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 吴健梅

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 吴健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健梅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有毒植物
  • 野外生存
  • 植物识别
  • 科普
  • 园艺
  • 安全
  • 健康
  • 自然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90418
商品编码:295189573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

定价:39.80元

作者:吴健梅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624904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与绿色为伴,与自然亲近,是很多都市家庭向往的生活方式,但人们也会因此忽略对有毒植物的警惕。本书用专业性的文字和作者实地拍摄的精美图片,为大家近距离地展现了150种有毒植物的奇异世界。在人们观赏的同时,有效的避免有毒植物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伤害。

内容提要


150种有毒植物,根据与人的关系远近,分为家庭阳台类、瓜果蔬菜农作物类、园林类、野生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地介绍各种有毒植物的形态、分布和毒性,提醒读者在种植、赏玩和食用时提高警惕,避免造成伤害,是一本观赏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书。

目录


一、家庭阳台类种

1. 水仙… ……………………

2. 长春花 ……………………

3. 广东万年青… ……………

4. 马蹄莲… …………………

5. 蜡梅… ……………………

6. 圆叶牵牛… ………………

7. 紫茉莉… …………………

8. 荷包牡丹… ………………

9. 珊瑚樱 ……………………

10. 结香………………………

二、瓜果蔬菜农作物类种

1. 腰果… ……………………

2. 杧果… ……………………

3. 磨芋… ……………………

4. 芋… ………………………

5. 薯蓣… ……………………

6. 蓖麻… ……………………

7. 木薯… ……………………

8. 银杏… ……………………

9. 豆薯… ……………………

10. 蚕豆………………………

11. 菜豆………………………

12. 黧豆………………………

13. 陆地棉……………………

14. ………………………

15. 石榴………………………

16. 枇杷………………………

17. 杏…………………………

18. 荔枝………………………

19. 马铃薯……………………

20. ………………………

21. 番茄………………………

三、园林类种

1. 文珠兰… …………………

2. 夹竹桃… …………………

3. 黄花夹竹桃… ……………

4. 欧洲夹竹桃… ……………

5. 黄蝉… ……………………

6. 软枝黄蝉… ………………

7. 糖胶树… …………………

8. 海芋… ……………………

9. 马利筋… …………………

10. 使君子……………………

11. 巴豆………………………

12. 绿玉树……………………

13. 油桐………………………

14. 木油桐……………………

15. 守宫木……………………

16. 相思子……………………

17. 凤凰木……………………

18. 紫藤………………………

19. 台湾相思…………………

20. 常绿钩吻藤………………

21. 苦楝………………………

22. 蓟罂粟……………………

23. 垂序商陆…………………

24. 毛地黄……………………

25. 颠茄………………………

26. 木本曼陀罗………………

27. 洋金花……………………

28. 马缨丹……………………

四、野生类种

1. 八角枫… …………………

2. 毛八角枫… ………………

3. 忽地笑… …………………

4. 石蒜… ……………………

5. 木蜡树… …………………

6. 鸡骨常山… ………………

7. 山橙… ……………………

8. 络石… ……………………

9. 羊角拗… …………………

10. 海杧果……………………

11. 萝芙木……………………

12. 石菖蒲……………………

13. 犁头尖……………………

14. 半夏………………………

15. 一把伞南星………………

16. 马兜铃……………………

17. 绵毛马兜铃………………

18. 萝藦………………………

19. 大理白前…………………

20. 牛角瓜……………………

21. 黑龙骨……………………

22. 桃儿七……………………

23. 南天竹……………………

24. 八角莲……………………

25. 半边莲……………………

26. 鱼木………………………

27. 海南槌果藤………………

28. 及已………………………

29. 苍耳………………………

30. 千里光……………………

31. 毒根斑鸠菊………………

32. 马桑………………………

33. 木鳖子……………………

34. 牛耳枫……………………

35. 黄独………………………

36. 羊踯躅……………………

37. 泽漆………………………

38. 大狼毒……………………

39. 黑面神……………………

40. 海南大风子………………

41. 独一味……………………

42. 望江南……………………

43. 白花油麻藤………………

44. 蝶豆………………………

45. 铃兰………………………

46. 嘉兰………………………

47. 萱草………………………

48. 黄花菜……………………

49. 毛叶藜芦…………………

50. 开口箭……………………

51. 七叶一枝花………………

52. 山菅兰……………………

53. 牛眼马钱…………………

54. 钩吻………………………

55. 大叶醉鱼草………………

56. 红毒茴……………………

57. 见血封喉…………………

58. 喜树………………………

59. 刻叶紫堇…………………

60. 血水草……………………

61. 秃疮花……………………

62. 博落回……………………

63. 虎杖………………………

64. 琉璃繁缕…………………

65. 禺毛茛……………………

66. 牛扁………………………

67. 瓜叶乌头…………………

68. 露蕊乌头…………………

69. 黄牡丹……………………

70. 华北耧斗菜………………

71. 翠雀………………………

72. 白头翁……………………

73. 打破碗花花………………

74. 侧金盏花…………………

75. 鸡矢藤……………………

76. 钩藤………………………

77. 飞龙掌血…………………

78. 两面针……………………

79. 白鲜………………………

80. 白英………………………

81. 牛茄子……………………

82. 三分三……………………

83. 铃铛子……………………

84. 天仙子……………………

85. 大百部……………………

86. 山芝麻……………………

87. 箭根薯……………………

88. 瑞香狼毒…………………

89. 了哥王……………………

90. 毒芹………………………

91. 麻叶荨麻…………………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吴健梅,女,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湖北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 硕士,现在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任职。植物生态摄影爱好者,从事野外植物生态摄影有八年多时间,摄影足迹遍全国,长期供稿于数家旅游杂志社和南方农业杂志社、深圳晶报等。著有《中国美野花200》等植物科普书籍。

文摘


序言



生机与危机:探寻植物世界的隐秘生存策略 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我们常常惊叹于它们蓬勃的生命力、缤纷的色彩和巧妙的生存之道。从参天古木到纤弱草本,它们以沉默而坚韧的姿态,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为万物提供氧气,构成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当我们沉醉于植物的美丽与神奇时,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在这个看似宁静的世界里,许多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争夺资源、甚至吸引传粉者,发展出了一套令人惊叹且充满智慧的生存策略,其中一些策略,对于人类而言,可能就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非同寻常的植物世界,不再仅仅是欣赏它们的外在之美,而是深入挖掘它们为了生存而演化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防御机制”与“生存绝技”。我们将褪去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刻板印象,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那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甚至在厨房、花园、公园里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植物,去理解它们那些“不那么友好”的特质,以及这些特质背后深刻的演化逻辑。 一、隐藏的尖牙利爪:植物的化学防御机制 植物没有腿,无法逃避食草动物的啃食,也无法躲避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它们演化出了堪称“化学武器库”的强大防御系统。这些化学物质,很多时候是我们闻不到、看不到,甚至尝不出的,但它们却在植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毒素的千变万化: 本书将详细介绍植物体内常见的毒素种类,它们是如何被合成、储存,又在何时被释放的。例如,许多植物会产生生物碱,这类物质对动物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干扰作用,轻则引起腹泻、呕吐,重则导致麻痹甚至死亡。我们还会探讨植物中的皂苷,它们能够破坏动物的细胞膜,导致溶血或消化不良。而对于一些植物产生的氰化物,虽然微量时对植物本身有益,但一旦被动物摄入,会迅速阻碍细胞呼吸,后果不堪设想。 “美味”背后的陷阱: 有些植物的毒素并非单纯的“坏”,它们有时与植物的生长、繁殖紧密相关。例如,一些植物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虽然对食草动物具有毒性,却能够帮助植物抵御特定的病虫害。更奇妙的是,有些植物的毒素还是一种“双刃剑”,它们对某些动物来说是致命的,但对另一些特定的传粉者或共生生物却无害,甚至可能成为它们相互依存的信号。本书将揭示这种“选择性毒性”的奥秘,理解植物如何巧妙地平衡生存与繁殖的需求。 伪装的诱惑: 植物并非只会释放直接的毒素。许多植物会产生能够模拟激素、干扰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合物,从而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甚至繁殖能力。这些“环境激素”的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察觉,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动物的生理状态。本书将探讨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 二、无声的战争:植物的物理防御策略 除了化学武器,植物还发展出了各种物理防御手段,如同披上了铠甲,或是布下了陷阱,让任何试图侵犯者望而却步。 尖刺与毛刺的守护: 从玫瑰的刺到仙人掌的针,尖锐的物理结构是植物最直观的防御。本书将剖析这些刺和毛刺的形态、功能,以及它们在不同植物中的演化差异。我们会了解到,这些结构不仅能有效阻止大型食草动物的啃食,有时还能减少水分蒸发,或为一些小型昆虫提供栖息地。 坚硬的外壳与黏胶: 许多植物的种子或果实被坚硬的外壳包裹,例如核桃、板栗,这种硬壳在为种子提供物理保护的同时,也增加了种子传播的难度,需要特定的动物来帮助破壳。而一些植物分泌的黏性汁液,则能将小型昆虫“粘”住,使其动弹不得,甚至成为植物的“额外养分”。本书将探讨这些物理屏障的巧妙设计,以及它们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 “捕食”的伪装: 某些植物,比如著名的捕蝇草,更是将防御升级为主动“捕食”。它们演化出了高度特化的捕虫结构,能够迅速捕捉昆虫,并将其消化吸收。本书将深入研究这些“食肉植物”的捕食机制,探讨它们为何会演化出这样的生存策略,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三、植物的“社交”与“生存游戏” 植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生活在复杂的生态网络中,需要与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进行互动。它们的生存策略,也常常与这种“社交”和“竞争”息息相关。 联盟与对抗: 本书将探讨植物之间如何通过释放化感物质(allelopathic substances)来抑制周围竞争对手的生长,争夺阳光、水分和养分。这种“无声的化学战争”在森林、草原等环境中普遍存在。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植物如何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例如,一些植物会通过释放特定的气味或化学信号,吸引能够帮助它们授粉或驱赶害虫的生物。 环境适应与生存极限: 植物的生存策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环境。从极端干旱的沙漠到潮湿的雨林,不同的环境塑造了植物不同的生存智慧。本书将介绍植物如何通过改变叶片结构、根系分布、储存水分等方式来适应恶劣环境,并探讨某些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极限”,以及它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风险。 毒性与药用价值的辩证关系: 许多对人类有毒的植物,在经过提炼或炮制后,却可能成为宝贵的药物。例如,许多生物碱具有镇痛、麻醉等功效。本书将揭示毒性与药用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科学研究和审慎使用中药的重要性,并警示读者,未经专业指导,切勿自行采食或药用任何野生植物。 四、与“有毒”植物的理性相处 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并非要我们对身边的一切植物产生恐惧。相反,这是一种更加理性、科学地认知自然的方式。 识别与预防: 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身边常见“有毒”植物的实用信息,以及在户外活动、家庭绿化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了解它们的特征,有助于我们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误食。 尊重与和谐: 最终,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对植物世界的尊重和敬畏。理解它们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并学会如何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安全。 科学的视角: 我们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debunk 一些关于植物毒性的误传和谣言。知识是避免恐惧的最佳武器,而科学的理解,则能让我们与植物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关系。 结语 “生人勿近”并非是一种绝对的排斥,而是一种基于了解的审慎。当我们拨开植物美丽的表象,深入探究它们为了生存所演化出的复杂策略时,我们不仅能看到它们“不易惹”的一面,更能体会到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和惊人的智慧。本书希望成为一把钥匙,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植物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守护好自身的安全,与这个生机勃勃又充满隐秘挑战的植物王国,建立起一种更加智慧、更加和谐的联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吴健梅”让我觉得十分亲切,仿佛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长者在娓娓道来。我一直认为,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如果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那么就能真正地触及读者的内心。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专业的植物学书籍,但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的术语和过于枯燥的理论而望而却步。而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故事性,它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报告,而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隐匿的危险”的故事。我非常好奇,作者吴健梅是如何将“有毒植物”这个相对严肃的主题,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图文并茂的插图,还是引人入胜的文字叙述?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我设想,书中可能不仅仅是列举各种有毒植物的名称和毒性,更会深入探讨它们为何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在植物的生存繁衍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或许,作者还会分享一些关于植物毒性演化的有趣观点,比如某些植物是为了抵御食草动物而进化出毒性,而另一些则可能是为了与其他植物竞争生存空间。我对这些生物进化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另外,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有毒植物的“自救”方法,或者在不小心接触到有毒植物后,应该如何进行初步的处理。毕竟,了解危险是为了更好地规避和应对。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界复杂性的认识。

评分

《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神秘和警示的意味,瞬间就激发了我想要了解的兴趣。我一直认为,自然界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百科全书,而植物,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生存方式和进化策略,总是让我感到惊叹。尤其是有毒植物,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常常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发展出毒性?这种毒性是如何产生的?又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答我的这些疑问。我期待书中能够介绍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但却不为人知的有毒植物,例如,一些常见的观赏性植物,或者在野外环境中很容易遇到的野草野花。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帮助我更好地识别它们,并了解它们的毒性特点和潜在危害。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预防中毒的建议,以及在不小心接触或误食后,应该如何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提醒和教育,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然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平日里喜欢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新奇的植物图片,也偶尔会去公园和野外散步。然而,我对于植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好看”或者“不好看”的层面,对于它们更深层的知识,比如毒性,了解甚少。这本书的标题《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就如同一个响亮的警钟,提醒我,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中,可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我常常在想,那些路边不起眼的小草,或者公园里被精心修剪的灌木,是否也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到处探索,难免会接触到各种植物,如果误食了有毒的果实或者不小心碰到了有毒的叶子,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辨别知识。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对照,清晰地展示各种常见有毒植物的形态特征,比如叶片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果实的样式等。这样,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植物有一个初步的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同时,我也想了解,一旦发生意外,应该如何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便能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这本书的意义,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播,更在于一种对生命安全的教育和警示。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给我一种既好奇又警惕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大自然是充满神奇的,但这种神奇,有时也伴随着危险。我平日里喜欢在户外进行一些轻度的徒步和野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我认识,有些我不认识。当我看到一些形态独特、颜色鲜艳的植物时,总是忍不住想去了解它们,但同时,我也隐隐担心,它们是否会对我和我的家人造成伤害。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想要了解这些“潜在危险”的需求。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在户外活动时,最常遇到的那些有毒植物。比如,公园里常见的观赏性花卉,是否有些具有毒性?野外徒步时,可能会采集到的野果或者野菜,哪些是需要避免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辨认方法,最好是图文并茂,这样我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轻松地辨别出这些有毒植物。同时,我也想了解,一旦发生意外,比如不小心误食或者接触了有毒植物,应该如何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知识,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安全的实用指南,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对生物的生存策略和演化过程感到着迷,而植物的“防御机制”——毒性,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方面。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发展出如此强大的毒素,它们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又是如何学会“用毒”的?这种毒性对植物自身的生存有什么好处?是用来抵御食草动物,还是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一些有毒植物的名字和它们的毒性,而是能够结合植物学的知识,解释毒性的产生机制、化学成分以及作用原理。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著名的毒素,比如蓖麻毒素、氰化物之类的,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此外,我一直对一些民间流传的关于有毒植物的传说和故事感到好奇,比如一些植物的毒性被夸大,或者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辨别和澄清这些传说,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有毒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探讨,它们是否也扮演着某些积极的角色,或者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奇迹的探索。

评分

读到《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我小时候的一些经历。我生活在一个有很多植物的乡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常常在田野里玩耍,采摘各种野果,但也听说过一些关于“吃了会中毒”的说法,虽然具体是哪种植物,中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当时都不是很清楚。直到长大后,我才意识到,那些潜藏在美丽外表下的植物,可能真的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身边”的?是指城市绿化带里常见的植物,还是郊外容易遇到的野草野花?我希望书中能对这些“身边”的有毒植物做一个清晰的划分和介绍。例如,对于城市里经常出现的观赏性植物,哪些是具有毒性的?对于郊外徒步时可能遇到的野果和野菜,哪些是需要特别警惕的?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并结合一些真实案例,来展示有毒植物的危害。比如,某个地方因为误食了某种有毒植物而引发了集体中毒事件,或者因为不小心接触了某种植物而出现了过敏反应。这些生动的例子,能够让我对有毒植物的危险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也能让我更加重视这本书所提供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生人勿近”自带一种神秘的禁忌感,瞬间勾起了我探究的欲望。我一直认为,植物世界是充满魅力的,但这种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它们的美丽形态和芬芳香气上,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量和隐藏的生存智慧。而“有毒植物”这个概念,更是将这种魅力推向了一个更加极端和令人着迷的领域。我经常会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作用于人体,产生各种中毒反应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这些疑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以一种科学严谨但又不失趣味的方式,来介绍不同种类的有毒植物。比如,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在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因为误食或接触有毒植物而引起的重大事件?这些植物的毒性,在医学上是否有任何应用的可能性?我脑海中闪过一些画面,比如在野外不小心触碰到断肠草,或者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浆果。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到一丝恐惧,但这种恐惧反而促使我想要去了解更多,以便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能够看清那些潜藏在美丽之下的危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植物分类,以及它们各自的毒性特点和中毒症状,最好还能附带一些紧急处理的建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眼球,深邃的墨绿色背景上,几抹诡异的红色线条缠绕,像极了植物的根系,又似潜藏的危险信号。再配上“生人勿近”这四个醒目的大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对植物一直都充满兴趣,但更多的是关注那些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比如玫瑰、郁金香、向日葵之类的。然而,这本书的名字却暗示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领域——那些潜藏在美丽外表下的毒性。我常常在公园里、野外徒步时,看到一些形态各异的植物,有的清新淡雅,有的则显得有些怪异。我总是习惯性地去欣赏它们的美,却从未想过它们是否会对我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造成威胁。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那些被我忽略的植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我曾认为无害的野花野草,甚至是我们家中可能摆放的观赏植物,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是如何演化出毒性的?这种毒性又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比如不小心采摘了有毒的花朵,或者孩子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果实。这种未知的恐惧感,反而更加激发了我想要了解真相的欲望。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会提供知识,更会带来一种警醒,让我今后在面对自然时,多一份敬畏,少一份鲁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专家对某些常见有毒植物的详细剖析,这样更能加深我的印象,也能让我学到实用的辨别和防护知识。

评分

从书名《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来看,我猜测这本书必定会以一种令人警醒的方式,揭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视的危险。我一直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尤其喜欢那些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生长的植物。我常常在公园、绿化带,甚至是在自家院子里,看到一些我并不认识的植物。有时候,我会因为它们独特的外形或者鲜艳的色彩而驻足欣赏,却从未深入思考过它们是否会对我和我的家人造成潜在的威胁。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提醒我,美丽的外表下,也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毒素。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又为何会产生毒性?它们的毒性是来自特定的部位,比如叶子、根茎,还是果实?我设想,书中可能会用大量真实的照片来展示这些植物,并详细介绍它们的特征,以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辨认。同时,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毒反应的描述,以及在不小心接触或误食后,应该如何进行初步的自救。例如,如果是不小心接触到有毒的汁液,应该如何处理皮肤?如果是不小心误食了有毒的果实,有哪些迹象需要警惕,又该如何及时就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科普,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周围环境的警惕性,学会辨别危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民间故事,那些关于“断肠草”、“见血封喉”之类的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人们对某些植物的恐惧和敬畏。而“生人勿近:你身边的有毒植物”这个名字,则更加贴近现实,它提醒我们,那些潜在的危险,或许就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是一个喜欢在户外探索的人,尤其喜欢去一些山野之间徒步。在这些地方,我常常会看到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它们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形态奇特,总能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在看到这些美丽的同时,我内心也隐隐有一丝不安。我不知道它们是否带有毒性,也不知道如果不小心接触,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我的这个疑惑。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我曾经欣赏过的植物,究竟有哪些是需要警惕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辨别方法,比如通过叶片形状、花朵颜色、果实特征等来区分。如果书中能附带高清的图片,那就更好了,这样我就可以对照着学习,下次出门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也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收集到这些信息的?是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还是大量的文献研究?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关于作者研究过程的一些介绍,这样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编写这样一本书的艰辛和不易,也能更珍惜书中提供的宝贵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