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能源的宝藏---海洋能
定价:30.0元
作者:李丹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3943258
字数:19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海洋能是蕴藏于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在人类所探索的新能源宝藏中,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改善环境和稳固发展道路,人类将目光投向了这里。李丹编著的这本《能源的宝藏(海洋能)》主要介绍浩瀚的海洋中所蕴藏着的丰富的海洋能。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系统了解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海洋能,具有巨大开发潜能,是寸土不能让的蓝色国土。同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还能深入了解海洋能的特点及开发海洋能的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虽然对于人类的生命长度海洋是永恒的,然而,根据科学家的推算,海洋也有其形成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只能通过想象和神话去寻求海洋成因问题的答案。后来,经过进一步分析和推理,人类才逐步提出一些有依据的假说。
在所有的自然之谜中,“海洋的形成之谜”可算是令人痴迷的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专家学者为解开此谜而全身投入、苦心探索,提出了许多新奇的见解和假说,主要有“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学说”等几种。
其中有趣的是“月球分出说”,它是由世界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于1879年提出的,曾在“海洋起源”假说思想时期轰动一时,给人类探索海洋的起源增添了无限的遐想。
“月球分出说”的核心思想是:地球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是太阳的“女儿”。这个“女儿”刚开始独立在宇宙中闯荡时,还是一个布满岩浆的大火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孤独地运行。太阳的引力和地球的自转相互产生的作用,使得地球甩出了一大部分的岩浆。这块岩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终形成了月球,它是太阳的“孙女”。
但是,月球被地球甩出去的时候,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坑洞,这就是古老而巨大的太平洋的雏形。同时,地球自身由于巨大的作用力,也产生了极其强烈的震动,这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大的裂缝,裂缝慢慢扩大,于是又形成了古老的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雏形。
那么,海水究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弗朗西斯·达尔文认为:地球刚诞生时,四周被一层极热的大气包围着,随着时间的延长,地球不断地冷却,大气中的水汽便凝成水滴,水滴越积越多。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凝集的水滴便降落到了地面上。这些雨滴不停不息地降落了几千年,使得那原本干涸的巨大坑洞和裂缝盈满了水,终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汪洋大海。
这种有些荒诞的假说提出后,立即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反对。有人曾计算过,若想使地球上的物体飞离出去,其自转速度必须达到目前地球自转速度的17倍,也就是说,一昼夜不得长于1小时25分,这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还有的人认为,若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那么月球的运行轨道应该处于地球赤道的上空,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随后,法国学者狄摩切尔提出了新的太平洋成因假说——“陨星说”。狄摩切尔认为,太平洋是由另一颗地球卫星(其直径比月球大两倍)坠落地面所造成的。这颗卫星的巨大撞击,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巨大的陨石谷。这颗卫星还有可能冲击了地球内核,引起了地球的强烈膨胀与收缩,其结果是不仅产生了太平洋,而且由于巨大的冲击力又使更多的地壳随之破裂塌陷,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大洋。
对于狄摩切尔的“陨星说”,人们难以接受偶然的碰撞产生了占地球表面积1/3的太平洋的观点。因为,人们在地球和月球上,还从来没有发现类似太平洋那般规模的陨石坑来验证狄摩切尔的假说。
P4-5
……
序言
初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的书名就如同一个深邃的邀请,让人联想到无尽的蓝色与潜在的无限能量。我尤其对“宝藏”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暗示着海洋中蕴藏着我们尚未完全发掘,却又无比珍贵的资源。翻开书页,我被书中描绘的宏伟蓝图所吸引。作者李丹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海洋能的种类,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能源革命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我开始思考,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的当下,这片广阔的蓝色星球究竟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解渴甘泉?书中对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不同形式的海洋能的介绍,并非枯燥的技术说明,而是充满了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刻洞察。它让我意识到,海洋能并非遥不可及的科幻设想,而是切实可行,并且在技术上不断突破的现实。作者对各种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原理、优势、劣势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种严谨的分析让我对海洋能的潜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洋能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的部分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新技术的推广都会面临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挑战,而作者在书中对此进行了坦诚的讨论,这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接地气,也更具说服力。它不仅仅是关于一种能源的技术解读,更是一次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让我对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读完《能源的宝藏——海洋能》,我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潜入深海的探索之旅,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对未知世界的惊叹。李丹先生笔下的海洋能,不再是新闻报道中闪烁的几个名词,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希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波浪能的章节所吸引,它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波涛汹涌,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可以被驯服的动力。想象一下,那些在海面上翻滚的浪花,不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而是蕴藏着清洁能源的“金矿”。作者对不同波浪能发电装置的介绍,从理论到实践,从概念到原型,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对这项技术的复杂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于波浪能转化效率、装置的耐受性以及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讨论,都非常细致,并且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不仅仅是对技术细节的呈现,更是对这项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的理性评估。我开始思考,如果波浪能技术能够大规模推广,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它能否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力量?书中对于海洋能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导向的分析,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让我看到,这项充满潜力的能源技术,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知,从一个单纯的旅游胜地,转变为一个潜在的能源供应中心,这种视角上的转变,是我收获的宝贵财富。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在我阅读过程中,逐渐揭示了海洋作为一种强大且可持续的能源来源的巨大潜力。作者李丹以一种宏大而又细致的笔触,将海洋能的各个方面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海洋温差能的章节,它所描绘的利用深层冷水与表层暖水之间的温差来发电的场景,充满了科学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利用地球本身固有的能量差来产生动力的想法,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书中对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使是没有深厚物理背景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其核心思想。它让我认识到,海洋内部潜藏着如此巨大且稳定的能量,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利用,将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作者在书中还详细分析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的技术挑战,例如管道输送、热交换效率以及海洋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这些现实的顾虑,并没有削弱我对这项技术的信心,反而让我更加钦佩那些为解决这些难题而不断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书中对不同国家在海洋温差能领域的研发投入和项目进展的介绍,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它并非是孤立的学术研究,而是正在逐步走向实际应用的阶段。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生态系统,延伸到了一个巨大的、可再生的能源库,这种观念的更新,让我对人类的未来能源解决方案充满了期待。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能源世界的大门。李丹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抽象的海洋能概念具象化,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片蓝色领域的无限可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洋能技术在偏远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应用潜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那些缺乏传统能源供应,但又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地区来说,海洋能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解决方案。书中对潮汐能发电的详尽介绍,让我看到了如何巧妙地利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将潮水的涨落转化为清洁的电力。它不仅仅是关于复杂的工程设计,更是关于如何与自然规律和谐共处,并从中汲取能量的智慧。我被书中关于潮汐能发电站的建设案例所吸引,那些宏伟的构筑物,如何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捕捉潮水的力量,让我感到惊叹。作者对潮汐能发电的成本效益、技术成熟度以及潜在的环境影响都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这种全面的考量,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严谨可信。它让我意识到,发展海洋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需要周全的规划和长远的考量。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休憩的场所,升华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能源生产基地,这种视角上的拓展,让我对人类未来的能源战略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如同一本打开的海洋百科全书,但它不仅仅记录了海洋的广阔,更揭示了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作者李丹的叙述方式,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海洋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探讨。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下,寻找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至关重要,而海洋能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希望。书中对各种海洋能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的分析,让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并非是“万能药”,但却是构建低碳未来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海洋能与传统能源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能源体系的设想所打动。它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能源格局,将是多元化、智能化的,而海洋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者对海洋能技术的研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分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能源发展的宏伟蓝图。它不仅仅是关于一项技术,更是关于人类如何通过科技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感性的存在,转化为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资源,这种认识的升华,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就像是一次深邃的海洋探索,每一页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李丹用他精炼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变得生动而具体。我被书中关于海洋能技术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上的独特优势所吸引。在许多陆地资源匮乏的地区,海洋无疑是最宝贵的能源宝藏。作者对盐差能的介绍,让我领略到不同浓度海水的混合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是一种看似简单却潜力无限的能源形式。书中对盐差能发电原理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这种“蓝色能源”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海洋中存在着如此丰富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能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盐差能发电装置的创新设计感到兴奋,那些能够有效利用淡水和海水交界处能量的装置,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对盐差能发电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以及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对一项能源的介绍,更是对一种创新能源利用方式的深入解读。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物理空间,升华为一个巨大的、可再生的能源供给源,这种观念的转变,让我对人类应对能源挑战的未来充满希望。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开启了我对海洋能量的全新认知。李丹先生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现了海洋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它远远超出了我们日常的想象。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海洋能技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的阐述。在全球日益关注环境可持续性的今天,寻找清洁、可靠的能源替代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作者对各种海洋能形式的全面梳理,让我看到了海洋作为一种“永不枯竭”的能源储备的巨大价值。书中对海洋能的开发潜力、技术成熟度以及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评估,这使得整本书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被书中描绘的未来能源图景所吸引,一个以海洋能为主导的能源体系,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作者对不同海洋能技术的发展路线图和面临的挑战都进行了坦诚的分析,这让我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对一项技术的介绍,更是对人类如何利用自然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地理概念,上升到一个战略性的能源储备,这种视角上的提升,让我对人类未来的能源安全充满了信心。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如同一部关于蓝色星球的能源史诗,李丹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海洋的能量秘密。我被书中关于海洋能技术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所吸引。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在传统能源获取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海洋能的开发,无疑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者对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如何将自然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书中对海洋能项目在创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提高能源自给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让我认识到,海洋能的开发,不仅仅是能源问题,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洋能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以及如何实现利益共享的探讨感到赞赏。它让我看到,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影响。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自然景观,升华为一个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资源,这种认识的深化,让我对人类利用自然力量造福社会的能力充满了期待。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如同一本打开的关于未来世界的说明书,作者李丹以其非凡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洁能源的美好图景。我被书中关于海洋能技术在应对能源危机中的关键作用所吸引。在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发展本土、可再生的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作者对不同海洋能技术的综合分析,让我看到了其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巨大潜力。书中对海洋能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分析了其在能源供给多样化方面的优势。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洋能与智能电网的结合,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能源系统的设想感到振奋。它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能源系统,将是高度互联、智能化的,而海洋能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对海洋能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科研投入以及国际合作的呼吁,让我看到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的路径。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地理概念,提升到一个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战略性资源,这种深刻的理解,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能源的宝藏——海洋能》这本书,犹如一位引路人,引领我走进了充满无限可能的蓝色能源世界。李丹的文字,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发了对未来的憧憬。我被书中关于海洋能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所深深吸引。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时刻,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任务。作者对各种海洋能技术环境友好性的详细阐述,让我看到了海洋能作为一种零排放、低污染的能源,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书中对海洋能开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的客观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手段来最小化这些影响,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态度,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真正践行。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海洋能与生态旅游、海洋保护相结合的设想感到欣喜。它让我看到,发展海洋能,不仅仅是生产能源,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本书让我对海洋的认识,从一个自然景观,升华为一个承载着环境保护使命的生态宝库,这种升华,让我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充满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