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书常用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的概念
1.2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3 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
1.4 调制的通信系统
1.5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1 概述
2.2 LC谐振回路
2.2.1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2.2.2 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2.2.3 谐振回路的接入方式
2.3 单调谐放大器
2.3.1 单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2.3.2 单调谐放大器的放大能力
2.3.3 单调谐放大器的选频性能
2.3.4 *大增益及阻抗匹配条件
2.4 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参数
2.4.1 晶体管混合Π型等效电路
2.4.2 晶体管Y参数等效电路
2.4.3 混合Π型等效电路参数与Y参数的关系
2.4.4 晶体管的高频放大能力及其频率参数
2.5 高频调谐放大器
2.5.1 电路组成
2.5.2 电路性能指标
2.6 调谐放大器的级联
2.6.1 多级单调谐放大器
2.6.2 参差调谐放大器
2.6.3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2.7 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
2.7.1 晶体管内部反馈的有害影响
2.7.2 解决办法
2.8 集中选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8.1 石英晶体滤波器
2.8.2 陶瓷滤波器
2.8.3 声表面波滤波器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3.1 概述
3.2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2.1 基本原理电路
3.2.2 晶体管特性的折线化
3.2.3 晶体管导通的特点、导通角
3.2.4 集电极余弦脉冲电流分析
3.2.5 槽路电压
3.3 功率和效率
3.4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分析
3.4.1 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
3.4.2 调谐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判别方法
3.4.3 Rc,Ec,Eb和Ubm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5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实用电路
3.5.1 直流馈电电路
3.5.2 自给偏压环节
3.5.3 输入、输出匹配网络
3.5.4 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实用电路举例
3.6 功率晶体管的高频效应
3.6.1 高频功率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3.6.2 晶体管高频工作时载流子渡越时间的影响
3.6.3 晶体管高频工作时对饱和压降的影响
3.7 倍频器
3.7.1 丙类倍频器的原理电路及波形
3.7.2 丙类倍频器的工作原理
3.8 集成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及应用简介
3.9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3.9.1 传输线变压器
3.9.2 单级宽频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3.9.3 功率合成器
3.9.4 实例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
4.1 概述
4.2 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原理
4.2.1 从调谐放大到自激振荡
4.2.2 自激振荡的平衡
4.2.3 振荡的建立和振荡条件
4.2.4 振荡器的稳定条件
4.3 三点式LC振荡器
4.3.1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4.3.2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4.3.3 三点式LC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4.4 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4.4.1 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4.4.2 并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4.4.3 几种三点式振荡器的比较
4.5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4.5.1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4.5.2 造成频率不稳定的因素
4.5.3 稳频措施
4.6 石英晶体谐振器
4.6.1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及等效电路
4.6.2 石英晶体的阻抗特性
4.6.3 石英谐振器的频率�参露忍匦�
4.6.4 石英谐振器频率稳定度高的原因
4.7 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
4.7.1 并联型晶振电路
4.7.2 串联型晶振电路
4.7.3 泛音晶振电路
4.8 陶瓷振子和陶瓷振子电路
4.8.1 压电陶瓷元件的特性
4.8.2 陶瓷振子
4.8.3 陶瓷振子振荡电路
4.9 单片集成振荡电路E1648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5.1 概述
5.2 调幅信号的分析
5.2.1 普通调幅波
5.2.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AM)
5.2.3 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幅(SSB/SC—AM)
5.3 调幅波产生原理的理论分析
5.4 普通调幅波的产生电路
5.4.1 低电平调幅电路
5.4.2 高电平调幅电路
5.5 普通调幅波的解调电路
5.5.1 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
5.5.2 大信号峰值包络检波器
5.5.3 普通调幅波同步解调电路
5.6 抑制载波调幅波的产生和解调电路
5.6.1 抑制载波调幅波的产生电路
5.6.2 抑制载波调幅波的解调电路
5.6.3 抑制载波调幅电路的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
6.1 概述
6.2 角度调制信号分析
6.2.1 调频及其数学表达式
6.2.2 调相及其数学表达式
6.2.3 调频与调相的关系
6.2.4 调角波的频谱与有效频带宽度
6.2.5 调角波的功率
6.3 调频信号的产生
6.3.1 调频方法
6.3.2 调频电路的性能指标
6.4 调频电路
6.4.1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
6.4.2 电抗管调频电路
6.4.3 晶体振荡器调频电路
6.4.4 调相和间接调频电路
6.5 调频波的解调
6.5.1 鉴频器的质量指标
6.5.2 斜率鉴频器
6.5.3 相位鉴频器
6.5.4 比例鉴频器
6.5.5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
6.6 限幅器
6.6.1 概述
6.6.2 二极管限幅器
6.6.3 晶体管限幅器
6.7 调制方式的比较
6.8 集成调频、解调电路芯片介绍
6.8.1 MC2833调频电路
6.8.2 MC3361B与MC3367解调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变频器
7.1 概述
7.2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
7.3 变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7.4 晶体三极管变频电路
7.4.1 晶体三极管变频电路的几种形式
7.4.2 变频器工作状态选择
7.4.3 三极管变频电路应用举例
7.5 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与跟踪
7.6 环形混频电路
7.7 用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混频电路
7.8 二次混频的应用
7.9 变频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7.9.1 信号与本振的自身组合频率干扰
7.9.2 外来干扰和本振频率产生的副波道干扰
7.9.3 交调和互调干扰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锁相环路及其他反馈控制电路
8.1 锁相环路(PLL)
8.1.1 基本锁相环的构成
8.1.2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8.1.3 锁相环各组成部分分析
8.1.4 锁相环的数学模型
8.1.5 环路的锁定、捕捉和跟踪
8.1.6 环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
8.2 集成锁相环芯片
8.2.1 CC4046集成锁相环芯片
8.2.2 NE564集成锁相环芯片
8.3 锁相环路的应用
8.3.1 在调制解调技术中的应用
8.3.2 在空间技术中的应用
8.3.3 在稳频技术中的应用
8.4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8.4.1 产生控制信号的AGC电路
8.4.2 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8.5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8.5.1 自动频率控制的原理
8.5.2 AFC电路的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电噪声及其抑制
9.1 概述
9.2 电阻热噪声
9.2.1 电阻热噪声现象
9.2.2 电阻热噪声的功率密度频谱
9.2.3 电阻热噪声的计算
9.3 晶体管的噪声及其等效电路
9.3.1 晶体管噪声
9.3.2 晶体管噪声等效电路
9.4 噪声度量
9.4.1 信噪比
9.4.2 噪声系数
9.4.3 级联网络的噪声系数
9.4.4 噪声温度
9.4.5 等效噪声带宽
9.5 噪声系数的测量原理
9.6 接收天线噪声、干扰及其抑制
9.6.1 接收天线噪声
9.6.2 接收天线干扰及其抑制
9.7 减小电子电路内部噪声影响、提高输出信噪比的方法
9.8 静噪电路
本章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0章 通信电子电路应用举例
10.1 基于FPGA的PLL频率合成器
10.1.1 PLL频率合成器的基本原理
10.1.2 基于FPGA的PLL频率合成器系统软硬件设计
10.1.3 系统测试及结果
附: 总体电路设计原理图
10.2 移动通信收、发信机
10.2.1 发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0.2.2 发信机的组成及电路
10.2.3 收信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0.2.4 收信机的组成及电路
10.3 脉宽调制全集成化载波多路遥讯装置
10.3.1 主要性能特点
10.3.2 主要技术指标
10.3.3 工作原理
10.4 YDK—IP型遥控机
10.4.1 概述
10.4.2 主要技术指标
10.4.3 电路原理
10.5 蓝牙收发芯片RF2968的原理及应用
10.5.1 概述
10.5.2 引脚功能
10.5.3 内部结构
10.5.4 应用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 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ATLAB仿真
附录B 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ULTISIM仿真
参考文献
语言的组织和章节的逻辑编排,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教学智慧。全书的知识点是层层递进的,从最基本的器件特性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系统集成。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我发现,作者非常懂得如何通过对比来加深读者的理解。比如,在介绍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如A类、B类、AB类、D类)时,他会清晰地列出它们在效率和线性度上的优劣势,并辅以简明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比较,让读者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出最优选择。这种结构化的知识呈现方式,使得复习和查找特定内容也变得异常高效。可以说,这本书的编排本身就是一门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电子电路的示范课,让人在阅读时感到心流顺畅,很少出现“卡壳”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气息浓厚,但又不是那种让人望而却步的“天书”。作者在引入每一个新的理论模型或分析方法时,都会给出详尽的数学推导过程,步步为营,毫不含糊。对于我这种喜欢追根究底的读者来说,能够清晰地看到结论是如何从基本定律(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或半导体物理基础)一步步推导出来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所学知识的信任感和掌握程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推导过程中,对于假设条件的明确说明,这使得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该模型是适用的,在什么条件下需要修正。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扎实的理论基础训练,对于提升一个工程师的内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了成为只会套用公式的“操作员”。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理论支撑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和配套资源(如果附属的话)处理得相当到位,它们真正起到了巩固和深化理解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计算。习题的难度设置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验证的小题,到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的大题,都有涵盖。更重要的是,许多习题都与实际工程问题挂钩,需要读者跳出书本上的理想模型,去考虑实际器件的非理想特性。比如,有一道关于跨导放大器带宽限制的题目,就要求考虑到寄生电容和负载效应的影响,这迫使我必须重新审视书本上推导出的带宽公式,并进行修正和拓展。这种“引导性”的练习,远比那些纯粹的数字代换要有效得多,它培养的是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了它如何引导我们从“知道”走向“做到”的这个过程中。
评分这本书的覆盖面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将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电子电路模块都囊括进去了。从基础的放大器、振荡器到更高级的混频器、锁相环(PLL)以及现代无线收发机中的关键组件,都有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关于噪声分析和线性度量化那几个章节,写得尤为精彩。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理想器件的分析上,而是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非线性失真、互调失真等问题融入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电路优化策略。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的理论教材。我发现,书中的许多设计案例和参数选择的讨论,都带着强烈的“实战”烙印,仿佛作者正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搭建一个实际的射频前端。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简直是太棒了,每一张都经过精心设计,逻辑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复杂的概念。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某些关键电路拓扑结构时,能够用非常直观的图形来辅助理解,这比单纯堆砌公式要有效得多。比如,在讨论高频信号的传输线效应时,书中的阻抗匹配图示,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眼图”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优化信号完整性。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这些图示快速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滤波器设计问题困扰了很久,翻阅了市面上几本教材都感觉晦涩难懂,直到我看到这本教材里关于极点和零点对频响影响的那个二维坐标图,瞬间豁然开朗。作者在图示的选取和绘制上下了不少功夫,完全体现了“一图胜千言”的理念,这对于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大的福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科本质的深刻把握,值得点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