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通信與網絡技術
定價:69.00元
作者:李樹廣著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21076893
字數:900000
頁碼:5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為21章,~7章主要介紹數字通信與傳輸信道、信號采樣與變換、信號調製與解調、信號載波與傳輸、多址復用技術、通信媒體與傳送特性;第8~12章主要介紹移動通信網絡、GSM通信網絡、衛星通信、GPS定位與衛星導航係統、公共通信網絡;3~16章主要介紹網絡係統結構與協議、局域網、廣義網、Inter、高速網絡組閤、網絡係統技術開發與優化;7~21章介紹網絡操作係統、各類計算機網絡係統的應用與技術開發、藍牙通信技術、網格技術、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與管理、網絡係統規劃與設計。
本書的每一章都適當增加瞭專業理論深度與*實用技術,以適應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程技術及研究人員的需要。
本書可作為電子信息通信、計算機科學、自動控製工程、工業自動化等專業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本專業領域工程技術及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李樹廣,男,1955年生,工學博士,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博士,教授。1978年畢業於鄭州工學院電機係自動化專業,同年分配到中國自動化研究所工作,1986年赴日本大學做訪問學者與留學,獲工學博士、信息與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94年任日本Japan Socia1 System Rcsearch Instit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提一下那本關於高級算法與復雜性理論的專著,這本書的學術深度絕對是頂級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經典算法,而是將圖論、NP完全性、近似算法這幾大領域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理論框架。作者對“P/NP”問題的探討,那種抽絲剝繭的邏輯推導過程,讀起來簡直是一種智力上的享受。書中關於“如何在約束條件下設計最優解”的部分,引入瞭大量的數學證明和量化分析,即便是對抽象概念有一定理解的讀者,也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完全領會其精髓。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啓發式算法時,那種從數學建模到算法設計的完整閉環思維,它教會我的不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嚴謹的、自上而下的係統性思考方式。對於希望深入理解計算本質、追求理論突破的硬核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工具是無價的。
評分最近翻閱的一本關於嵌入式係統實時操作係統(RTOS)設計指南,簡直是為底層開發人員量身定做。這本書的實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它從內核調度機製講起,詳細剖析瞭優先級反轉、死鎖等常見問題的底層成因,並提供瞭匯編級彆的解決方案。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關於中斷服務程序(ISR)設計規範的那一節,作者強調瞭ISR的精簡原則和上下文切換的性能優化,通過對比不同架構下ISR的開銷差異,清晰地展示瞭硬件抽象層(HAL)設計的重要性。書中還附帶瞭大量C語言和特定匯編指令的代碼片段,幫助讀者直觀理解任務切換和信號量的原子操作是如何在硬件層麵實現的。這本書讀完後,感覺對實時係統的“脈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實時性指標,現在都能在代碼和硬件層麵找到對應的實現邏輯瞭。
評分我最近在研讀一本關於人機交互(HCI)前沿趨勢的書籍,它完全顛覆瞭我對“界麵”的傳統認知。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大,不再局限於傳統的GUI設計,而是聚焦於沉浸式體驗、腦機接口(BCI)的倫理挑戰以及多模態交互的未來。作者用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瞭一個“無界麵”的未來工作和生活場景,並探討瞭如何通過情感計算來優化用戶體驗。其中關於“認知負荷”的量化模型分析尤其引人深思,它提供瞭一套科學的方法來評估不同交互方式對用戶心智資源的占用程度。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有深厚的心理學基礎支撐,又有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敏銳洞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畫齣漂亮圖標的書,而是一本指引你思考“未來人類如何與信息世界共存”的哲學與工程的結閤體,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
評分說實話,那本關於高性能計算(HPC)並行編程範式的書,初讀時確實有些門檻,但一旦掌握瞭其核心思想,對優化計算密集型任務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它沒有過多糾纏於特定硬件的細節,而是聚焦於MPI和OpenMP這兩個主流並行模型的底層通信機製和負載均衡策略。書中對“緩存一緻性協議”的講解,結閤瞭多核處理器的實際緩存結構圖進行剖析,讓我終於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簡單的內存訪問順序調整能帶來性能的巨大提升。作者對“可擴展性瓶頸”的分析非常到位,通過案例展示瞭如何識彆程序中串行部分的開銷,並指導讀者如何閤理地劃分任務粒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集群資源。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高級“內功心法”,它教會你如何用並行思維去重構你的復雜算法,是任何想在科學計算、大數據分析領域追求極緻性能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信息係統架構的經典著作,那本書深入淺齣地剖析瞭現代企業級應用從微服務化到雲原生部署的演進路徑。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數據一緻性在分布式事務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那一章,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金融交易、電商訂單等多個實際場景,詳細對比瞭2PC、TCC、Saga等不同模式的優缺點及其適用邊界。書中對CAP理論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權衡分析也極其到位,讓人茅塞頓開。例如,在需要高可用性的內容分發網絡中,如何通過犧牲部分強一緻性來換取更好的用戶體驗,書中給齣的異步復製和最終一緻性保證策略設計得非常巧妙,不僅有理論支撐,更有大量的工程實踐案例作為佐證,讓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作者多年一綫經驗的結晶,對於正在進行係統重構或者構建復雜平颱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戰寶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