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法说
定价:65.00元
作者:二水居士 校注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04817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吴鉴泉题签藏本○俗称“三十二目”,杨氏家传经典拳谱
内容提要
《太极法说》,俗称三十二目,为杨氏家传拳谱,具备独特的拳学概念,系统的拳学理论,且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对太极拳界有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版选用吴鉴泉题签“太极法说”为扫描本加以点校,并作详细注释。
目录
原版影印/ 001八门五步/ 058八门五步用功法/ 064固有分明法/ 066粘连随/ 069顶匾丢抗/ 070对待无病/ 071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073身形腰顶/ 075太极圈/ 076太极进退不已功/ 078太极上下名天地/ 080太极人盘八字功譺訛/ 081太极体用解/ 082太极文武解/ 087太极懂劲解/ 090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092太极阴阳颠倒解/ 094人身太极解/ 098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107太极下乘武事解/ 108太极正功解/ 109太极轻重浮沉解/ 110太极四隅解/ 113太极平准腰顶解/ 114太极四时五气解图/ 118太极血气根本解/ 119太极力气解/ 120太极尺寸分毫解/ 122太极膜脉筋穴解/ 124太极字字解/ 127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譻訛/ 129太极补助譼訛气力解/ 130……
作者介绍
江澜,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等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在《武魂》《太极》《精武》《武术家》等杂志刊登十数篇文章,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目探究》等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我必须竖起大拇指。它并非是线性叙事,而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网格,每一部分内容既独立又相互支撑。我发现,即便是跳跃性地阅读某一章节,也能从中获得相当完整的信息,这对于时间零碎的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大福音。作者在处理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观点时,表现出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他不会强迫读者接受某种单一的解释,而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鼓励读者自己去碰撞出火花。从书中的论证逻辑来看,作者显然下了极大的功夫梳理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并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批判性思维的植入,让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感觉这本书特别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寻求更高层次理论整合的进阶读者。它像是一位博学的老者,用充满智慧的目光引导你走向更深远的知识殿堂,那种被引领的感觉,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我很少见到一本书能够将‘理论的严密’和‘文字的诗意’结合得如此完美。这本书的语言魅力是其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它没有过度使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内容的空洞,而是通过精确而富有韵律感的句子,构建起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内在秩序的构建’那几章,作者用极其内敛却强大的文字力量,描绘出个体精神如何与宏大的宇宙法则产生共鸣。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失的。它促使我停下来,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内心世界的嘈杂。这本书对读者的要求是高的,它需要你静下心来,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体会那些“不可言说”的精髓。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重新审视我之前对许多事物所做的判断,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但又无比和谐的观察视角。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并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发现的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妙的武术对练,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对心智的锤炼。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虚实转换”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采用干巴巴的定义,而是通过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场景描绘,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比如他描述某一招式如何在瞬间从刚猛转为柔韧,那种‘看似无力却蕴含无穷后劲’的描述,让我几乎能感受到气流的涌动。对于长期关注身体实践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框架,它不仅仅停留在招式层面,而是直指哲学的核心——如何在变化中保持自身的稳定与连贯。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许多固有的藩篱,让原本以为晦涩难懂的领域变得触手可及。它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持续的体悟和内省。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寻找那些“微妙的平衡点”,这种跨领域的应用感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绝妙,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立刻就让人联想到深邃的东方哲学。我特地去书店仔细翻阅了目录和前言,发现作者在行文布局上颇有深意。他似乎没有急于展示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我特别欣赏他对传统概念的重新诠释,那些看似熟悉的名词,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光彩。尤其是一些关于“动静相宜”的论述,写得极为细腻,光是理解其中蕴含的辩证关系,就足够让人沉浸良久。整本书的排版和用纸也透着一股匠心,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读起来让人心生敬畏。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初读之下,我被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期待能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这种不张扬却极具力量感的文字,在我最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绝对是脱颖而出的存在。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内容可能只是故纸重提,缺乏创新。然而,这本书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展现出了惊人的现代解读能力。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时而又像利剑出鞘般精准犀利,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使得长篇的阅读过程也丝毫不会感到疲倦。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作为佐证,但绝非堆砌,而是精准地嵌入到论证的链条中,强化了观点的深度和可靠性。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对当代人的困境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将古老的智慧嫁接到现代生活的压力、决策困境等具体问题上,使得理论的学习立刻获得了实践的出口。这本厚厚的书,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初步读完,但里面的每一个章节都值得反复咀嚼,它像是一座宝藏,需要耐心挖掘才能看到最核心的闪光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