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
定价:30.00元
作者:徐萍 张骁虎 刘守旭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45155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市场经济刷新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西欧国家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一枝独秀,成为近代世界的主人;20世纪。美国则借助市场的力量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二战之后独立的“新兴国家”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尝试,终踏上了市场经济的起跳板。在21世纪的前十年中,金砖四国,灵猫六国,金钻十一国,这些响亮的名字背后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航道。市场,也是一种权力。新兴国家开拓广阔市场豹同时,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者与参与者,国际经济政治的权力格局悄然发生转换。
目录
写在前面
章 从第三世界到新兴市场
一 帝国崩溃与后殖民时代
二 第三世界的“三剑客”
三 转向经济与市场
第二章 大老虎与四小龙
一 日本与德国的崛起
二 亚洲四小龙之香港
三 亚洲四小龙之新加坡
四 亚洲四小龙之台湾
五 亚洲四小龙之韩国
第三章 金砖四国
一 中国:百年复兴路
二 印度:稳步前行
三 巴西:南美一极
四 俄罗斯:重振雄风
第四章 金钻十一国
一 不仅有金砖四国
二 土耳其:联结欧亚
三 伊朗:波斯帝国的后裔
四 非洲双轴:尼日利亚与埃及
五 墨西哥:美国小弟
六 越南:东南亚新亮点
第五章 有中国模式吗
一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
二 发展与稳定
三 东方,西方
四 华盛顿共识VS北京共识
第六章 权力大转移
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 从G8到G20
三 中美共治:中国
结语 新兴国家尚需努力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 ISBN 号码是 9787544515504,这串数字在数字时代看似有些古老,却承载着一本书完整的生命信息。它不仅仅是一个编码,更是这本书在出版界身份的象征。我一直觉得,一本真正的好书,它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也在于它的“生命力”——能否持续地被读者关注、被引用、被讨论。我好奇这本书的出版时间,它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节点问世的?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是怎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些背景信息对于理解书中的论述至关重要。一本关于新兴市场国家的书,如果内容陈旧,缺乏对当下新变化的关注,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反映出作者们对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例如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兴起、区域贸易协定变化等方面有着敏锐的洞察。毕竟,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静态的,它们总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演进。我想知道,作者们是否关注到了像“一带一路”倡议这样的跨国经济合作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对新兴市场国家融入全球体系或挑战现有格局所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融入体系”与“挑战格局”,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它不像“融入”那么温和,也不像“挑战”那么激进,而是将两者并列,暗示着一种可能存在的张力,甚至是矛盾。我非常好奇作者们是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并且他们认为哪种趋势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更为 dominant(占主导地位)。“融入体系”听起来像是顺应潮流,遵循既有的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通过参与贸易、吸引投资、加入国际组织等方式,来逐步提升自身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这可能意味着一种相对平稳的发展路径,但也可能面临着被既有体系所限制的风险。而“挑战格局”,则似乎暗示着一种更加主动、甚至是对抗性的姿态,试图去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利益。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对现有规则的质疑、对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诉求,甚至是对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的探索。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这两种路径的内在逻辑、驱动因素、以及各自的优劣势。作者们会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是“被迫”融入,还是“主动”挑战?或者说,两者是相互交织、难以割裂的?我期待书中能够为我揭示这种复杂关系背后的深层原因。
评分我非常喜欢这类探讨宏大议题的书籍,尤其是当它涉及到像“体系”和“格局”这样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的词语时。《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的书名,让我联想到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次变迁。从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崛起,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再到如今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每一次重大的格局变化,都伴随着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规则的重新制定。我好奇作者们会如何将历史的视角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他们是否会回顾历史上类似新兴经济体是如何演变的?例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或者战后韩国的发展路径,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同时,我更关注书中对当下新兴市场国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的分析。当前全球化正经历深刻的调整,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都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分析,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或“挑战格局”的策略,可能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先关注的就是作者的阵容。徐萍、张骁虎、刘守旭,这几个名字对于长期关注经济和国际关系领域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徐萍教授,我印象中她对发展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研究一直都非常深入,她的观点总是能够直击问题的本质,而且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张骁虎先生,作为一位在国际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专家,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动、金融风险以及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路径有着独到的见解。而刘守旭教授,我了解他更多的是他在政治经济学和区域研究方面的造诣,他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分析往往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三位作者的组合,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学术背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并非是某一位作者的孤立研究成果,而更像是他们基于各自的专业视角,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跨学科对话和思想碰撞。这种合作模式,往往能够产出更加全面、多维度、富有洞察力的研究成果,能够更有效地回应《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这样宏大且复杂的主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充分体现这种跨学科的优势,将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一幅清晰而深刻的图景。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经济发展往往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阅读《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这本书时,我格外关注作者们是否会跳出纯粹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而将政治因素纳入考量。新兴市场国家往往经历过殖民历史,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或者正在经历转型时期。这些历史和现实的政治背景,必然会对它们的经济发展路径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治理能力、以及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立场,都会影响它在融入国际体系时的策略,以及它挑战现有格局的意愿和能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哪些政治因素使得某些新兴市场国家更倾向于“挑战”,而哪些因素又使得它们更倾向于“融入”。此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社会凝聚力、教育水平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行为和战略选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新兴市场国家复杂的发展逻辑。
评分在阅读一本关于经济主题的书时,我最怕的就是看到那些陈词滥调的分析,或者仅仅是停留在对现有数据的罗列。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有原创性、能够启发思考的观点。这本书的书名——《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本身就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我期待作者们能够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些超出预期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见解。例如,他们是否会提出,某些被认为是“融入”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是一种“挑战”?或者反之,一些看似“挑战”的举动,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往往能够带来更深刻的认识。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摆脱一些既有的思维定势,敢于挑战一些普遍接受的理论,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他们是否会质疑,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是否真的能够包容所有国家的发展诉求?或者,新兴市场国家是否真的有能力去“挑战”一个已经建立了几十年的国际秩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甚至是在思考上产生“碰撞”的观点。
评分对我而言,一本关于国际经济的书,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能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在于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以及“会怎样”。《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阅读,但仅从书名来看,我就认为它有潜力在这三个方面都提供有价值的见解。首先,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扮演的角色和它们所面临的选择。其次,它能够深入剖析导致这些国家做出不同选择的深层原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勾勒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可能图景。新兴市场国家的走向,将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平衡、资源的分配、以及国际合作的模式。如果它们选择“融入”,那么现有的体系可能会得到加强,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可能仍然被忽视。如果它们选择“挑战”,那么世界经济格局可能会迎来重塑,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我希望作者们能够基于严谨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未来走向的预判,以及我们作为观察者或参与者,应该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思考良久的书是弥足珍贵的。我希望《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更关乎全球政治、地缘经济以及未来的世界秩序。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辩证的思维,不简单地将“融入”与“挑战”割裂开来,而是去探讨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和相互转化。例如,在某个时期,“融入”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策略,能够为国家积累实力,为未来的“挑战”奠定基础;而在另一个时期,“挑战”可能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我希望作者们能够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来论证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发表一些空泛的断言。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格局中,作为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是选择成为既有体系中的“合作者”,还是成为“改革者”甚至“颠覆者”?这种选择背后,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门,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当前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评分读一本关于新兴市场国家的书,我最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鲜活的案例分析。抽象的理论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与现实世界中的经济体联系起来,往往会显得有些空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剖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巴西、南亚的某些国家,甚至是非洲的一些国家。作者们会如何界定“新兴市场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不同的研究者和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界定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并且解释选择这些国家的理由。然后,针对这些国家,作者们会从哪些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是分析它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它们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政策?更重要的是,作者们会如何展现这些国家在“融入体系”和“挑战格局”这两种路径上的具体表现?例如,它们是如何在现有国际经济组织(如WTO、IMF、世界银行)中发挥作用的?又是在哪些方面试图改变或绕开现有规则?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数据、政策解读、甚至是企业案例,来支撑作者们的观点,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分这本书,我当初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书名《新兴市场国家:融入体系还是挑战格局》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它们像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要害,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这些国家,究竟是选择乖乖地按照既有的国际经济体系规则来发展,从而获得稳定但可能有限的收益,还是更有野心地试图打破旧有的格局,重塑国际经济秩序?这个问题的两面性本身就充满了张力,也暗示了书中可能探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是侧重于宏观的经济理论,还是会结合具体的国家案例进行分析?会不会深入到政治、文化、历史等多个层面,来解释新兴市场国家这种“融入”与“挑战”之间的动态博弈?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全球经济版图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机遇与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遭遇逆风、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的走向似乎变得更加关键,它们的选择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世界的格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