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TD-LTE技术与标准
定价:49.00元
作者:李正茂 王晓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5323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创新思路明确,尤其对标准协议的解读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同时运营GSM、TD-SCDMA和TD-LTE网络为例,来介绍和分析多网运营时的系统间互操作技术方案。
论述深浅得当,兼有新颖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内容提要
《TD-LTE技术与标准》系统介绍了TD-LTE的技术原理与标准,包括TD-LTE的产生、基础技术原理、协议流程、无线资源管理、系统性能、语音解决方案与互操作、未来演进等内容。 《TD-LTE技术与标准》作者全程经历了TD-LTE从标准制定、技术试验、规模试验、扩大规模试验到预商用网络建设的全过程。《TD-LTE技术与标准》内容凝聚了作者多年实践的汗水与心血,是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标准化、产品研发、网络规划与优化、系统运营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不可多得的教科书与参考书。
目录
目 录
章 LTE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标准 1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1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LTE的诞生 2
1.2.1 代移动通信系统(1G) 3
1.2.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3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4
1.2.4 移动互联网与LTE的兴起 6
1.2.5 TD-LTE的由来 10
1.2.6 LTE TDD与FDD的同步融合发展 11
1.3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TD-LTE基本原理 13
2.1 LTE系统的核心技术 14
2.1.1 OFDM技术 14
2.1.2 多天线技术 18
2.1.3 链路自适应技术 23
2.2 LTE系统设计 25
2.2.1 帧结构 25
2.2.2 关键参数设计 27
2.2.3 参考信号设计 28
2.2.4 LTE中的多天线技术 30
2.2.5 LTE中的链路自适应 32
2.3 LTE中的TDD特有技术 35
2.4 小结 35
参考文献 41
第3章 TD-LTE协议架构 42
3.1 LTE网络构架 42
3.2 网络功能划分 43
3.3 无线协议架构 45
3.3.1 控制面协议栈 45
3.3.2 用户面协议栈 45
3.3.3 信道映射 46
3.4 相比3G系统的协议简化 48
3.5 小结 49
参考文献 49
第4章 LTE标准协议流程 50
4.1 从开机到驻留的主要过程 51
4.1.1 PLMN选择 51
4.1.2 小区选择和重选 57
4.1.3 位置注册 60
4.2 从空闲态到连接态 60
4.2.1 寻呼流程 60
4.2.2 连接建立流程 61
4.3 连接态主要行为 64
4.3.1 业务数据传输过程 64
4.3.2 针对数据传输的优化 69
4.3.3 移动性管理 73
4.3.4 连接重建流程 77
4.4 从连接态回到空闲态 78
4.5 小结 79
参考文献 80
第5章 无线资源管理 81
5.1 概述 81
5.2 负荷管理 83
5.2.1 接纳与拥塞控制 83
5.2.2 负荷均衡 84
5.3 干扰抑制 85
5.3.1 设计原理 85
5.3.2 TD-LTE干扰抑制技术与TD-SCDMA系统对比 89
5.4 移动性管理 90
5.5 QoS机制 90
5.5.1 优先级管理 91
5.5.2 调度算法 92
5.6 功率控制 94
5.6.1 上行功率控制 94
5.6.2 下行功率分配 96
参考文献 96
第6章 TD-LTE关键物理信道设计及性能 97
6.1 TD-LTE关键物理信道设计 97
6.1.1 物理层控制信道设计 97
6.1.2 TD-LTE业务信道设计 103
6.2 TD-LTE系统性能 105
6.2.1 系统性能衡量工具——仿真技术简介 105
6.2.2 TD-LTE系统的单链路性能 107
6.2.3 TD-LTE系统的峰值速率 114
6.2.4 TD-LTE系统的小区吞吐量 115
6.2.5 TD-LTE大同时在线用户数 134
6.2.6 TD-LTE和FDD LTE性能差异分析 135
6.3 小结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7章 语音解决方案及互操作 137
7.1 系统间互操作技术原理 137
7.1.1 异系统邻小区定义 138
7.1.2 数据业务互操作技术方案 139
7.1.3 TD-LTE语音解决方案 145
7.2 多种互操作方案比较 154
7.2.1 数据业务互操作 154
7.2.2 语音解决方案 155
7.3 小结 155
参考文献 157
第8章 TD-LTE的演进和增强 158
8.1 LTE-A的需求 158
8.2 LTE-A关键技术 159
8.2.1 载波聚合 159
8.2.2 增强多天线技术 164
8.2.3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 165
8.2.4 中继技术 170
8.2.5 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 176
8.2.6 网络自配置与自优化 180
8.2.7 增强型广播多播服务 187
8.3 LTE-A标准进展 191
8.4 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4
缩略语 196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TD-LTE技术的书,光是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扎实可靠的感觉,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花里胡哨。我一直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很感兴趣,特别是像TD-LTE这种对国内通信产业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市面上讲解LTE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深入浅出地剖析其底层原理和标准化历程的却不多见。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协议栈设计理念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实际部署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毕竟,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术。我期待看到作者们如何系统地梳理从3G向4G演进的关键技术点,比如MIMO、载波聚合这些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能配上一些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信道编码和调度算法,那就太棒了,这对于理解系统的性能瓶颈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份量和专业性,让我相信它会是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手册,能帮我填补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评分最近沉迷于无线网络架构的底层逻辑,感觉自己像个刚踏入新世界的好奇宝宝,到处都在寻找能把我领进门的“向导”。拿到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严谨的排版和似乎毫不妥协的专业术语堆砌,这立刻让我感到一丝振奋——这绝不是一本走马观花的入门读物。我最看重技术书籍是否能真正展现出“为什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例如,在探讨资源调度机制时,我希望能看到不同调度策略对用户体验(如时延和吞吐量)的量化影响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谈。此外,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博弈和妥协,往往是理解技术选型的关键。如果作者能够以一种叙事性的方式,穿插一些行业背景的介绍,比如当时国际标准组织的关键投票点,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大大提升,不再是干巴巴的教科书。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能让我从宏观架构俯瞰到微观算法细节的桥梁,帮助我构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TD-LTE认知模型。
评分说实话,我对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抱着一种“找茬”的心态,看看市面上流传的那些“标准答案”里到底有没有被忽略的盲点。对于TD-LTE这样一个已经成熟并广泛商用的技术,新的讲解材料如果不提供前瞻性的视角或者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深刻反思,就很难吸引我持续读下去。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或软件定义网络(SDN)与传统LTE架构融合的探讨,这代表着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这本书若是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比如探讨它对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链条的重塑作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物理层和MAC层的技术参数罗列,那它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我希望看到作者们如何批判性地评估TD-LTE在面对未来5G甚至更高代际技术挑战时所暴露出的设计局限性。这样,阅读过程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一种主动的思维碰撞,能激发我思考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潜在优化路径。
评分最近在做一些系统性能优化方面的工作,发现很多问题根源于对底层协议细节理解的偏差。我需要的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介绍,而是那种能让你在遇到实际故障时,能立刻在脑海中勾勒出信号流向和数据处理路径的“内功心法”。这本书的厚度暗示了其内容涵盖的广度和深度,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细节的把控”。比如,在描述切换流程时,我希望能看到不同切换模式(硬切换、软切换)在不同网络拓扑下的具体时序图和对应的控制消息序列,最好能结合实际的抓包分析来佐证。对于读者而言,技术书籍的权威性往往体现在其对细节的精确性和一致性上。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自洽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让我能自信地在技术讨论中引用其论点,那它就成功了一半。我期待能从中挖掘出那些教科书上不会详细展开,但在实际工程中却至关重要的“潜规则”和“陷阱”。
评分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提供“作者视角”的专业书籍,而不是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汇编。作者李正茂和王晓云的名字在业内有一定的份量,这让我对他们对技术演进的洞察力抱有期待。我想知道,站在这些资深专家的角度,他们是如何看待TD-LTE相对于同期其他制式(比如FDD-LTE)的优劣势的,这种比较应当是基于全面的性能指标和长期的商业运营考量的,而非单纯的技术规格对比。阅读这类书籍,我追求的是一种“悟道”的过程,即理解技术背后的设计哲学。如果书中能对TD-LTE某些关键决策进行“事后诸葛亮式”的深度剖析——为什么当年选择了这条技术路线?如果重来一次,会有何不同?——这样的讨论会让阅读过程变得极其引人入胜。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这种高屋建瓴的总结和前瞻性的思考,它就不只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行业发展史的侧记,能帮助我理解技术选择的复杂权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