤

9787563924981 可乐薯条心理学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李成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成坤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消费者心理学
  • 营销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行为经济学
  • 决策学
  • 科普读物
  • 畅销书
  • 李成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24981
商品编码:2959099031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可乐薯条心理学

定价:28.00元

作者:李成坤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639249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当你觉得生活失去了色彩,当你觉得快乐总是遥遥无期,当你觉得快要被压力压垮了,当你郁闷自己总是人生舞台上的丑小鸭,当你的婚姻告急,当你陷入物欲的泥沼,当你的事业陷入困境……你需要的不是抱怨哀叹,而是学着掌控和调整你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坦然积积地面对一切。
本书没有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从分析心理入手,以生动的事例加以阐述,力求把每一个心理学常识变得生动有趣,以适宜广大读者。如果你能掌握这些心理学定理、定律、效应、法则或原则等,那么它们会赋予你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你更好地解读自我,看透他人。成功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本书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内容提要


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焦虑和抑郁却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乐、薯条、爆米花的大幅提升?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相互作用。
本书没有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从心理分析入手,以生动的事例加以阐述,力求把每一个心理学常识变得生动有趣。如果你能掌握这些心理学常识,那么它们就会赋予你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帮助你更好地解读自我,洞察人生。成功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本书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目录


章 社交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就是那么受欢迎
1.可口可乐效应——感情投资可获真情回报
2.自己人效应——“自己人”可靠
3.首因效应——初次见面就给人留下好印象
4.近因效应——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
5.亲和效应——像磁铁一样吸引别人
6.刻板效应——打破“先人为主”的观念
7.赫洛克效应——赞美是值钱的本事
8.邻里效应——用热情打动对方
9.投射效应——不要把自己的“刺猬”送给别人
10.跷跷板效应与互惠原则——人生不是一场独舞
11.晕轮效应——给自己的头顶加一圈光环
第二章 生活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活得那么游刃有余
1.巴霖效应——轻信,被算计的开始
2.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赚了一元钱
3.布里丹毛驴效应——什么都想要,结果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4.奥卡姆剃刀定律——化繁为简是一种大智慧
5.托利得定理——别一意孤行一条道走到黑
6.史密斯原则——围绕利益,决定竞争还是合作
7.卡贝定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8.布利斯定理——事前有计划,事中不折腾
9.特里法则——如果你错了,就承认
10.手表定律——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
第三章 情绪心理学:累的不是生活而可能是内心
1.詹森效应——别让压力“压倒”了你
2.杜利奥定律——寻找属于你的热情
3.罗伯特定理——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4.巴纳姆效应——正确认识自我
5.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必要的时候学一点阿Q精神
6.冰激凌哲学——在逆境之中寻找出路
7.跨栏定理——在困境面前做一个勇敢的“跨栏者”
8.杜根定律——想成功,自信是基础
9.韦奇定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第四章 婚恋心理学:怎样去斟满你幸福的杯子
1.过度理由效应——别把对方的爱当做义务
2.刺猬法则——距离产生美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外在力量让感情更牢固I
4.路径依赖原理——给自己的婚姻找一条幸福长久的路
5.互补定律——我挑水来你浇园,互补夫妻更长远
6.幸福递减定律——抓紧手中的幸福
7.杠杆原理——寻找一个幸福的支点
8.马斯洛理论——尊重让爱走得更远
第五章 职场心理学:有心就能做一个职场红人
1.薯条定律——投其所好,让上司信赖你
2.蘑菇定律——想哭,等成功了再哭
3.摩西奶奶效应——带薪学习,别说自己学不会
4.倒U形假说——半兴奋状态才是佳状态
5.末位淘汰效应——优胜劣汰,比别人才能胜出
6.个人空问理论——和同事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
7.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水很多
8.热炉效应——违反规则必会受到惩罚
9.九型人格理论——想吃草的给草,想吃肉的给肉
10.职场休克理论——永远保持“实习生”的心态
11.吉格勒定理——职业目标很重要
12.齐加尼克效应——学会排解工作中的压力
第六章 经营心理学:企业不倒闭真的不可能吗
1.鱼子酱定律——别做“丢了黄牛撵蚊子”的蠢事
2.达维多夫定律——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3.灯塔效应——给企业设定远景目标
4.大笨蛋理沦——适可而止,及时扔掉“烫手山芋”
5.马蝇效应——拥有个强势对手是一种福分
6.思维定式效应——别让经验成为负担
7.马太效应——赢家通吃,商场不相信眼泪
8.冷热水效应——谈判制胜的秘密策略
9.破窗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
10.海潮效应——你拿什么吸弓1人才
第七章 管人心理学:管人难道真的就那么棘手吗
1.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2.蜂舞法则——管理离不开沟通
3.效应——想管别人先管好自己
4.苛希纳定律——“多多”并不“益善”
5.参与定律——让棋子自己走
6.拜伦法则——在信任中授权
7.皮格马利翁效应——想让员工进步,就别老盯着他的错误
8.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工作不累
9.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10.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企业内的“烂苹果”
第八章 销售心理学:怎么样才能把梳子卖给和尚
1.口红效应——危机了,大受欢迎的廉价非必需品
2.三分之一效应——中间的店铺生意不是好的
3.250法则——不要忽视客户背后的资源
4.巴莱特法则——淘汰那些不能带给你利润的客户
5.南风法则——柔能克刚,以情来打动你的客户
6.留面子效应——让客户心甘情愿地“”
7.沃尔森法则——你能得到多少,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
8.焦点效应——把客户放在心中
第九章 成功心理学:你和成功只隔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1.泡菜效应——想变富有,就跟有钱人在一起
2.后通牒效应——让拖拉见鬼去吧
3.蔡戈尼效应——善始善终,一生只做一件事
4.约拿情结——戒掉“成功恐惧症”
5.狗鱼效应——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6.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走向成功
7.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双赢
8.蜕皮效应——“破茧”才能“成蝶”
9.贝尔效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10.临界点效应——成功有时只需再坚持一下
11.跳蚤效应——目标决定人生
12.不值得定律——你的时间用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作者介绍


李成坤,华北电力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思维开阔、文笔犀利,所著文章皆一针见血并直指人的内心。为读者朋友解决诸如工作、家庭、婚恋等众多问题,或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代表作有《操控心理学密码》、《搞定对方心理》等,并为多家报刊

文摘


序言



《心之所向:深度解析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密码》 引言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如同迷宫,时而温馨如春风拂面,时而曲折如荆棘丛生。我们渴望理解他人,更渴望被理解;我们追求和谐的互动,却又常常陷入误解与冲突的泥沼。究竟是什么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沟通方式,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又如何才能在这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游刃有余,建立起真诚而稳固的情感连接?《心之所向:深度解析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密码》正是这样一部为你拨开迷雾、指引方向的指南。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社交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人际互动背后深刻的心理机制,从根本上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人们会那样思考、那样行动,从而掌握更具智慧和同理心的人际交往之道。 第一部分:理解人心的基石——认知与情感的交织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首先源于我们对彼此内在世界的认知和情感的投射。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构成人际关系基石的心理要素。 感知世界的滤镜:认知偏差的迷局 我们并非客观地感知世界,而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滤镜”来加工信息。本书将详细剖析常见的认知偏差,如“确认偏差”(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既有观点的信息)、“锚定效应”(过度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晕轮效应”(仅凭一个优点就推断其所有特质都好)等等。了解这些偏差,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判断的局限性,更能让我们洞察他人行为背后的非理性因素。例如,当我们误解他人的意图时,往往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启动了某些认知偏差,导致对事实的曲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便能更审慎地评估信息,避免被片面的印象所误导,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情感的驱动力:情绪如何塑造互动 情感是人际互动的强大驱动力。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本书将深入探讨情绪的本质、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情绪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我们会学习如何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特别是,我们将关注“情感共鸣”的力量——为何我们会对他人的痛苦感到悲伤,对他人的快乐感到欣慰。理解并培养这种能力,是建立深度连接的关键。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情绪传染”的现象,即情绪如何在个体间传播,以及如何避免被负面情绪所裹挟,保持积极的心态。 自我认知的镜像:身份与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每个人都渴望了解“我是谁”,并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本书将深入探讨“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我们将分析人们为何会受到特定群体的影响,为何会产生“我们”与“他们”的区分,以及这些心理需求如何在人际互动中得到满足或被忽视。理解这一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社交圈的选择以及冲突的根源。例如,当一个人感到不被接纳时,他可能会表现出防御性行为,这是其寻求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第二部分:沟通的艺术——语言与非语言的默契 有效的沟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奥秘。 言语的玄机:倾听、表达与反馈的艺术 我们以为自己在沟通,但很多时候只是在“传递信息”。本书将重点强调“积极倾听”的重要性,包括如何专注、理解、反馈并避免打断。我们将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等方法,在表达需求的同时尊重对方。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反馈”的艺术——如何给予和接收反馈,使其成为增进理解和信任的桥梁,而非制造隔阂的导火索。我们将分析不同沟通风格的心理特征,并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提升言语沟通的技巧。 无声的语言:身体姿态、眼神与语气的心理解读 很多时候,我们传递的信息并非来自我们说的话,而是来自我们的身体。本书将深入解读“非语言沟通”的丰富内涵,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姿态、手势以及语气的变化。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这些信号,并理解它们所传递的真实情感和意图。同时,我们也会反思自己的非语言表达,确保其与言语信息一致,从而避免“口是心非”造成的误解。例如,一个紧锁的眉头和交叉的双手,可能比任何话语都更能表达内心的抗拒。掌握非语言沟通的解读能力,能让你更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潜台词,从而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冲突中的智慧:化解分歧,建立桥梁 人际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冲突在所难免。本书将以心理学视角,解析冲突产生的根源,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冲突的策略。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冲突升级的信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运用同理心去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协商和妥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本书强调,冲突并非是关系的终结,而是加深理解、巩固信任的契机,前提是我们能以智慧和耐心去应对。 第三部分:关系的深化——信任、同理与依恋 当基本的沟通顺畅后,如何将互动关系推向更深层次的信任与连接,是本书的重点探讨。 信任的建立:安全感与承诺的心理学 信任是关系的基石,也是最脆弱的部分。本书将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信任是如何建立的。我们将探讨“安全感”在信任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个体如何通过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来赢得他人的信任。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的信任,并提供在不同关系阶段(如初识、朋友、伴侣)建立和维护信任的具体方法。我们将深入理解“信任缺失”对关系造成的破坏,以及如何重建被损毁的信任。 同理心的力量: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世界 同理心,即能够理解并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是建立深度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本书将深入探讨同理心的重要性,并提供培养同理心的实用技巧。我们将学习如何主动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和需求,即使我们不认同。本书强调,同理心并非是“感同身受”,而是“设身处地”,是一种有意识的理解和接纳。通过培养同理心,你将能够更有效地回应他人的情感需求,建立更牢固、更具支持性的关系。 依恋的模式: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人关系 我们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童年依恋模式的影响。本书将介绍“依恋理论”,并分析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等不同依恋模式如何体现在成年人的亲密关系和社交互动中。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以及识别他人在关系中的依恋倾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关系中的模式性问题,并学习如何打破负面的依恋循环,建立更健康、更稳定的关系。 第四部分:人际智慧的升华——自我成长与关系维护 人际关系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持续努力,实现人际智慧的升华。 边界的智慧:保护自我,尊重他人 清晰的个人边界是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心理边界”的概念,包括情感边界、时间边界、精力边界等。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划定自己的边界,如何坚定而有礼貌地表达这些边界,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边界。建立健康的边界,不仅能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更能让我们以更充沛的精力去投入到有意义的人际互动中。 共生与独立:在关系中找到平衡 人际关系中,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实现深度的连接与共生,是许多人面临的课题。本书将探讨“共生关系”的心理机制,并提供在关系中保持自我、不失个性的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健康的互助与失衡的依赖,如何在关系中找到合作与个体发展的平衡点,从而建立一种既能相互支持,又能各自成长的健康模式。 持续的成长:反思、学习与适应 人际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学习。本书鼓励读者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行动,通过持续的反思、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智慧。我们将学会如何从每一次人际互动中汲取经验,如何在失败中学习,如何在成功中巩固。通过持续的成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心,更有效地沟通,最终建立起更加丰富、和谐、有意义的人际网络,让生命因真挚的情感连接而更加精彩。 结语 《心之所向:深度解析人际互动中的心理密码》是一次探索内心、连接他人的旅程。它为你提供的不是一套速成的公式,而是一把理解人心的钥匙,一种洞察互动的眼光。愿本书能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深刻的理解、更真诚的态度、更智慧的方式,去经营每一段关系,去感受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连接,最终抵达心灵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那种明亮、活泼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可能带来的轻松愉悦。书名“可乐薯条心理学”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学理论会被比喻成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拿到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里面涉及了很多我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困扰,比如为什么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应该拖延,却还是忍不住去做其他事情;或者在社交场合,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轻易吸引大家的注意,而自己却显得有些笨拙。这些问题的描述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在阅读之前就充满了期待,感觉这本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能够真正触及我们内心的小触角,提供一些实用的、接地气的解答。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够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用简单易懂的比喻和例子来解释的方式,这样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从中受益。

评分

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将枯燥的心理学理论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中。比如,书中对“习惯的形成”那一章的解释,就用到了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自然而然刷牙、洗脸这样的例子,一点一点地拆解了习惯是如何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并且能够立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以前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心理学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为背后。当我读到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判断并非那么客观,而是受到了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书中列举的例子,比如“确认偏差”或者“锚定效应”,都让我对自己在日常决策中更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智慧的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轻轻地拉了我一把,让我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一点也不像传统的学术书籍那样严肃刻板。作者李成坤老师的文笔可以说是相当幽默风趣,读起来有一种和朋友聊天一样的亲切感。在讲解一些心理学原理时,他常常会穿插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或者有趣的段子,这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够将那些重要的知识点牢牢记住。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文字的华丽,而是力求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传递给读者。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比喻,就能瞬间点亮我心中的疑惑。比如,在解释“情绪管理”的时候,作者用“情绪的过山车”来形容,既形象又生动,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情绪波动时的那种失控感,以及学会管理情绪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像是给我的大脑进行了一次“心灵SPA”,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理论书籍,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书中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积极倾听”和“有效沟通”的技巧,这些方法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我发现,当我尝试运用书中所学的技巧时,我与同事、朋友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更能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本书还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在某些情况下感到焦虑或沮丧,并且学到了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本“心理指南”,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角。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分析个体心理,而是将心理学与更广阔的社会现象相结合。例如,书中对“群体心理”的探讨,就让我看到了个体在群体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受到群体氛围影响的。这让我对一些社会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在群体中会做出一些个体不曾做出的决定。此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消费心理”和“媒体心理”的内容,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帮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心理学不应该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应该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心理学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