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
定价:36.0元
作者:李中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0259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际NLP大师李中莹针对当代婚姻给出的婚姻指南
全国百余个NLP亲密关系培训机构指导经典用书
经典著作《爱上双人舞》十年修订版
全新案例,增加五万字新内容!
亲密爱人,让我们彼此从不走向无限美好!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语)。
跟随李老师的脚步,让我们与爱人一起创造*和谐的亲密关系!
内容提要
当我们的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怎么办?
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应对接踵而来的情绪和压力?
婚姻不幸破裂,我们如何面对接下去的人生?
李中莹老师经典图书作品《爱上双人舞》在出版十余年后,终于进行了一次系统修订。李中莹老师曾经估计,真正两个人都有充分的幸福、满足感觉的婚姻,在我们的社会里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只有亲情没有爱情的婚姻关系。在“家丑不外扬”的传统文化下,掩盖着多少破碎的婚姻、味同嚼蜡的关系,甚至千奇百怪的婚姻与情感现象。
在本书中,李中莹老师打破了很多传统的“应该怎么样”的概念,让读者看清亲密关系的真面目,也提供了更实在、更有效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并根据现代社会中人们遇到的关于恋爱、婚姻中的困惑进行了更加明确、犀利的解读,如何拥有和谐的恋爱、婚姻生活,为人们的亲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李中莹老师认为,人可以每天过的轻松满足,以至人生成功快乐,在亲密关系上也一样。只有我们能够正面的去面对真正的问题,明白其中的破坏因素,并学习有效果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才可以建立成功快乐的情感关系和婚姻。
目录
作者介绍
李中莹
李中莹先生早把NLP完整地介绍到,因而被誉为“华人世界的NLP大师”,他发展出大量独到而实用的思想和行为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一个人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李中莹先生在心理治疗方面的造诣颇深,尤其在运用NLP技巧引导人们快速提升身心健康方面,不仅享誉心理界,近年在欧洲的国际心理治疗大会中也得到一致肯定。
近年来,李中莹先生依托杭州中莹之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展并推广与NLP相关的学问,包括亲子关系、企业家心智模式、跳出双人舞、幸福人生等多门品牌课程,以“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为准则,向个人、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传递智慧。
著作:《重塑心灵》(升级版)《李中莹亲密关系全面技巧》(升级版)
即将出版:《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上、下册)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白金版》
文摘
婚姻中的五大致命伤
婚姻里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经常被人注意的有:经济问题引起的摩擦、其中一方的小孩子脾气导致的任性妄为、不安全感造成对对方的猜疑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可以归咎于个人的心理问题,而且多数是因为孩童时期没有得到充分成长。所有这些原因并不能夺去一个人更好地活下去的权利和能力,因此也不是婚姻关系的致命伤。这些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技巧而得以消除,或者可以去找懂得这些学问与技巧的心理辅导师,会有所收获。
如果明白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做一些事去改善情况,也可以解决问题,只是会费劲一些。看了这本书,按里面的指示去做,并找伴侣好好地坐下来谈谈,也会有帮助。
婚姻的致命伤有五个,如果这五个问题不存在,其他问题都很容易解决。婚姻既然是两个人的事,就需要两个人共同投入,若其中一人有这些致命伤,另一个人就要提醒他。但是,若这个人把坚持这些致命伤看得比维持两个人的关系更重要,另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的,那这段婚姻关系便出现死亡的危险了。
婚姻的五个致命伤是:
1.坚持“我是对的”
2.托付心态
3.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4.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
5.不知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
以下将逐一进行详细解释。
1.坚持“我是对的”
一位女士来找我,她与丈夫的关系十分恶劣:两人之间已经没有什么交谈,她一开口说话,丈夫不是关上房门便是外出。细问之下,原来是这位女士不满丈夫一些小事,老是找机会对丈夫抱怨批评。我问她为何不停止抱怨批评,而改变一下谈话内容和态度。那位女士说:“我说的都是对的啊!”
我尝试用其他的方式引导她做出改变,她始终坚持“我是对的”。后,我对她说:“太太,在‘我是对的’和‘有效果’之间,你必须做一个选择,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把你认为的对错与你的婚姻关系相比较,看看哪个更重要。这是只有你才能决定的事,别人无法批评或左右。在每一件事上都坚持“我是对的”的人,婚姻关系不会很好,只适宜独居,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对任何事都能有一致的看法。一个人如果没有准备放弃一些自己的看法,准备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是无法成功地与任何人共同生活的。也许对方在结婚前和新婚时愿意迁就,但是这份迁就在婚后不会维持很久,很快地不是消失了(开始吵架),便是迁就背后隐藏了一些欺行为。
对有这一致命伤的朋友,我的建议是:除了两三点不能放松的要求外(这些应是不惜离婚也要坚持的东西),在其他的事上需要马上降低你的标准。就算对方的做法不是好,只能符合低的标准也要接受,这是给对方空间和爱的表现。尤其是当配偶在他人面前的表现不符合你的理想的时候,你应给他/她支持,而不是做个批评的人。
“我是对的”不是对婚姻关系具有杀伤力的心理模式,却是打开其他婚姻致命伤之门的钥匙。
2.托付心态
对婚姻关系具杀伤力的心理模式,我认为就是“托付心态”。“托付”就是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另一个人,这是注定会有悲惨结果的心态。
封建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三从四德”。“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这样的女人不是很可悲吗?一生就是“从”来“从”去,像不像把自己当作一件外衣抛向衣架挂在那里?今天的女士对自己的人生有更积极的看法,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事实上,男人女人的能力一样强,如果硬把女人放在男人之下,既不公平,亦是社会与国家的损失。看看今天社会上有多少成功的女士,这便是证明。
虽然今天的社会不再要求女人“三从四德”,但是一般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仍普遍存在类似的态度。在电影、电视剧、小说、歌曲里,充满“我整个人属于你”“我会给你一生的幸福”之类的言语。我们常会听到父母对未来女婿说:“我把女儿交给你啦!”妈妈对朋友说:“我的女儿找到一个好归宿。”……
其实,“托付心态”在男人中亦很常见。很多人进入了一家企业做事,便期望那家企业照顾他一生,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都是企业的不对,都要向企业抱怨,就像孩子吵闹时的抱怨一样。他们亦会把自己托付给一门手艺、一个行业、一种社会制度、一届,每当有问题出现,都是它们的不对,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在这类男人的心里,他们认为女人把自己托付给男人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会义不容辞地负起这个责任。表面看这样很好,但是事实上因为他们承诺了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们会感到很辛苦,很无力,这样对婚姻也没有好处。
一个人真的可以给予另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或者快乐吗?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自己的人生中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幸福快乐?连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能给予别人“一生的幸福”?就像你正在吃牛肉面,旁边的人也想吃牛肉面,你或许乐意与他/她分享。如果他/她想吃海鲜,而你正在吃饼干,你如何能够满足他/她?
“托付心态”大的杀伤力不会呈现在男性身上,而会对女性造成创伤。双方都有很大的无力感,但女方更甚。“你的责任是给我幸福快乐,我的责任是等你给我这些。现在你总是不能做到,除了抱怨,我是完全无能为力的。我不断地抱怨,你感到窒息和无力,我也因为事情无法得到改善而更感无力。”女性往往因此而完全停顿下来,再没有成长提升。当有一天她忽然醒悟过来,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时,双方的差距已经太大了!
正确的心态是:我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你也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人生,而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更能增添额外的火花,产生一些独自一人不能获得的成功与快乐。这样的关系才是1+1=2、3、4,甚至5。有“托付心态”的婚姻只是1+1=1.1,两个人都感到吃力,两人的力量不足,何来成功与快乐?
3.不愿分享内心感受
人类对情绪的认识和研究少得可怜,很多人都沦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情绪来了便完全拿它没有办法,受它的控制,往往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在婚姻生活中,一个人的情绪常常导致争吵或者关系疏离,更危险的是,一些夫妻之间有“不要带情绪回家”的协议。奇怪的是,人们对自己的情绪无能为力,无法挥之则去,却要求对方“不要带情绪回家”。
我们是在理性的世界中成长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成人不停地告诫我们“这样不对”“那不应该”“如此更好”“记得按这几个步骤去做”之类的话。我们年幼时,偶有家长不愿见到的情绪出现,家长便会责骂,叫我们“不准哭”“不可以发脾气”。家长只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但从来都没有教我们怎样去做能有效驱走这些情绪(他们自己也不懂)。这些所谓负面情绪重复出现,不被接受,我们又没有办法有效地处理它们,于是,我们对它们由厌恶排斥的心态,到渐渐学会不理会自己内心的感觉,而只凭家长的点头或摇头示意行事。从那时起,我们便与自己的内心感觉分离了,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
我们希望对方可以把情绪放下来再回家,自己也这样承诺,其实这不可能做到。但是为了遵守自己的承诺,便会先找到一个地方疏导、宣泄自己的情绪,待心情平静后再回家。如果这个地方碰巧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异性,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感情关系便会发展出来。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很多有婚外情的人说起问题的开始就是家中的配偶不了解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准备甘苦与共、白头到老的人都不可以与你分享或分担你的情绪感受,这个世界里还有谁可以呢?
为了保证真的是两人并肩面对世界,为了杜绝发展出其他感情关系的可能,应该对配偶说:“请你把情绪带回家吧!”
当自己有情绪时,亦应对配偶坦白说出。很多人愚蠢地以为不把情绪说出来是不让配偶担心。事实上,不说出来会让配偶更担心,并且给对方一个信息:我们还不能甘苦与共、白头到老。这对婚姻当然有很大的伤害。对方若是很关心你,他会感觉到你的情绪,但是你不愿意说出来,对方便只能干着急。这样,本来两人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应对问题,结果却变成见面时强颜欢笑,背后暗自担心。
把情绪说出来与把情绪发泄在对方身上是两回事。一个人有情绪,同时自知有情绪,能够与别人讨论自己的情绪状况,是思想成熟的表现。
本书的第七部分提供了很多处理情绪的技巧,以帮助读者消除各种事情引起的情绪,避免两人的感情关系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4.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广东惠州工作,那个时候内地水果市场刚开放,进口的水果卖得很贵。有一天,我很想吃美国的红苹果,在一家店里看到一些又大又红、果皮光亮的红苹果,便下决心买了一个。回家把苹果切开,发现里面已经完全变成了黑色。虽然外面还是好好的,但里面其实已经腐烂了!
中国人很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亦重视谦让。结果是:我们不懂得如何面对冲突,有问题出现时我们只会忍让,不断地忍让,直到生活无法再进行下去,关系破裂为止。这种不惜任何代价、只求息事宁人的谦让所营造出的和谐,我称为“苹果皮式的和谐”。
“家和万事兴”“忍一时风平浪静”之类的话,每个中国人都可能听到过,我们的确是追求和谐的民族。但是,在不惜代价地维持和谐环境中长大的人,会错误地以为无论什么情况,不忍让总是不应该的,会不顾一切地维持一份表面的和谐。
这样的和谐其实是导致关系终破裂的元凶。因为这样的忍让会在心中产生一份不满,君不见那些中年感情破裂而要离婚的男女,不都是说“我忍了你几十年”吗?维持“苹果皮式的和谐”只会没事变有事、小事变大事,如果两个人都不改变,感情破裂是终的方向。
夫妻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就矛盾冲突进行讨论的机制。这里说的是平心静气地讨论,双方都给对方同等地位、相同的权利。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往往是用吵架去做这件事,很快地,焦点已经不是本来要讨论的事情,而是“对方的态度如何不对”了。
两人在心平气和、情深意浓的时候,便应该约好一个双方可以讨论矛盾问题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该能够让两个人平静地说出自己不能接受对方怎样的语言行为,并且商定如何解决。在平等、互相尊重、给对方足够空间的基础上讨论这些问题,正是思想成熟的表现。经常把对方的需要放在心里,经常进行这样的谈话,便能防止让小问题成为两人翻脸的导火线。为了两人长远的关系,这种讨论是省不得的。
5.不知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
我们自小就被教导谦逊忍让,却没学过如何去处理冲突,导致长大后遇到冲突,不是不断地忍让,便是用情绪发泄。不断地忍让不会解决问题,往往只是延迟破裂;情绪发泄亦只会造成更多问题,包括把关系更快地推向破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不懂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
所谓有效地处理冲突,并不是指使冲突如你所愿解决(因为你不能控制另一个人),而是指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了解对方的看法,认识所有的选择,且过程是平静和理智的。当情绪控制一个人的时候,他/她的理性思维部分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他/她无法看出其他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夫妻吵架之后就是一段时间的冷战:互不理睬,不愿主动向对方开口说话,就算说了,也是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懒得多说。这样的夫妻,显而易见是没有建立一个处理矛盾冲突的机制,也没有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到这个程度是很危险的,因为的发展方向便是更疏远,直至终决裂。
有些夫妻,也许其中一方有这样的性格:情绪冷却后便想到修补受了伤害的关系,于是用一种“失忆症”的态度,就好像冲突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主动与对方说话,或者做一点取悦对方的事,一场风波便成过去。有些夫妇,可能两个人都愿意这样做,在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尚且能够维持一个这样的冲突解决机制:看谁先软化下来,先向对方说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
但是,时间久了,有一方便开始觉得不公平:“为何老是我低头?为什么他/她不能迁就我一次?”夫妻中的任何一方有了不甘心的感觉,夫妻关系慢慢地也就走上了疏远之路。
有人说夫妻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吵完便算过去了,就像“粉笔字,抹去了可以再写”。这是不正确的,夫妻之间的吵架,可没有抹去粉笔字那么简单。表面看似抹去了,心里却还有痕迹。如果积累得太多,就会爆发出来,像“我已经忍了你20年”之类的话便是证明。
很多夫妻还会用一种类似“原谅”的态度去处理吵架。他们不能接受对方的某些事和某些话,但是又表现得很大度的样子,以“原谅对方”的方式去结束一次吵架。其实,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对两人的感情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原谅”是把自己放在比对方优越的位置,这会产生更大的问题。同时,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便是把事情的控制权完全放在自己的手里,使对方完全无能为力:我“原谅”你,事情便得到解决;如果我不“原谅”你,事情便得不到解决。这往往会把两人的关系搞得更加紧张,吵架这件事情本身并不严重,严重的是一方失去了申诉、辩论和决判的权利。两人的关系本是平等的,现在有了高低,这跟把两人的关系判了死刑差不多。
在两人之间培养出平心静气、对等讨论不同意见的沟通方式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缓和紧张局势、避免关系走向疏远的机制。这时,一对夫妻需要的是一个技巧:“太空时间”(此名词在后文中将进行详细解释)。
……
序言
初读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工具性”的实用主义。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拆解、理解并修复亲密关系中的种种难题。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告诉你“爱就对了”,而是更倾向于告诉你“怎么做才对”。比如,书中对于沟通模式的细致拆解,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习以为常的“聊天”方式,可能才是导致许多误解和冲突的根源。那些关于倾听的技巧,关于表达的原则,细致到每一个字眼的选择,每一个表情的解读,都仿佛是一个个精密的设计,旨在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情感互动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读完第一部分,我立刻感觉自己掌握了一套全新的“语言”,可以更准确、更有效率地与伴侣进行交流。这种感觉,就像是多年来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人点亮了一盏灯,让你看到了前方的路。它让我不再害怕那些棘手的问题,因为我开始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最冰冷的争执,也能找到融化的契机。
评分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对自己情感内在世界的深度探索。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与伴侣相处,更是关于如何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认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责任。作者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又极其有力的方式,引导我去审视那些我可能从未意识到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任重建”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信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次的点滴中积累而成,一旦受损,修复也需要耐心和策略。当我开始按照书中的建议去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去更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发现,伴侣的回应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维系一段关系的书,更是一本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懂得爱、更懂得如何被爱的人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亲密关系是可以被“学习”和“经营”的。在此之前,我可能更倾向于认为感情是靠“感觉”和“运气”。但这本书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教我如何去呵护、去浇灌、去修剪,让感情这株植物能够健康地成长,并且开出最美的花朵。书中的一些关于“界限”的讨论,让我醍醐灌顶。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被束缚或者被侵犯,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晰地设立自己的界限,也没有尊重伴侣的界限。这种“尊重”,是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的,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套系统的方法。它让我不再害怕亲密,反而更渴望去建立一种健康、平等、充满爱的关系。它就像一本使用说明书,让你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亲密关系的运作机制,并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被关系所裹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解决问题”的认知。过去,我总觉得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要么是性格不合,要么是缘分已尽,是一种近乎宿命论的看法。但这本书却告诉我,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困境,都源于我们不了解“如何去爱”和“如何相处”的技巧。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看待关系的新视角。书中关于“需求”的阐述尤其深刻,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和伴侣之间的不愉快,并不是因为对方不爱我,而是因为我的需求没有被理解,或者我的表达方式让对方无法理解。这种“理解”的层面,从浅层的言语,到深层的感受,再到更核心的价值,层层递进,让我对伴侣,甚至对自己,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不再是简单地指责对方的“不好”,而是开始探寻问题的根源,并尝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弥合差距。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设”的转变,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也让我对未来的关系充满了信心。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亲密关系技巧”这类书籍是有些怀疑的。总觉得感情是很难用“技巧”来衡量的,一旦带上了技巧,就失去了真诚和自然。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顾虑。它所强调的“技巧”,并非是让人变得油滑世故,而是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伴侣,更有效地传递爱意和理解。书中的案例和分析,都非常贴近生活,我常常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们之间发生的那些相似的困境。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沟通不畅”,并非是双方都不想好好沟通,而是我们可能使用了对方不熟悉的“语言”或者“密码”。比如,书中对“冲突处理”的详细指导,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并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感觉自己在情感的战场上,不再是一个容易溃败的士兵,而是一个能够运筹帷幄的指挥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