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
定价:69.00元
作者:李树广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21076893
字数:900000
页码:5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21章,~7章主要介绍数字通信与传输信道、信号采样与变换、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载波与传输、多址复用技术、通信媒体与传送特性;第8~12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网络、GSM通信网络、卫星通信、GPS定位与卫星导航系统、公共通信网络;3~16章主要介绍网络系统结构与协议、局域网、广义网、Inter、高速网络组合、网络系统技术开发与优化;7~21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各类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与技术开发、蓝牙通信技术、网格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
本书的每一章都适当增加了专业理论深度与*实用技术,以适应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工业自动化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本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树广,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博士,教授。1978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电机系自动化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86年赴日本大学做访问学者与留学,获工学博士、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日本Japan Socia1 System Rcsearch Instit
文摘
序言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信息系统架构的经典著作,那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企业级应用从微服务化到云原生部署的演进路径。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事务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那一章,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金融交易、电商订单等多个实际场景,详细对比了2PC、TCC、Saga等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边界。书中对CAP理论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权衡分析也极其到位,让人茅塞顿开。例如,在需要高可用性的内容分发网络中,如何通过牺牲部分强一致性来换取更好的用户体验,书中给出的异步复制和最终一致性保证策略设计得非常巧妙,不仅有理论支撑,更有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作为佐证,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作者多年一线经验的结晶,对于正在进行系统重构或者构建复杂平台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宝典。
评分说实话,那本关于高性能计算(HPC)并行编程范式的书,初读时确实有些门槛,但一旦掌握了其核心思想,对优化计算密集型任务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特定硬件的细节,而是聚焦于MPI和OpenMP这两个主流并行模型的底层通信机制和负载均衡策略。书中对“缓存一致性协议”的讲解,结合了多核处理器的实际缓存结构图进行剖析,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简单的内存访问顺序调整能带来性能的巨大提升。作者对“可扩展性瓶颈”的分析非常到位,通过案例展示了如何识别程序中串行部分的开销,并指导读者如何合理地划分任务粒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集群资源。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级“内功心法”,它教会你如何用并行思维去重构你的复杂算法,是任何想在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领域追求极致性能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那本关于高级算法与复杂性理论的专著,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绝对是顶级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经典算法,而是将图论、NP完全性、近似算法这几大领域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作者对“P/NP”问题的探讨,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推导过程,读起来简直是一种智力上的享受。书中关于“如何在约束条件下设计最优解”的部分,引入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和量化分析,即便是对抽象概念有一定理解的读者,也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启发式算法时,那种从数学建模到算法设计的完整闭环思维,它教会我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严谨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思考方式。对于希望深入理解计算本质、追求理论突破的硬核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工具是无价的。
评分我最近在研读一本关于人机交互(HCI)前沿趋势的书籍,它完全颠覆了我对“界面”的传统认知。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GUI设计,而是聚焦于沉浸式体验、脑机接口(BCI)的伦理挑战以及多模态交互的未来。作者用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无界面”的未来工作和生活场景,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情感计算来优化用户体验。其中关于“认知负荷”的量化模型分析尤其引人深思,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不同交互方式对用户心智资源的占用程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深厚的心理学基础支撑,又有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敏锐洞察,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画出漂亮图标的书,而是一本指引你思考“未来人类如何与信息世界共存”的哲学与工程的结合体,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
评分最近翻阅的一本关于嵌入式系统实时操作系统(RTOS)设计指南,简直是为底层开发人员量身定做。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我的想象,它从内核调度机制讲起,详细剖析了优先级反转、死锁等常见问题的底层成因,并提供了汇编级别的解决方案。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中断服务程序(ISR)设计规范的那一节,作者强调了ISR的精简原则和上下文切换的性能优化,通过对比不同架构下ISR的开销差异,清晰地展示了硬件抽象层(HAL)设计的重要性。书中还附带了大量C语言和特定汇编指令的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直观理解任务切换和信号量的原子操作是如何在硬件层面实现的。这本书读完后,感觉对实时系统的“脉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实时性指标,现在都能在代码和硬件层面找到对应的实现逻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