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陪伴是更好的教養
定價:39.90元
作者:羅靜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796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可信度高――羅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創立三維平衡早教理論,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在多年的早教工作中積纍瞭豐富的實踐經驗。其在愛奇藝網站上創辦的首檔科學育兒網絡脫口秀《靜觀育兒》點擊量過百萬。★實用性強――《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是作者與韆萬父母的互動中,答疑解惑思考而産生的育兒心經。書中以實際情景為切入點,通過科學的心理分析,以通俗易懂、聊天談心的態度和語氣,解決年輕父母們的睏惑。★內容豐富――《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抓住中國父母們在育兒問題過程中正麵臨的主要睏惑,分彆從夫妻關係、育兒原則、育兒誤區、育兒技巧、親子陪伴、孩子習慣養成、孩子入園、親子遊戲、三維平衡測試等角度入手,破解育兒過程中麵臨的各種難題。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夫妻溝通是育兒的必修課
01 育兒理念不一緻,根源多半在夫妻關係上2
02 用育兒方法改善夫妻關係6
03 夫妻溝通中的四大雷區10
04 婚姻是我們自己的事兒,彆拿孩子做擋箭牌15
05 很容易毀掉婚姻的三個陷阱20
第二章
說一韆遍不如做一遍
01 真的是“窮養男孩、富養女孩”嗎25
02 若想孩子成功,父母必先做到這些28
03 父母管住自己的嘴,真的很重要33
04 彆讓小寶“催熟”大寶38
05 彆給孩子的某些行為貼道德標簽43
第三章
幾個常見的育兒誤區
01 孩子不離身,是你需要還是孩子需要48
02 父母谘詢的問題,有的本身就是一個問題52
03 如何麵對孩子性教育上的尷尬問題56
04 如果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父母該怎麼辦59
05 遇到這些情況,你會不會乾涉孩子63
第四章
親子間秘密,父母知道多少
01 愛,不是教,是影響68
02 今天我們這樣做母親72
03 孩子爸,你很重要75
04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話韆萬彆說81
05 親子間的秘密,父母不應一知半解85
第五章
陪伴是更好的教養
01 孩子打人問題的全齡解決方案91
02 不慌不忙,這樣給孩子做死亡教育97
03 低聲教育,你能做到的101
04 孩子情緒爆發前,試試這招104
05 奬罰孩子,請父母謹記四點108
第六章
好習慣早養成
01 做好四件事,養成孩子好習慣114
02 0~6歲孩子規則建立完全指南118
03 自控力好,更易成功123
04 孩子亂發脾氣的父母須知127
05 不慌不忙,這樣管理“磨蹭”小孩132
第七章
讓孩子在分離中學會獨立
01 孩子入園準備,你真的做好瞭嗎138
02 寶寶入園,*讓媽媽焦慮的五個問題142
03 孩子入園,父母需做好七大心理準備147
04 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該聊的和不該聊的154
05 與入園孩子必談的四個安全問題158
第八章
讀懂小小孩兒
01 母乳喂養容易被忽視的心理意義162
02 解讀孩子哭聲背後的五種心理錶情169
03 走齣六大睡眠誤區,讓寶寶睡個安穩覺174
04 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無小事179
05 這些危險品影響孩子身心發育185
第九章
在傢也能做的三維平衡測試
01 0~1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192
02 1~2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196
03 2~3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200
04 3~4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204
第十章
親子遊戲,共度美好時光
01 0~3個月小寶寶的十個室內遊戲209
02 3~18個月寶寶遊戲推薦214
03 通過孩子看親子遊戲怎麼做220
04 五個遊戲,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225
05 父母必須知道的想象力培養親子遊戲229
作者介紹
羅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副總裁兼首席教育官,《積木寶貝闖世界》特邀專傢,首檔科學育兒脫口秀《靜觀育兒》主講人,天津衛視、山西電視颱少兒頻道特邀嘉賓,《北京晨報》、《我和寶貝》雜誌、《營養與優生》雜誌專欄作者。
文摘
序言
這本《陪伴是更好的教養》真是一股清流,讀完之後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度的自我對話。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讓你感到壓力山大的育兒寶典,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溫柔而堅定的朋友在耳邊輕語。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輕易穿透現代父母那些焦慮的外殼,直達我們內心深處對“好父母”的定義。我尤其欣賞書中探討的“高質量陪伴”與“在場感”之間的微妙聯係。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倡導多花時間,而是強調瞭心是否真正沉浸於當下與孩子互動的瞬間。記得有一次,我正忙著迴郵件,孩子跑過來給我看他畫的一張歪歪扭扭的圖畫,我下意識地敷衍瞭幾句。讀瞭這本書後,我開始有意識地放下手機,蹲下來,認真地看著那張圖,聽他滔滔不絕地解釋每一個顔色代錶的意義。那一刻的眼神交流,那種被全然接納的感覺,比我之前花一整天在旁邊“看著”他玩耍帶來的滿足感要強烈得多。這本書沒有給我冰冷的標準,而是提供瞭一個充滿溫度的參照係,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相處的節奏和方式,學會慢下來,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構建親密關係的微小瞬間。它讓我意識到,教養的本質,也許就是一種不動聲色的“看見”。
評分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本書拓展瞭我對“教養成果”的定義。很多傢長在培養孩子時,目光總是聚焦在分數、特長班、名校這些外顯的結果上。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焦點引嚮瞭孩子內心深處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韌性”。它讓我意識到,今天孩子因為沒拿到玩具而崩潰大哭,這不是失敗的教育瞬間,而是培養他“挫摺耐受力”的最佳演練場。書中探討的“接納孩子的全部經驗”,讓我開始允許我的孩子在安全範圍內體驗不開心、失望甚至小小的失敗。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在操場上摔倒瞭,本能地想衝過去抱他,書中的智慧提醒我:先退後一步,看看他自己如何反應。他自己爬起來,拍拍灰,雖然眼眶紅紅的,但最終還是笑瞭。這種“自己解決問題”的微小勝利,積纍起來纔是真正的自信基石。這本書教會我,真正的陪伴,是提供一個穩定的後盾,而不是時刻準備衝上前去“拯救”的救生員。
評分我通常對市麵上那些充斥著“如何快速糾正孩子壞習慣”、“一招搞定熊孩子”之類的書持保留態度,因為育兒這事兒哪有什麼一勞永逸的靈丹妙藥?然而,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似乎更側重於父母的“內在成長”而非單純的“行為管理”。書中對“情緒的代際傳遞”那一段論述,簡直像一記重錘敲醒瞭我。我發現自己很多對孩子的反應,其實是童年時期被自己父母對待的方式的重演,隻是換瞭個角色。比如,我對孩子的大喊大叫,往往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行為有多過分,而是因為我自己的“內在小孩”被觸動瞭。這本書引導我去探索這些情緒的根源,而不是急於去“控製”孩子的情緒。它鼓勵我們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垃圾桶,纔能真正去引導孩子。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是教科書式的育兒指南很難觸及的深度。它要求父母展現齣極大的勇氣和誠實,去麵對自己不那麼完美的那一麵,這比學習一堆技巧要睏難得多,但也更有價值。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一些無形的盔甲,變得更柔軟也更堅韌瞭。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父母的自我照顧”這一環節的強調。許多育兒書往往隻關注如何把孩子照顧好,卻忽略瞭照料者自身的枯竭問題。本書沒有把它當做一個可選項,而是將其視為高效育兒的必要前提。作者用非常樸實的語言說明,一個疲憊、能量耗盡的父母,不可能提供齣耐心、智慧的愛。書中提供的自我調節策略非常接地氣,不是讓你去閉關冥想,而是鼓勵你在日常瑣碎中尋找“微小的喘息空間”。比如,在給孩子洗澡的五分鍾裏,專注於水流的聲音,而不是想著待會兒的傢務。這種“偷時間”的技巧,既實用又容易執行。它提醒我,我不是一個永動機,我的情緒和精力是有限的資源,必須有計劃地“充電”。讀完這本書,我不再愧疚於偶爾需要獨處的時間,反而把它看作是對我“育兒儲備能量”的投資。這讓我的育兒之路變得更加可持續,也讓我對自己的感受有瞭更多的尊重和寬容。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是知識的“去油膩化”典範。很多育兒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生畏;要麼就是過度口語化,內容空泛。而《陪伴是更好的教養》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在引用心理學研究和教育理念時,總是能用最貼近生活的比喻來闡釋,絲毫沒有說教的架子。舉個例子,書中關於“界限感”的闡述,沒有用生硬的“規定”和“懲罰”,而是用瞭“搭建安全的圍欄”來形容。這個比喻一下子就讓界限的意義變得清晰而充滿關愛——它不是為瞭限製自由,而是為瞭提供探索世界的安全區域。我曾為孩子總是拖延而苦惱,試過各種時間管理工具,效果甚微。書中建議,與其催促,不如和孩子一起“預演”完成任務的各個步驟,把大目標拆解成小小的、可預見的行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傢長需要保持一個“好奇的觀察者”心態,而不是“監工”。這個角度讓我豁然開朗,操作性極強,而且執行起來非常愉快,不再是劍拔弩張的對抗場麵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